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种植方式保障蔬菜品质 梦想:让百姓吃上质优价廉安全菜
2015年4月15日,清晨,位于京南的河北省固安县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里,工作人员开始一天紧张的劳作,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蔬菜采摘,这样才能不耽误每天上午10点的蔬菜分拣,这些菜将在第二天一早出现在京城各个京客隆超市的货架上,而消费者看不到的是科技正悄悄改变着这些菜。
晚上,工人们紧张装车,保证蔬菜一早摆上货架。目前张顺斋的合作社一家供应京客隆的蔬菜直配门店量超过65%。
拜耳倡导“作物健康”,只有作物健康才会结出健康的果实。在具体实施中,坚持“减量用药”不仅提高了蔬菜产量,同时也提高了果蔬品质。
这些年,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这无疑给菜农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核心问题就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市场的需要。对此,固安现代农业园区核心企业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张顺斋有着深刻的感受。
蔬菜农药残留的检验就设在合作社蔬菜分检车间旁,随时对每一批次的产品进行检验。得出的数据直接上传市级质检部门,人工不可能改变数据,而且全程都在监控下完成。
“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了,光靠以前传统的‘养虫治虫’的乌龙式生产不行了。” 张顺斋说着,“原先种菜是有了虫子、病害再打药,有时候病虫害来势迅速,往往是加大计量,经常还根治不了。结果,菜的农药残留还高。这种生产方式跟不上社会发展了。” 张顺斋开始接触各种相关的农资供应商,四处寻求解决办法。2012年,张顺斋结识了德国企业“拜耳”,并被邀请赴德参观,看到了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技术,张顺斋认识到巨大的差距,并知道这是未来的出路。去年,他创建的“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加入拜耳作物科学(中国)的“优质、安全蔬菜生产关键客户合作项目”,成为该项目在中国的第一个和合作企业。
生物诱捕防治不仅环保,还减少了人工成本。
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首先要转变观念。张顺斋说:“我种了20年黄瓜,自觉已是行家。开始时对‘以防代治’,就是在作物生长初期打药预防的理念认为根本不可能。于是专家根据我们种植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创新型作物解决方案’。方案里面用的农药化肥不只是拜耳自己的产品,而是哪家有效用哪家的,这我就放心了,说明他们并不是来卖产品的。”经过试验对比,收到良好效果。“不仅打药次数少,也不用高毒性药,普通药只要打对时候,效果一样好,人家还对药量进行严格控制。看着好像他们的药贵,最后算下来还是合算,重要的是菜的品质有了保证。而且他们提供的技术支持不仅在农药化肥,还有种子等服务。之前我种青椒很多次都不成功,他们就帮我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向北京供应青椒。这种合作模式也是首创。现在我已经完全接受了他们的理念,连我自己的养生观念都跟着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
京客隆将蔬菜在产地配送车间就地分拣,然后直接配送到店。这样,减少了搬运次数,节省了时间,使产品鲜度得到保证,同时降低了商品损耗率。
如今,张顺斋的合作社每天为北京的70多家京客隆供应20多个品种的新鲜蔬菜,少时40吨,多则100吨。此外他还直供呷哺呷哺等餐饮企业和机关院校食堂等单位,每天直供蔬菜超过75吨。
京客隆对所有生鲜商品开展“农超对接”、“全程冷链”,对所购蔬菜还要进行检验。
“我打算在北京建立自己的蔬菜直营店,减少中间环节,让老百姓吃上质优价廉的安全菜。”张顺斋说,这是他的梦想。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报记者 程功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