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垃圾混装混运屡教不改从重处罚

2020-08-20 14:10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垃圾“混装混运”让群众深恶痛绝。在昨晚由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中,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在节目中表示,垃圾混装混运是大错,必须予以严打,高限处罚,绝不手软。截至目前,99起混装混运行为已被查处,“屡教不改”按规定要从严从重处罚。

陈强 摄

■大件废旧家具该扔哪儿

各街道社区须设置

专门大件垃圾暂存点

小区中的垃圾桶尺寸有限,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扔不进去,只好杂乱堆放在小区的犄角旮旯。

孙新军表示,各个街道社区一定要设置专门的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暂存点,并告知居民具体的投放位置。同时,为了保证投放点的秩序和环境整洁,要设定专门区域或者设置围挡“遮丑”,避免对居民的出行及整体环境造成影响。具备条件的街道还要把大件垃圾做简单的拆解处理,或者直接资源化就地处理。各区至少要设置一处集中的拆解处置中心。

■以后上哪儿“卖破烂儿”

各小区设置

可回收物收集点

将攒下的饮料瓶、废报纸,打包去卖废品,是不少北京人的习惯。目前,全市正在经营的回收站点大约有1000多个,分布在全市16个区。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的影响,有规模、有技术的企业逐步进入市场,提高了回收效率。

本市将构建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孙新军表示,要求每个居住小区至少应设置一处可回收物收集点,各街道要设置可回收物中转点,各区设置区域分拣中心。同时,鼓励、吸引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运营的社会力量参与。

■扔厨余垃圾非得“破袋”吗

“破袋”避免损坏设备

便于检查分类效果

“扔厨余垃圾,非得破袋吗?”这是许多市民的疑问。

孙新军表示,从末端处理来看,厨余垃圾“破袋”肯定比不“破袋”好。“破袋”能减轻末端压力,防止像塑料袋和其他东西缠绕在刀上、转轴上,破坏设备运行和设备本身。另外,如果不“破袋”,就无法检查厨余垃圾分得到底好不好,是否混着其他杂物。

为了解决“破袋”的麻烦,很多社区因地制宜,采取了一些便民措施。孙新军介绍,比如,有的小区制作了“破袋神器”;有的社区在垃圾桶旁边设置了洗手处,提供洗手液或是消毒酒精;有的小区由指导员协助居民掀桶盖;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发给居民“户分桶”。此外,本市还在研发除臭的药品、可降解塑料袋等,希望破解厨余垃圾投放难题。

■垃圾被一车“混运”怎么办

重罚混装混运

绝不手软

明明在家分好类的垃圾,临了却被垃圾车“一锅端”。混装混运,严重挫伤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针对部分居住小区仍存在垃圾混装混运的问题,孙新军表示,目前全市执法部门已经查处了99起混装混运行为,有一些企业甚至多次违法,“屡教不改”按规定要从严从重处罚。

如何彻底解决混装混运?孙新军表示,首先,要落实10类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比如小区物业,要把4类垃圾桶配齐,跟企业签订运输合同,用合同来约束运输行为,还要指导居民分类投放。

其次,实施“不合格、不收运”,形成倒逼。小区垃圾分类不合格,运输企业可以拒收;运输企业如果将不合格的垃圾运到处理设施,处理设施可以退回,下一环节可以对上一环节说“不”。

“实际上,这个机制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孙新军举例说,比如说通州区有个小区,厨余垃圾分类效果不好,结果收运单位连续3天拒收,大夏天的,西瓜皮很快就臭了。物业和老百姓都坐不住了,物业就趁机开始挨家挨户向居民宣传分类知识,重新规划小区里的垃圾桶站,还派了保洁员在桶前值守。短短两周,这个小区就变成了垃圾分类“优等生”。

“混装混运属于违法行为,不是小错,是大错。对违法的单位和企业坚决予以严打、高限处罚,形成高压态势,这些我们绝不手软。”孙新军称。

■小区咋没有垃圾分类指导员

呼吁大家

都来当编外指导员

我们小区怎么没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对于这一疑问,孙新军解释说,全市目前有10万个垃圾分类桶站,却只有2万多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远远不够。所以,只能一部分指导员进行固定值守,大部分采取流动、巡回的方式来值守。

垃圾分类指导员迫切需要各种形式的补充。“呼吁大家都来做编外垃圾分类指导员。”孙新军呼吁,比如党员可以回社区“双报到”当一天垃圾分类指导员,学生们可以利用暑期和周末参加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志愿者都可以加入垃圾分类指导员的队伍,哪怕一小时、两小时都可以。同时也特别提倡由本社区居民来垃圾分类桶站、驿站轮流站岗。

原标题:今年已查处99起混装混运行为 市城管委主任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解答热点问题 垃圾混装混运屡教不改从重处罚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楠

流程编辑:TF010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