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福尔摩斯福从何来 “探案”黄鼎谁让Holmes姓福

2015-03-31 12:01 编辑:TF007 来源:网络

2015年3月31日,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关于福建人f和h不分的小品,像一个后知后觉的冷笑话,在过了很久后才爆发出极大的笑点。原因是英剧迷突然发现将影视剧中的大侦探Holmes翻译成“福尔摩斯”,正应对了f和h不分的特点,于是,“第一个把'Holmes'翻译成‘福尔摩斯’的不会是福建人吧?”的微博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有人在稍加查阅后振振有词地说,最先提出“福尔摩斯”这个词的译者是林纾,他就是福建闽县人,Holmes不翻译成“荷尔摩斯”而翻译成“福尔摩斯”就是受福建方言的影响。

q1

“福尔摩斯”并非林纾首创

这个说法在逻辑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遗憾的是,史实并不支撑这种说法:林纾不是第一个将Holmes翻译成“福尔摩斯”的人,而且,林纾也不是翻译“福尔摩斯”最多的人。

林纾,1852生于福建闽县,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他并不懂外文,1897年,他与精通法文的海归友人王寿昌,合译出第一本翻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从此走上翻译小说之路。林纾的翻译小说是在晚清小说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说,林纾“是以中国古文笔法翻译西洋小说的第一人,共译书约一百六十余种”。

虽然翻译了很多国外小说,但林纾关于福尔摩斯故事的只有一篇,就是1908年翻译的《歇洛克奇案开场》,原著名为《血字的研究》)。在书里,林纾将Sherlock Holmes全名译为歇洛克福尔摩斯,这时比最早翻译福尔摩斯的年份晚了太多。

郭延礼所著的《近代翻译侦探小说述略》,其中详细记录了Holmes的中文翻译史:

1896年,张坤德首译《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刊登于《时务报》;1902 年黄鼎和张在新合译的《议探案》中,Sherlock Holmes福尔摩斯的名字译作“休洛克福而摩司”,而Watson则翻译作华生;1903 年,文明书局出版了《续包探案》,福尔摩斯的译名已经和现在的标准译名完全相同;1904年--1906年,周桂笙、奚若合译出版了《福尔摩斯再生案》,由此,“福尔摩斯”一直沿用下来。

译出“福而摩司”的黄鼎是福建人

q3

虽然排除了是福建闽县人林纾让Holmes姓“福”, 但黄鼎和张在新翻译时用的“休洛克福而摩司”,多少还是让人觉得有点福建方言的味道。那我们需要确认的是,黄鼎和张在新是不是福建人?

关于这两个人生平的资料非常少,不过,相较于黄鼎,张在新的籍贯还是容易得到确认。张在新何许人也?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1896-1949)》一书中,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一节中,当年入学的人员名单上,“张在新(惕铭,上海)”赫然在列,张在新籍贯上海,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黄鼎的身世就略显复杂。在研究文献提到黄鼎的名字时,常将他和张在新放在一起,少有对他们各自的介绍。郭延礼所著的《近代翻译侦探小说述略》中提到,1901年开始,黄鼎和张在新开始合作翻译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小说,1902年他们又翻译出版了柯南道尔的《议探案》,此时关于黄鼎的介绍姗姗来迟,却又一带而过:“主要译者黄鼎,系美国留学生,精通英语,故此书的翻译较忠实于原著。”

在这条线索的指引下,我们再次找到黄鼎的蛛丝马迹。1902年,山西大学堂刚成立不久,西学专斋首任总理李提摩太在上海设立了山西大学堂译书院。1908年,由窦乐安主持,黄鼎、张在新、郭凤翰共同译述,许家惺校订并作序的《世界名人传略》出版,此书从英国张伯尔的《世界名人字典》中选择重要名人千余人编译而成--这本书百年之后,在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被重新出版。在原版的《世界名人传略》版权页,其中“译述者”一栏有这样一段文字:同安黄鼎。

黄鼎的身份离我们越来越近。在Wiki百科图书馆上,一段名为《游美学务处为请由黄鼎专司留美学生监督一职事致外务部呈文》的文字让谜底揭晓,这段呈文的作者为“游美学务处”,发布日期为“宣统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呈文部分内容如下:“查有美国大学毕业生黄鼎,福建人,年三十八岁,毕业回国十有四年,历充山西大学堂、上海梅溪书院及沪宁铁路等差,教育素有经验,办事亦甚勤敏,以之派充驻美游学监督,洵堪胜任。”

2014年,林晓雯和裴广红在《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的一篇《1949年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情况考释》中指出,通过查阅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收藏家等处的资料后证实,黄鼎是弗吉尼亚大学最早的中国留学生,他于1895年至1897年间在弗吉尼亚大学学习。

至此,黄鼎的准确生平可以概括为下:黄鼎,1873年左右出生,福建同安人,(今福建厦门),1895年至189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习,1902年在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从事翻译工作,1911年,担任驻美游学监督。由此可见,让Holmes姓“福”,多少还是受到了福建人的影响。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黄鼎是福建人”并不意味着让Holmes姓“福”就是福建方言所致。因为从黄鼎的生活轨迹来看,20岁左右赴美留学,在美国生活4年,回国在上海工作4年后开始翻译,福建口音在黄鼎身上能留下多少痕迹,目前无法考证。而且,使用“福而摩司”仅仅一年之后,即1903 年,文明书局出版的《续包探案》中,译者就将“福而摩斯”改成了“福尔摩斯”,而后者一直沿用至现在。这至少说明,以“福”开头的译名是在当时是被认可的。

