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每天睡4小时3年练就小学霸:龙丹萍与她的“慕课”推广计划

2015-07-13 12:53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7月13日讯,繁忙而充实,这是龙丹萍高一暑假的第一个周末。而在其他的时间里,龙丹萍打算继续她的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大业——从13岁时的酱油党,到14岁时作为当时慕课学院年龄最小的学习者登台演讲,再到15岁结束中考开始向中学生推广慕课。

 

231

 

7月12日早上8点,15岁的龙丹萍拎着关东煮和包子,准时来到北京中学生通讯社的会议室。“起迟了,看着标志对了就穿出来了,结果号不对。”她不好意思地指着自己明显大了一号的文化衫跟同事们解释道。龙丹萍家住大兴,一早赶到团结湖,是因为今天是她担任总社社长的中学生通讯社的第33届招新考试。

“今年我出女权类的话题,必须是持续关注,才能写出好的文章。”龙丹萍一边吃早饭,一边跟同事探讨将要揭晓的笔试题目。9点,龙丹萍带着考生进到第一轮口试的考场,指挥安排考生位置、为考生解释流程,这样的工作要持续到下午4点考试结束。

繁忙而充实,这是龙丹萍高一暑假的第一个周末。而在其他的时间里,龙丹萍打算继续她的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大业——从13岁时的酱油党,到14岁时作为当时慕课学院年龄最小的学习者登台演讲,再到15岁结束中考开始向中学生推广慕课。

这个暑假,龙丹萍的梦想之一是,作为一名慕课讲师与全球学生分享她社会实践的经验。

证书党深深刺激了她

“最开始认识慕课(MOOC)是在2012年,那时候初二,当时果壳网小组首页会推送热帖。那天‘MOOC自习教室’小组里有一个热帖在教大家如何看外网视频,本着‘好贴必留名’的心态,我就加入小组回了这个帖子。”很快,龙丹萍就明白了为什么小组里会有这样一个帖子——组员们都在自发学习一些视频公开课,与外国学生一起讨论、做作业、考试,最后拿到一张张证书。

从小就对各类知识充满求知欲的龙丹萍很快加入了刷课的队伍,然而纯英文字幕对当时只有初二的她颇为吃力,再加上需要大把的时间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沟通合作,她很快就无心恋战,沦为一个偶尔打酱油的潜水党。

转折点出现在某一个周六的下午,“当时在后海有一个慕课(MOOC)学习者线下交流会,其实也是抱着玩儿的心态去的,但那时候正是责任感飞速增长的时期。既然报名了就不能因为懒而放鸽子。”路痴的龙丹萍绕着后海狂奔许久终于找到了地方,没想到的是,她是其中最小的一位。“我是最小但也是最渣的一个,但大家都觉得我年龄小所以夸我好厉害啊什么的,我就不好意思了。”龙丹萍回忆道。

当时,慕课(MOOC)自习教室小组管理员王桢的20多张证书给了龙丹萍很大的触动。“大家都有很多证书,而我只是随便学学。从那以后,我不想仗着年龄小就获得一堆称赞,应该是通过自己的能力。”

相较于之前的报一门课就看两三个视频,龙丹萍开始比较完整的跟下来,“毕竟学完一整套课程收获的知识会比较实在,而前者就太碎片化了用处不大。”为了解决英文不好的障碍,龙丹萍甚至争分夺秒地利用视频缓冲的时间来背单词。就这样,MOOC慢慢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最狂热的时候,高一上半学期,她每天就睡4个小时,深夜抱着电脑去看视频、写慕课作业,玩儿命程度已然超过了备战中考的强度。

选课很容易作业最抓狂

在榜样的激励下,龙丹萍连续选择了《创意速成》《金鱼》《演讲导论》等课程,但是她在选课时忽略了一个因素:作业。作业恰恰是屡屡挑战她的头号难题,“看完视频之后才发现作业并不是那么简单,有的是写代码,有的是交论文。”

