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论坛 > 报网互动

新视觉中外网友相聚张一元民俗基地 边说边练“老北京”

2015-06-29 14:08 编辑:TF000 来源:网络

作为北晚新视觉网的资深网友,小孔身在国外留学,几年下来,在美国的普渡大学为网站发展了几十位“洋网友”。大家平日会上网了解万里之外的北京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北晚新视觉网则成了小孔介绍北京,带着大家学习中文的平台。

QQ截图20150626155632

版面展示。

IMG_5198

洋网友现场留念。

近日,应国内大学邀请,普渡大学的20多位师生应邀来华进行交流访问,其中不少人就是小孔发展出的北晚网友。由于此行来访的大学生多为传播专业,因此,在北京找一处最具中国特色、最能代表北京的地方进行参观交流,增强此行的学术文化目的成了大家共同心愿。为了让大伙不虚此行,小孔自然想到了北晚新视觉网设在大栅栏的新视觉·张一元京味儿民俗摄影基地……

位于大栅栏西街街口的大栅栏茶馆有着老北京生活馆之称。不但因为百年前这里就是茶馆,更因为张一元的入驻使这里的京味儿更浓。从走进店门伊始,洋网友就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八角宫灯、传统柜台、穿着对襟儿中式服装的售货员、青花瓷的茶叶罐儿,北京老照片……与上午参观的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不同,时间在这里仿佛静止,想象中的老北京跃然眼前。

既然是参观活动,自然少不了交流,但洋网友们操着蹩脚的中文与茶博士沟通起来实在有些困难。为此,北晚新视觉网特地在网上招募了多位口语上佳的年轻网友担任现场翻译,年轻人在一起很快就聊成了一片,三脚猫中文遇到京片子的难题就此迎刃而解。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交流活动中,张一元的茶博士展示了传统老北京人喝茶的讲究及冲泡技艺,并在讲解过程中提出不少问题。没想到,现场一些洋网友们不但答得上来,还纷纷抢答,经常两三人同时说对,以至于作为奖品的香囊礼物差点告罄。

IMG_5167

纸包茶叶不好包 老北京传统藏功夫

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茶也喝了,课也听了,该现场实践了。离茶馆不远的张一元大栅栏百年老店正好能当“实习基地”。

三位膀大腰圆的老外一站进柜台,立即吸引了顾客们的目光。几位小伙子毫不见外,照着售货员的动作开始包茶,看起来造型精致又简单的茶包到了他们手里却怎么都捏不好,左拧右挤,最后成了店方送给自己的赠品……实践后才知道,包茶看似简单功夫深;而看到其他店员们几秒钟就能包好一包茶叶来,更使得这些洋网友对这家百年老号所坚持的传统文化内涵赞叹不已。

IMG_5121

“东方树叶”原来“五颜六色”

北晚新视觉多位口语上佳的年轻志愿者担任翻译,年轻人在一起,很快就聊成了一片。

在志愿者的介绍下,洋网友们了解到中国茶有红茶、绿茶、黑茶、白茶、黄茶和青茶六大茶系。在开水的浸润下,大红袍、龙井、普洱、瓜片等茶品绽放出各式姿态,呈现出不同色泽和香气。“神奇”的场面惹得洋网友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对准“东方树叶”。

IMG_5040

在西方人眼中,茶叶是红色的;而到了东方,到了茶叶的故乡才会发现,原来茶叶是五颜六色的。

IMG_5077

活动期间,洋网友们还参观了老北京文化缩影——大栅栏商业街。

京味儿民俗摄影基地 助“老北京”走出国门

本次交流活动的举办地——北晚新视觉网设在张一元大栅栏西街店的京味民俗摄影基地此前已举办多次老北京专题文化活动,以开门七件事中的茶为载体,通过摄影这种手段,宣传弘扬老北京地方文化。此番邀请洋网友到访,更是希望他们回国后能 “不见外”,去跟他们的朋友分享京味儿文化的奇妙,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技艺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

 

本报记者 曹小彧文 马旷 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