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究竟在边境发生了什么?冲突爆发全过程披露,外交部国防部发声
6月2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近期不少媒体对中印边境冲突事件报道出虚假信息,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中印边境问题来龙去脉做了详细澄清。
赵立坚 资料图
赵立坚说,近期中印边界西段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6月19日,已经详细介绍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此次事件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责任完全不在中方。
首先,是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线在先 。 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是清楚的,加勒万河谷位于实控线中方一侧,中国边防部队一直在此巡逻执勤,对当地管控情况十分清楚。今年4月以来,印方在加勒万河谷抵边越线修路架桥,单方面改变当地现状。中方多次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趁夜色越线进入中国领土,蓄意挑起事端。中国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
第二,是印方违反双方共识挑衅在先 。 在中方外交交涉和军事压力下,印方本已同意并撤出了在加勒万河谷的越线人员,并按照中方要求拆除了越线设施。 在6月6日双方第一轮军长级会谈中,印方也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双方同意在加勒万河口两侧各自建立观察哨,但此后印军一线部队反悔达成的共识,无理要求中方拆除已设观察哨并再次越线挑衅,引发此次冲突事件。
第三,是印方违反国际规则攻击在先 。 6月15日晚,印方一线部队违背双方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再次越过实控线,破坏中方在此搭设的帐篷。当中国边防官兵按处置边境事件的惯例前出交涉时,印军突然暴力攻击中方前往交涉的官兵,导致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死亡。印军的冒险行径严重违背两国签署的协定协议,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性质恶劣,后果严重。
赵立坚表示,根据两国外长6月17日通话达成的共识,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双方军长级会谈达成的共识,尽快使现地局势降温,并根据两国迄今达成的协议,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协定协议。 6月22日至23日,双方举行了第二轮军长级会谈,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推动事态降温,共同致力于促进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我们希望印方严格遵守并认真落实上述共识,与中方相向而行,以实际行动恢复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延伸阅读:
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全过程披露!国防部:中印边境冲突责任完全在印方
6月24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答记者问。
记者:近日,中印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严重冲突。请问当前现地的形势如何?中国军队对边境地区局势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
吴谦:中方对加勒万河谷地区拥有主权。多年来,中国边防部队一直在此巡逻执勤。今年4月以来,印度边防部队单方面在该地区抵边修建设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议。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中方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在中方的大力推动下,双方经过多渠道沟通,6月6日,两国边防部队举行首次军长级会晤,双方同意采取切实措施,缓和边境地区局势。印方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双方通过现地指挥官会晤商定分批撤军事宜。但令人震惊的是,6月15日晚,印度一线边防部队公然违背双方达成的共识,出尔反尔,再次越过实控线向中方蓄意挑衅。中方官兵在现地交涉时,突然受到印方暴力攻击。这引发双方官兵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对印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此次事件完全是由于印方违背共识、单方面挑衅造成的,完全是在双方认可的实控线中方一侧发生的,责任完全在印方。中方要求印方严惩肇事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冲突发生后,中印双方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进行了沟通协调。两国外长通电话,就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推动现地局势降温达成一致意见。两国防长通电话正在协商中,双方于6月22日举行第二次军长级会晤,就管控紧张局势、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深入交换意见。
中印互为重要邻国,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严格遵守双方达成的协定协议,继续通过各层级对话与谈判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共同为缓和边境地区局势、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积极努力。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防部发布
流程编辑:TF02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