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调查

北京木材厂的64年光阴:鼎盛时员工3600人 现并入天坛家具厂

2015-07-02 09:54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7月2日 除了本厂职工,似乎没多少人知道北京木材厂已在几年前并入了天坛家具厂,只是工厂门口的牌子还没进行改动。从最初的红红火火,到如今的悄然解体,被老职工们称为“老北木”的北京木材厂,在60多年光阴中早已没了当初的模样,留下的只有一群产业工人,以及他们与工厂有关的记忆。

12

第一批产业工人一辈子在厂里

包福林85岁,跟80岁的老伴罗素芬住在北京木材厂西边的老平房里。

他们的老家在河北,两家各自所在的村子相隔三五里地。70多年前,不到10岁的罗素芬被端着枪一脚踹开家门的日本兵吓得整夜跟家人缩在被子里不敢动,老实巴交的包福林则当上了八路军。后来,罗素芬一听见枪声就跟着家人在庄稼地里“跑反”,包福林在一场战斗中成为屈指可数的幸存者之一。

1951年,包福林进入北京木材厂当警卫,整天端着枪穿着制服站在工厂门口。那时的北京木材厂在路两边各有厂区,分别叫做北厂、南厂,两个厂区的大门包福林都守过。

1953年阴历二月,包福林和罗素芬在河北老家结婚。年底,罗素芬通过招工成了北京木材厂的女工。罗素芬入厂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拿锯条锯木头,由于锯得又快又好,“干完了脚底下锯末也一起收拾好”,罗素芬被留用。

作为1949之后北京第一批产业工人,夫妻俩的生活一直拮据。光是住的问题,头10年里一直没踏实过。工厂第一次分给两人的宿舍是个“板儿房”,刮风的时候墙板跟着晃动。1962年前后,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一家人搬进了如今这间房子里,“我们小儿子5个月搬来的,现在他53岁了,来的时候这算好房子呐。”如今,房子的墙壁明显开裂了几处,屋顶漏水,天窗也是他们自己开的,“为了见阳光”。

从打零杂开始,罗素芬一直在北厂工作,“以前北厂有201车间,有家具车间,有活动房车间”,“那时候一进车间,噔楞一拉铃,铃响的时候你得在车间里头,你要是没进去那是迟到,扣分。”包福林后来还当过工厂消防员,最后调到南厂的胶合板车间当工人,“从保护厂子到干活,一辈子在厂子里。”

软磨硬泡加送礼 技校生大胆调岗

包福林和罗素芬先后退休时,从技校毕业的李天和刚被分到北京木材厂。那是1981年,他22岁。

李天和见证了木材厂最大最红火的时候。“两个厂区,大,东边的料场也大,以前都有火车道的。那时候进大圆木,木板都是实木,最大的时候3600多人呐。”进厂的第一年,他的月工资是33块钱。

南北厂区各有分工,南厂以生产人造板材为主,主要有胶合板、刨花板之类,面积更大的北厂则主要生产家具和活动板房。那时,小电瓶车频繁穿过如今的大红门西路,在南北两个厂区之间运送板材。北厂区还有一个喷漆车间,工人们带着厚纱布口罩,一次喷漆作业完成,才发现口罩也没真的挡住什么气味儿。

那段时间,刨花板在业界流行,木材厂跟着潮流建成了刨花板车间,招人进设备,人气很旺。李天和被分到了南厂刨花板车间,先干了几年机木工,后来转作机械维修,“这才跟学的专业对口了”。
“最火的是1993年,后来很快走下坡。”刨花板行情出现颓势,中密度板渐起,刨花板车间的效益明显下滑。

李天和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当时听厂子管理层说,要筹办建个合资厂,给中密度板做胶,我就决定去合资那边。”在当时,这是比其他人都胆大的举动——“那时普遍不认可合资,劳务科的人说‘那边可要合资了、你关系什么的都转了可就不算国家工人了’,我说‘就冲着合资去的’。”

刨花板车间不放人,李天和软磨硬泡加送礼,半个月之后,在合资厂正式成立之前他通过厂内调动进入了新厂。那当时是1999年,这个新厂即就是现在的北京太尔化工有限公司。“那时中密度板车间也正建,需要的胶更多,外方看着做胶是块肥肉才给这儿投资的,相当于是定向给中密度板做胶。”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