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向最美的护士们致敬!今天2020年国际护士节,注定将被历史铭记

2020-05-12 13:39 编辑:TF020 来源:北京晚报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护士节。2020年护士节,注定将被历史铭记。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白衣天使逆行出征,英勇无畏,抗击疫情。

在湖北武汉的隔离病房里,在创造奇迹的小汤山医院里,在北京市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里,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他们是新时代“最美逆行者”,是全国人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五月,鲜花盛开。护士们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节日。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让我们来认识5位曾经战斗在隔离病房的护士。

骆金铠

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

传递感动和温暖

17年前创造了奇迹的小汤山医院,17年后再度启用,打响了新冠疫情阻击战。来自市属21家医院的834名护士快速集结,“白手起家”,到昨天,胜利收兵。这800多名护士的“大姐姐”就是小汤山定点医院专班护理组负责人骆金铠。

2月1日,作为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她领命奔赴抗疫一线。初到医院,迎接骆金铠的是还在抢建、维修的病区。她和护士姐妹们摘下燕尾帽,戴上安全帽,看着图纸在一路泥泞中奔走,细化流程,落实感控细节。日均2万步,7天完成1600余床的启用筹备,编写4万字的工作手册,制定16万项的物资采购清单……启用前两周,骆金铠每天接打电话上百个,睡眠不足3小时。

3月16日,小汤山定点医院正式启用,医院定位为筛查境外来京返京人员和收治轻症患者。由于没有想象中的重症抢救,让不少年轻的热血护士产生了心理落差。骆金铠开始帮助护士们转换工作理念和思路。在病房里,护士们为过生日的待筛查人员准备了小礼物,有个姑娘很感动,她许下了生日愿望:“希望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为了缓解境外来京返京人员的焦虑情绪,骆金铠提出了打造护理“家文化”的理念:“让这里像家一样温暖。也许他们在这里就是做一次筛查、一次简单的治疗,但只有护士才能在他们感到无助时,给予他们温暖和希望。”这种“暖暖”的服务,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小汤山定点医院刚刚启用两周,护理部就收到表扬信305封,单日最高达110封。

4月28日小汤山定点医院“清零”,到昨天,所有护士均已解除了医学隔离,创造了“零感染”的纪录。“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骆金铠看来,834名护士都是独一无二的,“疫情结束后,我们将把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对患者的关爱带回去,把感动和温暖继续传递,做天空中最亮的那一颗星。”本报记者 贾晓宏

崔曼

北医三院急诊科护士

“急诊战士”回来了

5月7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护士崔曼戴着防护面屏,穿着隔离衣,又站在了熟悉的分诊台前。武汉归来,这个北京女孩回到了自己工作多年的急诊科,从“抗疫战士”又变回了“急诊战士”。今年2月7日,崔曼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出征武汉。那段经历,崔曼说,“值得我用一生去铭记和感谢”。

“崔曼,明天去武汉支援。”2月6日,正在进行预检分诊的崔曼接到了出发令。匆匆交接好工作,崔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掉留了七八年的长发。同事们再见到她,都说“干练”。崔曼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9点,一进门就看到饭菜还在桌上摆着,“父母和爱人都在等着我吃饭,给我送行。”看到那一桌凉了又热热了再凉的饭菜,崔曼特别心酸,但她忍住没流泪,“我怕他们担心”。

白衣战士一出发,就是两个月。崔曼还记得,有一天,她走进病房看到3名逐渐康复的患者正在床边活动,“又来啦,曼。”其中一名患者看了她的姓名牌,和她亲热地打招呼。隔着口罩,崔曼看到了她的笑脸,“您还记得我呀!”“我天天拼命地想记住你们的名字,要谢谢你们呀。对了,我今天血压正常,一会下班回去问问你妈妈的血压怎么样了。”这句话,感动了坚强的崔曼,她没想到患者很用心记住了护士们说过的每句话,连护士妈妈也有高血压病史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人将生命与健康托付于你,是对你最大的信任。”

4月6日,崔曼跟随大部队回到北京。回忆起在武汉隔离病房的60个日日夜夜,崔曼说,“我不是超人,而是一个用充满热情的心坚守着自己岗位和职责的平凡人。武汉归来,我仍然是那个坚守初心的平凡人。” 本报记者 贾晓宏

