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地理

京华寻旧录之百年中山公园 “文化茶座”见证一个时代

2014-11-04 11:00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11月4日,走进中山公园,一路上亭台楼阁,假山奇石,新修缮一新的长廊雕梁画栋,习礼亭、八柱亭、和平坊、格言亭,每一座建筑都记述着一段历史。公园里的儿童乐园、音乐堂,为北京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历经百年的中山公园,发生了多次的变迁。就说园内的布局也有很大的变化。格言亭、水榭、金鱼池都进行过改造和变动……”走在园子里,老职工于建国指点着一草一木说。在这里,每一处都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故事……

2

一百年,光阴如梭, 一百年,斗转星移。独自走在中山(中央)公园这座历史名园中,坐在古柏树下,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恍惚中似乎回到了百年前的那些人,听到了那些事……

“这天,我换了一套灰色哔叽的便服,身上清爽极了。袋里揣了一本袖珍笔记本,穿过“四宜轩”,渡过石桥,直上小山来。在那一列土山之间,有一所茅草亭子,亭内并有一副石桌椅,正好休息。我便靠了石桌,坐在石墩上。这里是僻静之处,没什么人来往,由我慢慢的鉴赏着这一幅工笔的图画。虽然,我的目的,不在那石榴花上,不在荷钱上,也不在杨柳楼台一切景致上;我只要借这些外物,鼓动我的情绪。我趁着兴致很好的时候,脑筋里构出一种悲欢离合的幻影来。这些幻影,我不愿它立刻即逝,一想出来之后,马上掏出日记本子,用铅笔草草的录出大意了。这些幻影是什么?不瞒诸位说,就是诸位现在所读的《啼笑因缘》了。”

这是1930年在《啼笑因缘》自序中张恨水的描述。其中提到的“四宜轩”是北京中山公园一处很有名气的茶座,这里和中山公园一起成为了很多人的岁月记忆。说起茶座中山公园还有来今雨轩、长美轩等。当海棠花开,在大小茶馆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坐在桌前,一缕缕茶烟伴着淡淡的茶香,与头上眼前的粉白相间的海棠花交织着,俨然一幅人间仙境。

二三十年代中山公园的茶座可以说是“文化茶座”,已故学者邓云乡甚至认为,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文化活动,“足可以编一本很厚的书,足见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氛。”其建成不到五六年,便成为京城文化圈每遇重要活动一个首选去处渐而成为习惯。中央公园有各种类型的茶座,无论男女老少,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北平,北平顶好的地方是公园,公园中最舒适的是茶座”。在“红尘十丈”的北京城,能找到这么一处清静雅致的所在,殊为难得。

曾有人诙谐地介绍:“来今雨轩是国务院”,因为政界要人们公余在此碰头,也常常能见到文化界名人、大学教授在此驻足,其中不乏北大《新青年》杂志同仁们的身影。1926年,鲁迅就是在来今雨轩的茶座上,与友人共同翻译了《小约翰》一书。还有“长美轩是五方元音”,因为这里的客人是三教九流,茶点引人垂涎,物美价廉;“春明馆是老人堂”,老人们在此下围棋、鉴赏古董,一坐就是大半天。

在民国初年的北京所有茶座中,来今雨轩的经营可以说是特色突出、首屈一指。大厅南北有窗,四周有廊,廊前有铁制罩棚,夏天大罩棚前还要搭大芦席天棚,前面和右面是朱栏围着的牡丹,左面是故宫端门的一角,红墙黄瓦,画栋雕粱,旁边是龙钟老态的百年国槐。环境风景之好令人称道,其经营方式,亦独具特色。一是设计和设备方面,房子的位置是在社稷坛墙外的东南角,社稷街门的西北方。正对着东南方的端门城楼,和那两株四五百年树龄的老槐。家具的设计也很好,户外用的铁架子、人造白色大理石面的茶桌,又结实、又清洁、又稳妥。二是招待和管理方面,夏天不论生意多么忙,其清洁程度,招待周到,也是第一流的,最难得的是茶房把主顾们记的一清二楚,真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三是烹饪技术好,有独创的点心,如肉末烧饼、冬菜包子等,是别处吃不到的。今天的来今雨轩旧址还可以品茶,只是显得孤单了些。

中山公园一直与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有着一种特别的关系,它的文化象征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自身范畴……

20 年代,鲁迅曾经与文化名人在这里喝茶聚会;

1920 年夏,周恩来在来今雨轩举办茶话会招待邓中夏、张申府等人;

1920 年底,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 12 人在北京开始酝酿组织文学研究会,翌年1月4日,在来今雨轩召开了成立大会;

1920 年 7 月 1 日 ,李大钊主持的少年中国学会第一次年会在这里举行。

1924年7月13日,由北京学生联合会、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50余个团体及国会议员胡鄂公等发起组织的北京“反帝大同盟”在来今雨轩成立。

林徽因在其文学创作高峰期,经常光顾这里。

另外,蔡元培、章士钊、蔡和森、于右任、朱自清、沈从文、萧乾、陈师曾和老舍、齐白石等我国近现代的知名人物,也都曾在这里留下身影……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龙露/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