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一阿姨7元一斤买猪油当年货,下锅一炸全是水!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有时候用低廉价格买“实用”商品,反而得不偿失,现在临近年关,相信不少小伙伴也开始囤年货了,尤其得当心。这不,最近益阳桃江县的黄阿姨可就吃了大亏了!
黄阿姨说
有一位穿着迷彩服的男子
开着一辆白色面包车
在门外喊卖板油
说他的猪板油只要7元一斤
超市里猪油的价格是16.8元一斤
这足足便宜了一半多
并且卖家也表示
他卖的猪板油
都是从正规肉食站拿的货
有发票 来源正规
黄阿姨看着觉得油还不错
于是购买了50斤
可是买回来后
黄阿姨却发现
猪油越炸水就越多
出油率不仅低
锅里还浮现出一层厚厚的白色泡沫
并且除了黄阿姨
其他4位购买了这种猪板油的村民
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经执法人员检测证实
黄阿姨他们购买的
是以次充好的注水劣质猪油
目前
相关部门正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严厉打击贩买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行为
延伸阅读:
关于辨识“山寨食品”的提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类食品日益丰富,但如今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仍发现混杂有假冒、模仿他人商标或包装的食品(俗称“山寨食品”)。消费者该如何辨识并避免购买“山寨食品”呢?发现买到“山寨食品”,又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做如下提示。
“山寨食品”存隐患, 农村地区发现多
“山寨食品”在原料、配料、品质和口味等方面与品牌食品存在差异,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但由于其生产经营成本相对“正品”较低,通常以低于“正品”的价格销售仍可获利。有的生产厂家存在不具备相关食品生产资质等问题,也有不法商贩为获利铤而走险。
“山寨食品”的产生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关。改革开放初期,在城镇销售“山寨食品”较多。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山寨食品”销售逐渐向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
“山寨食品”分两类, 擅长使用障眼法
“山寨食品”大致有两大类:一种是抢注和某些品牌食品类似的商标,生产与之包装差不多的食品。在食品名上使用文字游戏或模仿品牌食品,但其质量和风味与“正品”相差甚远。如将“大白兔”变成“小白兔”,“康师傅”换成“康帅博”,或将“六个核桃”改成“六个纯核桃”冒充升级版等。另一种是委托一些代加工企业模仿有关产品进行生产,私自销售。
辨识真伪三步走,共治“山寨”保安全
“山寨食品”通常是以高度相似的包装,迷惑性较强的名称、广告词等吸引消费者,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要看仔细、看清楚、看真切、看明白,不要被“山寨食品”的包装、名称等迷惑。
正规渠道有保障
消费者应到正规商店、商场或超市购买食品。警惕不具备经营资质的商家出售的食品。在购买食品时,应索要并妥善保管购物小票、发票等凭证,以及适当保留产品包装和剩余产品等。
细认名称辨真伪
食品名称是辨识“山寨食品”的要素之一。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仔细辨别食品名称,认准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
标签要素要齐全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预包装类的“山寨食品”有可能存在上述要素缺失、造假、混乱等情况。消费者应仔细辨识食品标签标识的上述内容,不购买、不食用包装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的食品。
科学常识助辨别
消费者要警惕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明显不符的情况。如配料表中含有牛乳、奶粉等蛋白质原料,而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却为0g/100mL(或0g/100g)。遇到类似标签问题的产品,消费者不要购买。
消除“山寨”靠大家,幸福生活你我他
解决农村地区“山寨食品”问题,需从多方面抓起。
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为其提供商标、广告、包装等服务的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其商标、广告和竞争行为,严格规范标签标识使用。
二是加强“山寨食品”潜在危害的宣传,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意识。特别是要提醒广大农村地区消费者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三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旦发现误购了“山寨食品”,应当立即与商家交涉,或拨打12315进行举报投诉,向监管部门反映,通过申诉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
专家执笔人
马冠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
厉曙光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沈 群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高 洁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
于航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买年货当心了!7元一斤买猪油,下锅一炸全是水)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光明网 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流程编辑:TF019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