石月欣

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护师

“三管家”不辱使命

“三管家”、“石网红”、“石妈”……在她的几名“战友”口中,这是北京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石月欣的关键词。当石月欣得知大家对自己的昵称时,她笑着说:“也许是因为我的职责所在吧,谢谢大家的认可。”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管理处的副主任护师石月欣,大年初三突然接到通知:两小时内紧急集合出发赴湖北。刚度过59岁生日的她没有因为年龄大而退缩,“院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负责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我有39年的工作经验,义不容辞。”

提到院感工作,石月欣生动地形容其为“三管”:“上管天”,就是监测空气;“下管地”,指所有护理区域内的物体表面;“中间管人”,则是监督检查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等。她笑着说,这就是“三管家”称呼的由来。

凭借丰富的经验,石月欣和几位专家共同制定了工作规范流程,并不断推演细节,确保万无一失。怎样才能让大家严格遵守制度?石月欣口述、演示、录制视频,一遍遍地把正确防护方式、消杀流程教给所有医务人员。紧接着,她又开始监督落实。从医护人员穿脱隔离衣到保洁员落实清洁流程,从医疗垃圾的处理到病逝患者的转运,石月欣关注着与医疗队员安全相关的所有流程。

监督还跟进到了“八小时以外”。从队员迈出医院大门,到返回酒店进入房间,班车、电梯按键是否消毒,行进路线是否规范……都在她的监督范围内。

3月31日,援鄂医疗队凯旋。而对石月欣的考核还要等到14天后。“136名队员全部核酸检测为阴性!”石月欣喜极而泣:“我把大家平安带回来了!”此刻,她突然发觉,自己的头发已白了大半。 本报通讯员 黄媛媛

詹云佳

北京潞河医院护士

必须对得起这身白大褂

大年初四,北京潞河医院成为通州区救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护理部的征集令一出,短短一小时内,就有200多名护士报名。创伤骨科的80后护士詹云佳说,“非典时我上过一线,这场战役最需要我这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人!”1月30日晚,詹云佳匆匆告别爱人和7岁的女儿,第二天便进了隔离病房。

病房里有位男患者,刚确诊时情绪很低落,非常担心会传染给家人,有时夜里两三点还不睡觉。詹云佳就常去看望他,“不一定每个人都会传染上,你现在要好好休息,身体恢复了才能早日和家人团聚……”有一天,詹云佳正要给这位男患者做雾化,可他却不肯做。詹云佳以为他没听明白,又说了一遍方法,可患者还是不肯做,詹云佳有点儿着急了。这时,只听患者轻声说:“等你出去,我再摘口罩,我怕传染你。”那一刻,詹云佳眼圈红了,“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打仗,患者也是我们的战友。”她说。

有一次,一名确诊的小伙子一直高烧不退,CT结果显示满肺都白了,需紧急转至北京地坛医院救治。负责转运的急救车到达时,小伙子虚弱得站不起来,瘦弱的詹云佳硬是与另外两名女医生合力将这个1米8多的小伙子抱上了救护车……

“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詹云佳说,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有无数医务工作者不顾危险站在了一线。“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感觉很骄傲。必须对得起身上这身白大褂!” 本报记者 刘欢

赵培玉

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护师

多份细致多一分赢

2月4日,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护师、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赵培玉出征武汉。这是她在非典17年后再次冲向抗疫一线。

赵培玉所在的病区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病情瞬息万变,她的视线一刻都不曾离开患者。“有的患者血压波动幅度非常大,收缩压能从200多一下子跳到70多;上了ECMO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凝血、堵管等情况……任何一点异常,护士若没能及时察觉,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多一分细致,就多一分赢的机会。

有一次巡房时,赵培玉发现一位危重症老人不时用手在被子上比划,仔细辨认后,她发现老人在写“水”字。于是俯身凑近问道:“阿姨,您是口渴吗?”老人眨了眨眼。“现在还不能喝水,等摘下呼吸机,您就能喝水了……”她耐心安慰道。除了护理工作,赵培玉和同事还要对患者进行生活照料,打水、送饭,甚至接小便、擦大便,都是护士们的工作日常。

一天,有位患者突然说想吃山楂片,赵培玉记在了心里,下班后就和同事直奔商店。当时武汉营业的商店非常少,跑了好几处都没找到。最终她们求助了社区志愿者,登记了购买需求。吃到山楂片时,这位病人感动极了:“想不到我随口说的一句话,你们就记下了……”

“病人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赵培玉说。回京后,她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祝所有的天使们都永远美丽,幸福快乐!”赵培玉送上了护士节的祝福。 本报记者 刘欢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