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清史痴人:草根学者“奇人”冯其利的五味人生

2015-04-27 11:32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5年4月27日讯,冯其利是谁?一个普通的北京人,住在南三环一间53米的斗室中,刚刚走完他六十五岁的人生。

不同人眼中的冯其利是不同的样子。他是妻子和邻居口中的“怪人”,他是领导批评的那个“不务正业”的工人,他是京郊村民见到的专钻坟圈子的“乞丐”,他是初中文化却想要著书立说的“狂人”,他是教授也敬重的“清史专家”,他是很多满清皇族后裔言必称谢的“恩人”……妻子说:“他这辈子太苦太累了!”挚友说:“他的快乐没人能比。”

冯其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奇人”。

 

甘南---冯其利

小阳台是冯其利工作了十几年的地方  甘南摄/takefoto


填补多项清史空白
妻子看了报才知道

冯其利的家在南三环外一个老小区里,53平方米的房子是他这一生最奢侈的住宅,此前他们全家住过6平方米的土坯房和1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

这间斗室中真正属于他的其实只有那个3平方米的阳台,这里被改造成一个小小的书房。墙上的架子和地上堆满了书,十多年来,他每天就趴在不到1米宽的小桌子上,不停地写,经常到深夜。

从去年11月24日离世,到现在他已经走了5个多月,妻子崔平再没进过这个小阳台,似乎保持着原样,丈夫就还会回来。“我总想着,有一天门忽然开了,其利大步跨进来,叫一声‘老崔’,就一头扎进阳台;有时候半夜醒过来,我觉得他还在阳台上写字。”

崔平其实并不十分清楚丈夫在写什么,只知道他在研究清史,每次问他,他都是回一句:“你不懂!”为此,崔平生过不少闷气。他走后,崔平细心地收好丈夫写的东西,一张纸也舍不得扔。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隽秀小字,她就心疼得想哭:“这都是用命写的。”

相伴40年,直到人走了,崔平却发现自己似乎并不了解丈夫,“那么不起眼的一个人,我不知道他原来这么有名。”看了报纸,她才知道丈夫被称为“清王爷坟研究第一人”,填补了好几项清史研究的空白。从那以后,她开始学会了用ipad,搜丈夫的新闻看,她想重新了解这个身边人。

“他一直就和别人不一样,特别怪的一个人。”崔平一直称丈夫为“怪人”,语气中却分明带着宠溺。她22岁认识冯其利,俩人都是北京电冰箱压缩机厂的工人,在一个车间干活。“当个工人,连个螺丝钉都不会拧,直到退休前都没把钳子、扳手摸熟,领导只能分给他一个按按钮的工作。”一边按着按钮,冯其利一边抄稿子,气得领导批他“不务正业”。当时他在帮学者郑公盾抄文稿,“白天抄,晚上抄,抄得入迷,休息日的时候能从早上5点抄到夜里12点。”

“除了看书写字之外,他真是什么都不会,一辈子不会用筷子,不会骑自行车,把饭菜放在他面前,他还得问,我吃哪碗?”崔平笑着唠叨,似乎那个人就在眼前,“不看电视,不聊天,不应酬寒暄,客人到门口都能给人家堵回去;不爱吃,不爱穿,有时候在图书馆看一天书能把自己饿晕了;不刮胡子,不洗脸,羽绒服从不系扣,腰上拿绳一勒,后背上脏得‘画地图’,都成小区一景了;没事就往野地跑,郊区农民见着他说,那个要饭的又来了……”

重新了解丈夫,如今,这些“怪”都有了根源,“我现在才明白他总说的那句话,‘没时间了,我想干的这些事,两百年也干不完’。因为心里装的全都是他研究的学问,所以对别的全不上心,生怕耽误了一点工夫。”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