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我国计划2030年对土星木星穿越探测,建国100周年穿越太阳边缘

2020-06-02 16:00 编辑:TF010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今年航天日期间,已经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字,即“天问一号”。

根据国家航天局公布的消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实施一次发射,实现多个工程目标,包括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精细巡视勘查。此外,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还设定了五大科学目标,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等研究。

据了解,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共分为两部分,今年即将执行的首次火星探测将验证相关的关键技术。之后,我国还计划在2030年再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执行采样返回任务。

网友评论

不少网友为中国航天加油!

 

 

延伸阅读:新冠肺炎并未造成延误

我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是2020年最令人期待的空间任务之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实施封闭管理,但这并不会影响7月的发射计划——若错过这一窗口期,就得再等两年。

“此次发射意义重大,中国一定会按计划进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行星地质学家雷蒙德·阿尔维德森说,他参与了美国的多项火星任务。

据了解,另有两支国际团队也在计划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NASA计划部署一架名为“毅力号”(Perseverance)的火星漫游车,阿联酋将发送“希望号”(Hope)探测器。欧洲和俄罗斯的航天局原计划在今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但是3月12日宣布将推迟两年,以便完成重要的测试,不过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部分原因。

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这也是首个“备齐”这三部分的火星探测器。项目共计有13种有效载荷,包括若干相机、地表下探测雷达、粒子分析器、磁力计和磁场探测器。此次任务的科研目标包括研究火星的形貌特征、地质、土壤和水冰分布。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空间物理学家王赤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其团队的工作方式,但是并未造成延误。为了限制员工之间的直接接触,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采用了灵活的办公政策,允许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仅在上午或下午进办公室。基础研究科学家可以在家办公。“我们只是想降低中心的人员数量。”王赤表示,出行已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但是为了进行关键项目测试而需要进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获批后可以待在中心的客房。

几天前,王赤团队将轨道器的6种有效载荷从北京运到上海进行组装。为了避免乘飞机或高铁感染病毒的风险,3名团队成员亲自驾车运输,用了12个多小时抵达目的地。

王赤表示,目前国内共有20多支研究团队、约70名科学家参与了火星探测器仪器的开发和科学调查。为了保障这些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沟通,技术评估是通过虚拟会议的形式完成的。

 

 

来源:综合 央视新闻 网友评论 兰州日报

编辑:tf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