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北京老人收藏晚报30年摞起来有7层楼高 一天不少一张不缺

2015-03-17 11:38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3月17日讯,沏杯俨茶,撒上点白糖,再拿上一叠头天还没看完的北京晚报,倚着座椅,一边看报一边抿着甜滋滋的茶水,高兴武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

 

DCIM100GOPRO

老报纸占了家里的一大部分

DCIM100GOPRO

老报纸码放得整整齐齐。

8

老爷子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喝茶看报。

3

1963年的北京晚报上刊登了一篇老爷子的小文章。

4

高老爷保存的订报存单。

5

1990年,老爷子被评为北京晚报热心读者。

与人不同的是,他每看完一份北京报纸,从不丢弃或卖掉,而是认真码放整齐,一天不少,一张不缺。对北京晚报的这份喜爱,伴随了老人整整30年,他收藏的晚报,高度累计起来能达到7层楼高。

 

30年的存报占了半间屋

 

高老爷子今年80岁,早年间,他的家在西单六部口,后来搬到潘家园,也有30年了。走进他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乎顶着房顶码放得像小山一样的报纸堆。除此以外,在十多个大纸箱里,满满存放的也都是北京晚报。

不到20平方米的卧室里,这些存报占据了半个房间。“瞧我们家这乱的,都没地儿下脚了!”老伴贾大妈一个劲儿地直抱歉。因为怕占地儿,十几个装满报纸的纸箱,靠着南墙摞起了一人多高,纸箱上还盖上了一整张巨大的牛皮纸用来防尘。“家里新添了大衣柜?”每每有人来做客问起,贾大妈往往是一边笑着一边叹气:“嗨!哪儿啊,这都是报纸。”

高老爷子家是老式设计,70多平方米的小三居,住着老人和大儿子一家,使用面积不到50平米,地方说起来算不上宽敞,三代人同住,甚至还显得有些局促。这种情况下,看过的报纸为什么还要原封不动地一张张留好?而且,这一留就是30年?

高老爷子说,他不善言辞,性格有些内向。过去上班那会儿,最发憷的就是开会发言。现在住的房子是老伴儿单位分的,小区里住的大多也都是老伴的同事和朋友,平时能跟自己聊得来的朋友不多。退了休,他也不像别的老人那样,爱在楼根儿底下扎堆聊天,自己每天最大的爱好和消遣,就是看晚报和看电视上的新闻节目。

“你问我为什么不把报纸卖废品,我说不太清楚。就是喜欢,觉得它有价值,值得留着,也习惯看完留着。如果卖了,我实在是舍不得。”为了保存这些报纸,老爷子没敢把它们堆在阳台上“风吹日晒”,而是特意将存放地点选在了自己的卧室。为了报纸不受潮,每摞报纸的最下方,他都会用几根木棍儿垫起来通风。

 

保存的报纸可达7楼高

 

看过的报纸,一个月归为一打儿,与上个月的反着摆。用皮尺量量,一年的报纸累计高度0.66米,那么,30年的北京晚报叠放起来,就有19.8米,相当于7层楼高。贾大妈又在一旁笑着感叹:“别人家的晚报论张算,我们家的报纸论米算。”

最让人惊奇的是,不偏,不斜,报纸的四角永远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整理报纸的功夫,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老爷子说,这与他多年的从业经历分不开。

家里一共有5个孩子,高老爷子排行老二,上面有1个哥哥,下面有3个妹妹。13岁那年,父亲因为肝病撒手人寰,留下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时,高家住在老宣武区的菜市口附近,家附近有一家春华斋南纸店,专卖各种纸质用品。因为和掌柜的相识,懵懂的老爷子来到这里当起了一名小学徒。

砸纸钱、码宣纸,高老爷子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店里打杂儿。当学徒,什么都得做,每天帮着掌柜铺被子,倒夜壶,沏茶扫地这样的活儿就更不用说。虽然离家近,可店里规定不能随意回家。每天晚上,他就睡在木制的柜台上。

