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热点 > 网摘

男子花5万元买来一只猫,成了朋友圈的“晒猫狂魔”!结果被拘了

2020-06-28 09:33 编辑:TF021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购买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边饲养边在社交软件上发送饲养照片和视频,结果被网友举报。近日,上海松江警方查处一起涉嫌非法收购濒危野生动物案,嫌疑男子唐某被依法刑事拘留。

近日,松江警方接到线索,在某手机软件上,有人晒出了饲养疑似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的影像。经过调查,民警发现该用户晒出的动物为薮(sou) 猫,系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6月17日,警方在一酒店内将嫌疑人唐某抓获,同时在酒店房间内找到其饲养的薮猫一只 。

到案后,唐某承认自己在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意外发现薮猫样貌格外好看,身上有类似豹纹的图案,遂通过该平台找到了卖家,唐某从对方口中得知了薮猫的品种信息,属于濒危保护动物,但唐某依旧认为自己买下饲养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最终以5万元的价格购得一只薮猫。唐某在后续饲养过程中不定期在某软件上晒图晒视频,最终有网友认出了薮猫的真身,并向警方举报。

目前,这只薮猫已按规定移交给了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唐某因涉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已被依法刑事拘留,警方也将继续追查源头,此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示:我国明令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仅凭自身喜好罔顾国家法律,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延伸阅读:

女子养赫曼陆龟被刑拘 警方提醒有些乌龟养不得

很多人喜爱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宠物,殊不知看似普通的乌龟,有些竟是国家保护动物,买不得更养不得。近期,绍兴市越城区灵芝派出所就破获了这样一起案子。

29岁的朱某因生活空闲,养起了小动物。一开始,她养过几只从花鸟市场买来的乌龟,但是发现养起来很臭。于是,她在网上搜索乌龟,了解到了赫曼陆龟不用水就可以养,比较干净,于是她就动了养赫曼陆龟的主意。

朱某在淘宝上搜索赫曼陆龟,发现淘宝上购买不到活的赫曼陆龟。后来,她在百度贴吧里,找到一个可以购买赫曼陆龟的微信号。朱某在这个微信号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陆龟品种,比如红脚陆龟、缅甸陆龟等。朱某通过这个微信号花了300多元购买了一只赫曼陆龟。

赫曼陆龟买来后,朱某常在网上搜索如何饲养这种陆龟,发现了一个交流群,她便申请入了群,并且加了群主的微信,发现群主也在卖陆龟。朱某打算为原有的赫曼陆龟找个伴,她便又买了一只赫曼陆龟。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赫曼陆龟不能饲养,买第二只之前,我看到群里有人在说群主被公安机关抓了,那时我才意识到买卖、养殖赫曼陆龟是违法的。但是,我想养在家里又没人知道……”她懊悔地对民警讲道,“要是知道饲养赫曼陆龟会被刑拘,失去了人身自由,我绝对不会想要养它们,这代价太大了!”正是朱某对法律的无知和侥幸心理,导致了她将面临栅栏铁窗。

绍兴市越城区灵芝派出所民警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赫曼陆龟是保护动物,虽然不在我国的保护动物名列中,但是在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保护名录中,也是相当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所以在我国禁止买卖和交易。另外,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吃白鹇养猕猴 三人捕猎交易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刑拘

野生动物受法律保护,私自捕猎、交易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将受严惩。2019年12月,浙江省永嘉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接连破获了三起非法捕猎、交易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案,目前三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永嘉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日前接到群众举报称,界坑乡一村民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在嫌疑人家中发现了捕兽夹等工具,并在其手机内发现一段视频,视频中嫌疑人抓着一只白色的鸟,而鸟腿则被捕兽夹夹断。

“这鸟很漂亮,当时犯罪嫌疑人说鸟已经被他们吃掉了,后来我们拿这个视频给专家去鉴定,原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鸟。”监管大队民警周晓书回忆道。

警方在讯问中发现,嫌疑人潘某平时经常使用各类工具上山打猎,捕捉到白鹇后,潘某未判断其是否属于保护动物,又觉得白鹇从未见过十分新奇,就想“尝个新鲜”。

“潘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白鹇吃掉,他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淡薄。”周晓书说。

而除了潘某捕猎食用白鹇鸟外,永嘉警方在三江街道一农户叶某家中还发现了一只亚马逊鹦鹉,据了解,亚马逊鹦鹉亦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叶某交代,这只鹦鹉是他花2万多元高价购买的。

对此,周晓书说:“刑法规定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哪怕只收购一只也是涉嫌犯罪。”

无独有偶,永嘉警方还经市民举报在瓯北街道张某家中发现一只猴子,经鉴定,其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

“犯罪嫌疑人平时比较信仰佛教,其称买只猴子实用于放生,但这种买卖行为也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周晓书表示。

目前三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同时警方表示,案件中,三人均存在对动物保护知识不了解,且法律意识淡薄。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新闻晨报 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