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京呈

垃圾分类进万家,海淀不少社区已积累下各具特色的分类经验

2020-04-30 08:40 编辑:TF019 来源:京呈

智能垃圾分类站、垃圾分类体验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5月1日开始,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此前,本市垃圾分类工作已开展多年,在海淀区,就有不少街道、社区结合自身特点积累下各具特色的分类经验。

在海淀街道人大南社区,居民们在智能垃圾分类站投放垃圾。

去年四五月份,海淀街道人大南社区1号楼和2号楼中间多了7组大柜子,柜顶立着“智能垃圾分类站”七个大字。柜身上清楚写着纺织物回收、金属回收、塑料回收、纸类回收、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等;柜身下方是各种图示和文字,告诉投放者这个柜子是“吃”什么的。

每天出门遛弯前,苏州桥西社区居民节美荣都在家中把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进行分类并带下楼,这已经成为老人的生活习惯。

站前还有居民志愿者,早8点到晚8点值守,专门教大家怎么分类投放。“家里的垃圾拿到这儿扔,可以攒积分,月底能换钱。”一位来扔纸盒箱的阿姨告诉记者。过去家里有纸盒箱都先攒着,攒够了再一起卖给收废品的,特别占地方。现在好了,天天下楼遛弯随手就带下来了。

分类站可实现对厨余、纺织物、纸类、金属等多类垃圾的分类接收,既帮助居民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又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

不光纸盒箱,厨余垃圾拿过来扔也能攒积分。“以前楼下的垃圾桶上也写着字,可大家还是会乱扔。现在到这儿来,按要求扔才能攒积分,大家态度就不一样了,装垃圾的塑料袋会单扔,混在里面的餐巾纸也会捡出来。”

在海淀区的很多社区,居民们定时定点到厨余垃圾投放管理站刷卡积分并投放垃圾已是常态。

不光老年人,智能垃圾分类站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过去分类投放不是很方便。现在有了这个智能垃圾分类站,每样垃圾都有去处,我特别愿意把家里的垃圾带到这儿来分类投放。对环境友好,就是对人类自己友好。”“90”后青年小吴说。

厨余垃圾经过发酵处理之后变身为营养肥料,成为社区空中花园里花儿们的“好朋友”。

在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居民还把分出来的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变“废”为“肥”。 绚丽的月季、淡雅的雏菊、吹弹可破的多肉⋯⋯沿着台阶走上学院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屋顶,眼前是一片空中花园。花架旁一个挂着“厨余垃圾晾晒区”牌子的不锈钢架子上晾晒着深色的花肥。这可不是买来的,是社区“自产自销”的。

在苏州桥西社区,居民们为社区花园里的种植的绿植浇水。这些绿植所需的肥料全部由厨余垃圾发酵处理而成。

“街道为我们配置了一个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一体机,社区菜店、餐馆、居民家产生的厨前垃圾,像菜叶子、果皮什么的都运到这儿,投到设备里搅拌均匀,发酵24小时,就变成肥料了,再拿到屋顶晒干,就可以做花肥了。”居民志愿者车振明介绍。现在,这个大设备一周运行两次,一次能吃掉100公斤厨余垃圾,晒出15公斤花肥,屋顶花园用不完,还发给养花的居民,社区绿地养护也在用。

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里,参观者们现场使用可回收物品制作小工艺品,通过动手的方式了解垃圾分类的常识。

在中关村街道双榆树公园东侧,一个绿色的小房子装修一新,这里是海淀区首个街道级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由主展厅、互动体验区、环保橱窗等组成。

垃圾分类的知识和信息被制成标靶,参观者在游戏中便可学习了解。

垃圾分类标靶、垃圾分类磁贴游戏板、变废为宝手工制作体验⋯⋯居民看过了主展厅的垃圾分类视听宣传,来到互动体验区,还能通过游戏、动手制作等形式,深度了解垃圾分类。

在位于八里庄街道的大件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废旧床垫、沙发家具等大件按类别摆放。中转站可暂时存放居民小区里的大件垃圾,并集中送往韩家川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对大件垃圾进行分拣破拆处置。

清晨,厨余垃圾实现桶车对接完成清运。

甘家口街道建设部社区创新厨余垃圾桶车对接回收方式,八里庄街道建起大件垃圾中转站,北下关街道建设了泡沫垃圾冷压缩回收中转站,苏家屯镇七王坟村把垃圾分类写进“村规民约”⋯⋯在海淀,垃圾分类开展得有声有色。

来源:京呈

摄影:饶强

文字:于丽爽

编辑:饶强

监制:李继辉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