“那时候,条件艰苦,卫生环境也差,臭虫特别多,夜里翻个身就能压死好几只。”忍得了艰苦,再加上辛勤的付出,老爷子每年能为家里换来两块大洋和30斤小米。直到5年后的1953年,正逢北京市文化用品公司招人,经过珠算比试和面试,老爷子成为东城批发部的一名正式员工。

站过柜台,管过库房,还当过会计,一直到1995年退休,老爷子和各类文化用品打了47年半的交道。码纸,对他而言,是童子功,也是基本功。“最让我开心的是,我的几个妹妹们都是我和哥哥供大的,她们还都上了学。那时候苦是苦,但是,省着过,我们也熬过来了。”

 

复印地铁路线图给全家

 

老高爱较真儿,连他自己也承认“爱钻牛角尖”。

每天下午3点半,当天的北京晚报准时送到楼下的报箱里。除了买彩票,高老爷子很少自己下楼,报纸每天由老伴儿取。拿到报纸,老爷子并不急着看,而是先数数今天的版面够不够数儿。偶尔有缺页的情况,他一定会打电话到邮局,直到对方把报纸补齐,他方才罢休。

虽然老爷子从没跟家里人说过,但他心里特明白,北京晚报,这份他看了半个世纪、收藏了30年的报纸,是他了解社会的窗口,他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事。

高家兄妹经常聚会,小妹夫在航天工业部工作,见多识广,每每见面,小妹夫总要拉着他高谈阔论一番国际形势、国家大事。看过报纸上的内容,知道了梗概,老爷子一切了然于心,从没露过怯。

不过,他最爱看的还是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哪个社区的居民又被新诈骗手法给骗了、坐副驾驶上的人不系安全带也要罚款了……看过新闻,老爷子准保一个电话就给孩子们打过去,再三叮咛嘱咐。

这两天,对老人们来说,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月增305元”。当天送报的快递员刚进小区,就被等候多时的老人们团团围住,以致分发报纸时都险些错了数。涨工资的事怎么才公布啊?好几位老人议论着。一向较真儿的老爷子,此时反倒劝起他们别太较真儿:“过去往年都是12月前后涨,今年两会以后肯定就有消息了。都甭瞎着急,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这不就公布了嘛。”

“我们全家都管他叫‘总理’,大事小情,没他不管的。”老伴贾大妈说,这几年,北京地铁不断开通新线,北京晚报也多次制作地铁全线路线图,老高还专门拿着报纸,到复印店去复印,分发给兄妹几家。

 

挥不去的晚报情缘

 

高老爷子家里最珍贵的一张报纸,是一份1963年5月19日的北京晚报。报纸已经变黄,有折痕的地方几乎也要断裂。当天的报纸只有4块版,在内页很不起眼的位置,有老爷子自己写的一篇小稿。

说是小稿,不过寥寥几十字,说的是戴月轩又有新毛笔到货了。老爷子说,这是他在文化用品公司时写的一篇小稿。字数不多,但是这么多年,一直珍藏着。北京晚报过去在西裱褙胡同34号办公,自己工作过的东城批发部,当时就在西裱褙胡同西口,咫尺之隔,晚报陪着自己走过了这么多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风雨飘摇,家家都为吃食奔忙。饿着肚皮参加劳动,高老爷子几次昏倒。北京晚报也避免不了停刊的命运。直到复刊,那时的社会才逐渐恢复了活力,老百姓的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在老爷子看来,一份穿插在家国史中、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报纸,承载得不仅仅是内容本身。

如今,高老爷子每天依然会端着他用了20多年的搪瓷缸子,慢慢啜茶,依然每天会等待着北京晚报的到来,细细品读。不同的是,报纸内容的极大丰富,让他对这个多变的世界萌生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更多的谈资。

做了半辈子会计工作的老爷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记录”。买米的钱他记着,买水电的钱他记着,就连多年来买过的彩票号码,他都整整齐齐地记着呢。最近,他刚刚整理完去年的家庭全部开支。其中,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换电视机等家庭头等大事里的,还有一项30年不变的支出——下一年北京晚报的征订费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刘琳 实习生:王亚娟  张硕/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