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 “求门票!亲,怎么才能得到一张见面会的票!”288元、350元、800元……礼包门票抢购一空。这可不是年轻人的追星会,而是一群专业读者去看一个画童书的爷爷!

北京阅读季,最火热的当属安东尼·布朗的读者见面会。安东尼·布朗,广大绘本爱好者心中的大师,以超现实主义风格闻名,横扫图画书世界各种大奖。三场北京见面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教师、200多绘本创作者、500多普通读者人……有的连夜坐火车,拖着拉杆箱来会场;有孕妇把听大师的演讲将当作最好的胎教;还有很多全职妈妈带着珍藏的图书,全程用流利的英文交流。最后一场记者的小型交流会,原定一个小时,结果延长了一个半小时还无法结束。前台的工作人员嗓子都哑了,不停地对闻讯而来的读者道歉:“对不起,小熊没有了,大猩猩没有了,库存全都没有了。”
出生于1946年的安东尼,按照中国人的算法,也是古来稀的年纪,却非常年轻而有活力。他身材不高,修身的棉质浅色衬衣和白裤子,让他保持良好的身材显露无疑,又不突兀。他说话的时候,温和谦逊,也不乏幽默。北京阅读季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天哪,七十岁了,他的眼睛好像会放电,太迷人啦。”另外一个记者说:“采访完后,我心怦怦跳,想马上转行做绘本图书编辑!”
启发文化从《我爸爸》开始,陆续出版了19本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截至去年年底已经发行量200万册,光是《我爸爸》就卖了100万册。很多人是从《我爸爸》《我妈妈》这本书开始接触安东尼·布朗的。有一个新闻出版局的领导问:“为什么没有《我爷爷》?”安东尼·布朗大笑,我的女儿快要生孩子了,我现在可以画一本《我爷爷》!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安东尼告诉你,就是玩,你不会玩,就和孩子一起玩!
安东尼说他小时候画的并不比其他孩子好。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人们长大以后,创造力却消失了。只有少数人依然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自由行走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绝大部分人却只是正常、无聊、无趣的大人。还好,有绘本,你可以再次找回童年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片选自《形状游戏》
1 一个简单的游戏,孩子玩的很好,大人却不会。
“您是从哪里得到创作的灵感?”这是读者问得最多的问题。
安东尼·布朗说,就是从和你们同样的地方,比方小时候看过的书、做过的游戏。
安东尼·布朗五岁的时候,经常和哥哥玩一个游戏,安东尼说:“我曾经以为这是我们发明的,事实上我当我们到其他国家的时候,我们发现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在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一个人随意画一个形状或者线条,另一个人在此基础上添几笔,变成一个新的东西,有点像一个画画的接龙游戏。安东尼把它叫“形状游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但是本质、核心是创造力。”安东尼说他发现孩子们总能把形状游戏玩得很好,成年人却感叹画不出来、不知道怎么画。
这次来北京,安东尼带来了一幅画,是他童年唯一留下来的一幅画——一双腿在孤独地走,鞋子里面画了一个海盗。他说: “向孩子们展示这幅画,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画得并不比他们好,所有的孩子都是会绘画的。但是当孩子们长大之后,他们就觉得自己不会绘画了,这是为什么?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幅画有点像在玩形状游戏,这个腿有点像那个形状,画上海盗就好像把这个图画变形了。”
实际上,安东尼认为自己一生都在画着童年的这种画,只不过是更复杂一点的版本。