黄鼎用“福而摩司”或许不是无意为之,甚至有可能是故意为之。正如上世纪八十年底,国内乐迷将The Beatles翻译成“披头士”乐队,虽然“披”的声母p与英文beatles的b有显著差异,但一个“披”字却让这个乐队的形象跃然纸上--很显然,不能说翻译“披头士”的乐队p与b不分。那么,退回到上世纪之初,黄鼎在翻译时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呢--他或许在想,Holmes在危难关头总是峰回路转,多少有一点点“福气”吧?

译著捧红“文艺复兴”一词

在译出《译探案》后不久,黄鼎和张在新在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开始了各自波澜壮阔的人生。从1902年至1908年的6年时间内,黄鼎、张在新、叶青等10名中国译员翻译和出版了有关高等、中等以及师范学堂的教学用书和名著共23种,如《克洛特天演学》、《最新天文图志》、《最新地文图志》、《中国编年史表》、《世界名人传略》等。这些书极大地开拓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世界视野。

其中,《迈尔通史》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西洋史书。它是美国迈尔所著,后来由黄佐廷口译、张在新笔述,山西大学堂译书院1905年4月出版。《迈尔通史》原著影响了当时的一代人,茅盾便是其中之一。茅盾在《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的三年》的散文中提到,“教世界史的(实际是欧洲史),是个英国人,用的课本是迈尔的《世界通史》,分上古、中古、近代三部分,上古从古埃及、两河流域的文化,然后希腊、罗马。此书附有插图。(大概这是当时比较好的欧洲史,后来有人译为中文出版,即名《迈尔通史》。)”

而它的译著也同样出彩。当时的大学者夏曾佑曾为此书译本校阅删润,张椿年在《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中指出,《迈尔通史》提到了“文艺复兴”一词,“第十四周初,意大利人喜观腊丁,希腊之文学、技艺,于是两国之文艺复兴”。随着《迈尔通史》的广为流行,“文艺复兴”一词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

张在新在序言末尾写道,“英儒李提摩太先生经始山西大学堂,首举是书。属黄君与余译之,将以备我国学校之用”,通过《山西大学校史三题》上的记载,译书院并没有其他黄姓的译员。“最初译书院由李曼教授负责,后又聘英人窦乐安(John Dorroch)博士主持。其英、日译员及校阅者前后10余人:张在新、许家惺、朱葆深、范熙泽、黄鼎、梁澜勋、许家庆、夏曾佑、叶青、郭凤翰、苏本姚、西师意(日本人)。”

由此可见,口译者“黄佐廷”就是张在新的老搭档:黄鼎。在随后的岁月里,“黄佐廷”的字样更多地见诸于社会活动中。在上海地方志的一份文献中显示,1907年至1911年间,黄佐廷为上海民间社团“寰球中国学生会”的副会长之一,而1912年黄佐廷不再是副会长,这也与黄鼎1911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游学监督有着契合之处。

上任驻美游学监督调解留学生间的冲突

1908年,山西大学堂上海译书院停办。凭借着在翻译界的影响力,黄鼎和张在新两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黄鼎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而张在新似乎更专注于学术。除了1907年至1911年,黄鼎作为 “寰球中国学生会”的副会长活跃在上海,1911年7月24日,更是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驻美游学监督,开启了他更加光辉的人生之旅。此时的中国,以胡适、梅光迪、吴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才俊通过留学美国,走上历史舞台。作为先驱者,黄鼎负责监督这些“天之骄子”在美国的学业和生活。这个监督不是虚职,黄鼎还曾调解过梅光迪与陆懋德之间的矛盾,这些天才们之间多少有些“自视甚高”,梅光迪与陆懋德因为生活琐事不惜拳脚相加,后在黄鼎的协调下得以解决冲突。(《<怀念宜兴徐子明先生>辨谬(上)》,王蔚/文)

中国红十字会大事年表上记载,1912年1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得到瑞士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承认,成为国际红十字一员。年底,黄鼎与时为民国总统府以及总理府政治顾问的加拿大人福开森,一起被推举参加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九届万国红十字联合大会。

黄鼎走上了人生的顶峰,而同一年,几近销声匿迹的张在新悄悄地出版了一本书:《汉英辞典》。“编辑者”一栏赫然印着:“上海张在新”。

1919年2月7日和2月9日,华盛顿邮报的头版头条连续刊登了一则关于中国人被刺身亡并追踪嫌犯的消息。消息告知,被害者的头衔是Dr.T.T.Wong,其身份为:director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留美幼童计划负责人),这似乎与当时的黄鼎有着共同的身份。这个被刺身亡的会是黄鼎吗?不幸的是,黄鼎在弗吉尼亚大学就读时的英文名正是Theodore Wong。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姜宝君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