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欲在公共采购合同中排除中国?专家:巧立名目,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30日报道称,本周三,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将讨论有关“国际采购工具”(IPI)的法规草案。这一草案旨在保护欧盟国家的公司在欧盟境内的国际公开招标中免受不公平待遇,该草案若通过或成为一种向第三国施加压力以开放采购市场的手段。德媒称,根据该草案,中国企业今后可能被排除在欧盟的公共采购合同之外。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上述草案由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党团提出,背景是“欧盟和中国之间长期存在不公平竞争的贸易问题,虽然欧盟在很大程度上允许中国公司自由进入其市场,中国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在欧盟竞标合同,但欧盟国家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却有很大限制,被排除在中国公共合同的招标之外”。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补贴支持本土公司,使得这些企业在欧盟市场的报价比欧盟的竞争对手更便宜”。因此,欧盟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想使用一种新的交易工具来排除中国公司获得欧盟公共采购合同的可能性。根据这份草案,欧盟将把不开放公共采购市场的第三国的公司排除在公共合同投标之外。
据欧盟官员估计,每年欧盟的公共采购市场规模约有2万亿欧元。若该草案生效,使得中国公司被排除在外,意味着中国公司无法获得欧盟境内公路、桥梁、铁路网、电网等合同。观察人士认为,面对中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新草案将给“欧洲制造”提供一张保护网。
德国基民盟政治家、文件撰写人之一卡斯帕里宣称:“我们希望给欧盟委员会提供一个能够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施加压力的工具。”卡斯帕里还称,对该草案的通过抱有信心。
欧洲议会官网显示,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相关讨论将于9月1日上午以在线形式举行。参会的有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等欧洲议会议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3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述有关IPI的草案本质上是巧立名目,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堵的情况下,欧洲势必跟随美国,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的崛起。赵俊杰认为,IPI是一把双刃剑,对中欧都将不利,对欧洲来说,更是在“玩火”。不过,欧盟各成员若基于各国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放弃享受中国产品,那么草案最终将沦为一纸空文。
德媒称,上述草案变成法规,除需获得欧洲议会批准外,还需欧盟最后同意。《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匈牙利长期以来一直反对该文件,担心公共采购的成本会因此急剧增加。北欧多国也持反对意见,担心IPI会被滥用,从而造成欧盟的闭关自守。
(原标题:德媒:欧盟欲在公共采购合同中排除中国,专家:巧立名目,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来源:环球时报
流程编辑:TF021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