第一幅画是玛格利特的名作《禁止复制》。后三幅是安东尼·布朗对此的变形。
2 烦透了,就来玩游戏,玩成艺术家
“烦透了(fenup)”这是30岁的安东尼在他的第一本图画书《穿越魔镜》的第一页写下的词。
安东尼·布朗小时候就梦想成为画家,不过不是给孩子们画绘本,而是“画那种人们会挂在墙上的画”,“我是在伦敦上艺术学校,学习是平面设计,我很不喜欢平面设计,它也不喜欢我。我感觉这个课程想培养的人是做广告公司的那些人,而不是真正地画画、把手弄脏的人。”从艺术院校毕业后,他从事过不少工作,当过老师、在医院画人体解剖图和设计贺卡,1976年,30岁的安东尼已经是一技巧成熟的画家,但是他感到厌烦。
他画了一面镜子,这个魔镜为烦透了现实的人打开。跨过魔镜,里面是一个颠倒的世界,狗牵着人散步,老鼠追着猫,海报上的狮子冲出画面,天空是画笔刷出来的,唱诗班的孩子如同雨点一样从天而降。这就是他的第一本书《穿越魔镜》。虽然他还没有出名,赚的钱也不够生活,但是他发现这是一个让他喜欢的工作,从此画下去。第二本图画书是《在公园里散步》,也不是一本成功的图画书,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本给大人看的图画书,而不是一本给儿童看的图画书,甚至还有人嘲笑他是在“作一次以自我为中心的旅行”。当然今天人们颂扬这是一部杰作。直到1984年出版的《大猩猩》一举成名,获得凯特格林威及艾米克两项大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工作,人们付钱给我让我做我小时候就喜欢做的事情,现在又付钱让我到中国来。”
安东尼·布朗继承了超现实主义描绘梦境和幻象的风格,将马格利特、达利等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转化为天真无邪。《穿越魔镜》好几幅图画和马格利特的名画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又进行了解构和变形。比如马格利特有一名作《不能被复制》,一个男子站在镜子前,镜子里出现的却是背影而不是男子的脸,给人一种神秘怪诞甚至惊悚和不安的感觉。安东尼将之转变为一个烦恼的孩子,面对魔镜,魔镜里出现的也是他的背影,当男孩穿越了墨镜回到家中,镜子里出现了他的笑脸,说明男孩的心情发生了变化。这本书的封面,镜子里男孩和现实中的男孩的脸全都面向读者,将压抑的情绪化为舒畅和开放。
安东尼·布朗甚至有两本书《形状游戏》《一起玩形状游戏》,就是直接告诉读者怎么玩这个游戏。从事美术教育的李有有说,形状游戏这本书绝对脑洞大开,思维发散太经典了。兼具教育意义的的基础上不失趣味性。绘本爱好者叶敏说,她的孩子特别喜欢《形状游戏》,激发了他天马行空的的想象。
《一起玩形状游戏》是安东尼和妻子汉纳·巴托兰一起玩出来的。汉纳·巴托兰是丹麦插画家,他们还没有结婚的时候,经常通信,发现彼此小时候都玩过形状游戏,在信中他们就玩形状游戏,一个人随手画一个形状,寄过来,另一个人添几笔,变成另一个图案,邮寄回去。他们结婚以后一起散步,有的时候安东尼会说是带着线条去散步吧,他们在森林中捡到一根树枝,添上几笔,就变成了蝴蝶。
安东尼·布朗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威力系列,其中一书叫《威利的画》,跟16位艺术大师的代表作玩形状游戏,甚至把蒙娜丽莎变成了大猩猩。
比较温馨的小熊系列也是一个形状游戏,比如《小熊的童话大冒险》中小熊拿着一支画笔走在森林中,突然窜出三只小猪里的大灰狼,小熊不慌不忙的说:“你看这是什么?”它画了一个简单的线条,下一页,线条变成了大野猪。除了大灰狼,小熊还遇到了巨人和女巫、三只小猪,他都是用画笔战胜恶意、甚至化敌为友。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中国的神笔马良,但是小熊的童话大冒险,巧妙的对经典童话进行结构,同时又是那样无邪、安全、充满趣味。《小熊的童话大冒险》隐藏了很多经典童话的细节,有灰姑娘的水晶鞋、白雪公主里的毒苹果、小红帽里的红斗篷……他在书中和读者玩捉迷藏,也是隔着时空自己的童年玩游戏。

3 把童年记忆变形
安东尼还有一种变形来自童年阅读。他读过的第一本书是关于一个太妃糖镇的,这里的河流里流淌的是巧克力,房子都是饼干做的,非常超现实。他小时候物质匮乏,这本书给他的印象非常深。《格林童话》里最喜欢的是故事是《糖果屋》,看起来好像是房子,吃起来却是糖果。《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是他童年最喜欢的书,好像做梦一样。“我做的也是这样的事,看起来是一个故事,实际上是一个梦。”
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是《我爸爸》这本书,一个穿着睡袍的男人变身超人无敌爸爸。回想起来,安东尼说爸爸大概得了战争综合征,他会把一个吸尘器当成德国士兵,痉挛倒地。安东尼17岁那年,和哥哥一起被选入了橄榄球的第一梯队,“对我和我家庭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父母都来看我们打球,要走很远的路。我父亲很为我感到骄傲,我也很为自己感到骄傲。这一天,天气晴朗,而且我们也打赢了,有点像一个必须通过的仪式,就是说我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我父亲可能想修理一下插头插线板,他突然就慢慢地开始倒向地面,在地上挣扎,发出一些可怕的声音,持续了十分钟,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是非常非常可怕。”父亲的突然去世,让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20年后,安东尼发现了爸爸留下的一件睡袍,这件睡袍把他带回了五岁时候的记忆。他创作了令父母飙泪的《我爸爸》,被评价为“天才”、“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颁扬了父母”、“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
他还创作了一系列大猩猩形象,也是献给父亲的,父亲是安东尼现实中的金刚。他妈妈总是鼓励他和哥哥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让他创作了一个超级无敌的《我妈妈》。小黑鱼亲子读书会的Louise、李小米就是从这两本书开始爱上安东尼。
《隧道》也是对他童年生活的变形。小时候和哥哥爬过一个很危险的隧道,“当时的男孩子想要证明自己很勇敢,一定要爬过那个隧道,女孩子没有那么傻。小时候经历的隧道有点像形状游戏里面的形状,但是我不是按照当时发生的故事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而是把它进行了一点变形。我把我和哥哥换成了一个哥哥和妹妹,在这本书里面,男孩子爬进隧道的时候,刚开始非常兴奋,觉得自己非常非常地勇敢,但是到后来的时候,他就觉得非常害怕,他害怕的时候就变成了石头。他妹妹实际上比他更害怕,但是她还是进到隧道去救他。”安东尼说,他创造的勇敢的女性形象实际上也是源自母亲。
形状游戏对安东尼的的职业生涯是如此重要,他甚至认为所有的艺术家实际上都是在玩形状游戏:“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就发现毕加索也在玩形状游戏,他用的技巧就是把一个事物看起来好像另外一个事物。 事实上达芬奇也在玩形状游戏,达芬奇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他说如果你去看一段很老很旧的墙,看它的裂缝、看它上面的污渍,如果你看的时间足够地久,然后你就会发现有怪兽,有各种景象,战争,整个世界都可以从这个墙上的痕迹里面看出来。有人说在文学世界里,事实上一共只有七个故事,当一个人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实际上他是以某种方式来对这七个故事进行变形。
我认为每个人当他画一幅画、创作一个故事,或者是作一段曲的时候,实际上他都是在玩形状游戏。”(李峥嵘)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