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公众号

21年了,中国被炸使馆旧址前来了很多新面孔​,他们是谁?

2020-05-08 19:45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日报

“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

塞尔维亚共和国贝尔格莱德市敬立

每年的5月7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纪念碑前,中国驻塞使馆和在塞华人华侨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缅怀罹难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

不过,今年的情况有些特别。悼念的人群中,多了很多新面孔。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一些中国同胞被迫滞留在了塞尔维亚。他们中有商务人士,有游客,有留学生,还有在其他国家工作的人,滞留时间大多已超过了两个月。

“那年我还很小,

但我记得非常清楚”

建筑防护工程师冯耘3月2日从波黑进入塞尔维亚。3月20日,塞尔维亚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国”,他便被迫滞留在了贝尔格莱德。

当年的事件是在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23时45分左右发生的,北京时间是5月8日5时45分,因此国内常称为“五八事件”,也多在这一天进行追思和纪念。

“前些天看到塞尔维亚疫情好转了,政府打算5月7日解除宵禁,我就和朋友约好5月8日去使馆旧址看看,正好也是记忆中使馆被炸的日期。”冯耘说,1999年的时候自己正上小学,脑海中刚产生国家、民族的概念,“那会儿的五月中下旬,学校广播里每天都能听到相关的内容,至今印象都很深刻。”

使馆旧址在贝尔格莱德城西的新城区,纪念碑竖立于2009年事件10周年之际,上面用中塞两种文字刻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

纪念碑后是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塞尔维亚中国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工地。纪念碑和工地间的围布上有塞尔维亚和中国国旗,国旗下是一行字“‘一带一路’谱写中塞友谊新篇章”。

纪念碑前摆满了花篮和花束,冯耘感慨地说:“这么多年了,无论是在贝尔格莱德长期生活的华人,还是因为疫情滞留在这里的同胞,都还记得这个事件,记得这个日子,自发地来缅怀牺牲的三位烈士。这是中国人凝聚力和爱国热情的体现。”

桂祎明是在意大利学习的中国留学生。3月初意大利疫情暴发,他决定来塞尔维亚“暂避”。

刚到贝尔格莱德时,桂祎明已经来使馆旧址凭吊过一次。5月7日,他再次来到了这里。“1999年我还很小,但我记得非常清楚。幼儿园老师讲了,邻居都在议论。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中国控制住了疫情,还援助意大利等很多发达国家,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63岁的哈聪因旅游滞留在贝尔格莱德。21年前的今天,他曾和愤怒的人群一起在美国驻上海总领馆前抗议暴行。“当年那个时候,国家还比较落后。今天我们再也不会那样被人欺负了。”

患难与共

钢铁般的友谊更加深

塞籍华人刘裕现在担任一带一路塞中文化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1999年事件发生时,他刚刚旅居贝尔格莱德几个月。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阳台上,看到有个导弹飞过来,就赶紧跑到一个房间,趴到地上,怕导弹击中我这栋楼。结果导弹估计是冲旁边的电厂去了……”

在刘裕看来,中塞两国钢铁般的友谊那时便已建立了起来。“使馆被炸了以后,我们当地华人也举行了一些抗议活动,声讨美国的暴行。贝尔格莱德的民众当时也参与到我们的队伍里,跟我们一块儿呼喊、抗议。”

塞尔维亚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战乱,又长期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经济倒退,发展缓慢。刘裕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匈塞铁路改造项目,中企收购塞尔维亚最大的梅代雷沃钢铁厂,两国一系列合作举措推动了塞尔维亚经济复苏,驶上快车道。

“从2015开始,塞尔维亚每年的GDP增长都在3%到4%,经济的繁荣在欧洲已经是比较出名的了。可以看到,塞尔维亚的经济复苏在时间上与‘一带一路’的推进是同步的。在这期间,两国的友谊也继续升华,越来越受到双方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国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中国第一时间向塞尔维亚伸出援手。在塞尔维亚,意外滞留当地的中国同胞也得到了塞尔维亚人友善的对待。

一位同胞因疫情暂时失业,向塞尔维亚房东提出了减免房租的请求,对方二话不说,直减一半;一位同胞在航班取消后发现酒店已经关门,仅有的一名不懂英语的工作人员见状,帮她打电话联系,把她送到一家还在营业的酒店;在贝尔格莱德街头,滞留同胞也很少因为自己的东方面孔而被投来异样的目光……

正如塞尔维亚女总理布尔纳比奇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的,疫情结束后,她要为中塞钢铁般的友谊竖一座纪念碑,疫情中的患难与共,守望相助,让两国人民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来源:北京日报公众号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白波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