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消费

佐佐木敏光树节系列家具“森之语” 树节木个性表情另类美

2015-04-09 12:00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4月9日讯,“感受田野四季,面对花草,不能有贵贱分别的心,那对家里的桌椅板凳呢?你会不会觉得有个疤痕就丑陋无比呢?”

 

  70

我和飞驒产业木工株式会社的冈田社长谈中国家具,他说中国人对木材的要求之高令人敬畏和惊叹,小叶紫檀、黄花梨、金丝楠……让全世界都望尘莫及。马未都也说,中国人以材为美、以材为贵,看到一件家具,首先要问木材的种类,设计、款式、工艺都在其次。但对木材天然的亲近,也绝非中国人的专利。一定要贵和完美才是好吗?

前年,我去日本旅行,一个草月流的花道老师一边示范一边阐述自己的观点,插花绝不是要选择名贵的花草,好素材一定是野生应季的植物,把田野的味道和季节的转换,通过插花,带到人们居住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田野的四季之美,所以,面对这些花草,不能有贵贱和分别的心。

花草如是,家具亦如是,设计师佐佐木敏光以“树节”为主题的系列家具“森之语”就诞生在这同一思路之下,它一经发表,即获得业界及市场的一致好评,成为日本畅销不衰的家具产品。佐佐木敏光认为,树节不是树木的缺陷,不应该把它锯掉或隐藏起来,每棵树都是一个微观的宇宙,阅读树木的个性化表情,尝试资源的活用,体验一种无与伦比的感受,乐享树木的情趣与妙境。他说,“同一树干会有许多树节和深浅不一的纹理,其丰富的表情令人惊讶。对于当下,费尽周折,挑选出没有树节的直木,涂上统一的颜色,无视自然之美,真是不敢苟同。如此这般,一根圆木能用来做家具的只有20%左右。这种忽视森林赐给我们的美感,将大自然的恩惠用电锯瞬间切断,实在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设计师佐佐木敏光不是“简单的环保主义者”,而是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加倍偿还大自然的赐予。所以,飞騨地区的匠人流传着两句古老的话,“我们从森林取用一块木材,我们要还给森林一棵树”,“如果培养一个树需要100年,我们生产的家具也要能用上100年”。

如今,树节已经成为飞騨地区实木家具普遍的审美标准,以“无垢材”命名的天然木材也已经成为时尚家居产品的象征物。佐佐木敏光不是按照传统木工对木材好坏的判断,而是通过一种对造物之美的思考,形成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引领木工产业向资源节约型发展,引导消费者重新建立起一种尊重自然之美的新的价值体系。

正如美国建筑设计师赖特的“有机建筑”哲学所倡导的,“建筑的设计应该达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佐佐木敏光的设计,包括他所引发的对“无垢材”的活用,同样在暗示、驱动制造者和使用者回归自然的初心,达至天人合一的境界。“一人打自花野来,我亦染香花野去 ”,就拿池西言水日本俳句作结吧。

69

 

名词解释:

 

飞騨木工

飞騨为历史地名,位于日本岐阜县高山市,在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朝末年,此地称“飛騨国”。目前,其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盛产木材,又被称为“森林王国”,是日本家具的重要产地之一。据史书记载,飞騨地区是日本宫廷木匠的发祥地,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正如中国苏州的香山木匠,设计和建造了宏伟的紫禁城,飞騨木匠早在公元8世纪以前,就参与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的营造,奈良现存的法隆寺和东大寺,因“宫殿修造匠人的最高水准”而闻名于世。飞騨匠人在长达五百年的宫廷与寺庙建造的历史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并把这种优秀的传统完整地保留在其故乡飞騨地区,成为飞騨的自豪与骄傲。

无论在古代的中国还是日本,大木匠是指建筑的建造者,而木匠则是指家具等木质生活用品的制造者。当宫殿与寺庙的建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飞騨匠人承继了其匠作工艺的优秀传统,而演变成为全日本手工木作家具的卓越产地。

 

ENKU / 円空

飞騨匠人千百年文化与美识的沉淀,形成円空系列粗放素朴的外型,简约沉静的线条是与天地融合的质感与魅力,蕴含着静谧的禅意与师法自然的美寂世界。

円空是日本天台宗自中国传入后的重要僧侣,1695年以65岁圆寂。円空的木雕神像以劈刀刻出浓眉粗眼,似未完成却浑然天成,正是这种风格与品格成就了佐佐木敏光的円空系列。天台宗与日本茶道亦有极深的渊源。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日本天台宗始祖、遣唐使高僧最澄(公元767~822年)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肇始。至镰仓时代,禅僧荣西前往中国学习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71

佐佐木敏光

Toshimitsu Sasaki

1949~2005

日本著名设计师,将现代设计的理念、技术与“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相融合,作品风格朴素、自然、颇具东方禅意,被亚洲、欧洲设计界广泛认同。曾为上百家国际家具企业担纲设计工作,作品多次获日本优良设计大赏/ GOOD DESIGN AWARD,并入选《国际设计年鉴》。曾于1987年担任GOOD DESIGN AWARD评委。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