龙丹萍经过估量自己的能力后,还是决定退掉这些课程。同时,她也开始认真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学习MOOC ?龙丹萍坦言,学校那些课程无法满足她的胃口,“这年代你感兴趣的东西从哪都能学到,何必跟着学校学一些点到为止的内容呢?就拿文科来说,中华文化那么璀璨,结果历史课讲孔子就用了40分钟,语文课讲苏轼也只用了40分钟!那些生动的吸引人的细节都被抹杀了,只留下一堆干巴巴的文学常识。”

而学习慕课(MOOC),“不是为了证书,也不是为了它听起来多高大上能唬人,因为我的朋友们当时甚至还不知道慕课是什么。而是它带来很多很好的老师、教我我想学到的东西。”

明确了目标之后,龙丹萍从巨大的压力之中解放出来,对MOOC学习也更有信心了。心态放松后,她反而成功完成了几门课程,“这也是我意料不到的。”

学通社拯救她出校园冷暴力

接触MOOC的这一年,是龙丹萍生命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因为,初二这一年,她遭遇了校园冷暴力。

“我小学六年级到初中那会儿不合群,因为自己喜欢看人文哲学类的东西,但是同龄人追星追剧谈恋爱我就完全插不上话,然后就被集体排斥。周围的人对我各种挑刺,因为我声音比较尖细就到处学我说话,甚至有什么人向老师告密了都怀疑是不是我之类的。”

龙丹萍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可能是小孩子们会本能地排斥与自己不太一样的东西,是一种保护机制,但这样的围攻却让当时圈子狭小的她一度很脆弱,进而陷入愤世嫉俗、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的“中二期”。

“幸好有学通社,当时只是为了玩儿而进来的,但是后来在这里发现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儿,就是做记者。也认识了很好的朋友,圈子大了以后就不太在意学校的人怎么说我了。”随着记者这个职业理想的树立,龙丹萍越发开始好奇外面的世界,也更加喜欢接触各类知识, “除了计算机编程这类我实在做不来的,慕课(MOOC)上的各种课程我都有学。”她还与科学松鼠会的成员0.618合作创办了针对中学生的资讯公众号“窗外事”,告诉同龄人世界在发生什么、中学生能做什么、中学生在做什么。

而在慕课(MOOC)上尝到甜头的她,也开始试图将MOOC平台推广给其他人,但最终她发现,不热爱学习新事物的人怎样也吸引不来,而本身就喜欢学新事物的人会自然地找到学习的途径。对于MOOC的影响,她借用了小伙伴的观点:“有学习力的人有了MOOC后如虎添翼,没学习力的人被淘汰的速度也会更快。”

现在的她正在与小伙伴合作,尝试着制作自己的慕课课程--《闪闪发光的社会实践养成计划》。如果能在公开票选中成功进入前五名,龙丹萍就能面向全球开课。在课程介绍中,她这样写道:“做好社会实践,你能得到的也不仅是成功应付学校要求的各类社会事件证明,这份经验会让你拥有一个靠兴趣凝聚起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圈子,一个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的机会。”

未来已瞄准密涅瓦计划

升入初三,龙丹萍曾经短暂地暂停了社会实践与慕课的学习,想要冲刺进入有京城文科第一实验班之称的师大二附文科实验班。

“我一直认为学校课程不适合我,每个人喜欢的东西、学习的速度和学习基础都不一样,干嘛偏指望着在学校里学一样的东西呢?学校教育可选择的地方太少,所以培养出的人大同小异,而这些几乎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人却要走上迥异的人生道路。”

尽管有着这样的抵触情绪,在家长的坚持下,龙丹萍还是下了决心要努力中考,“但是看过了外面的世界之后,就不能骗自己高考是唯一的出路了,所以最后中考失利也是意料之中吧。”

升入高中的第一年,龙丹萍一直在纠结,“为了高考我还是要去学,但内心抵触感又挺强的,弄得自己不太舒服。”直到今年6月,龙丹萍与圈子里的准大一学生和大学生们彻底地聊过一次后,最终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出国游学上。“内心想法与要做的事终于统一了,感觉特别爽。”

龙丹萍看中的是2012年美国加州新成立的密涅瓦计划,该计划对接的正是热爱慕课等各种在线学习方式并坚持下来的优秀高中生们。按照密涅瓦计划,大学生4年里的每个学期都会去到世界上一个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学习,包括美国旧金山(第一年)、印度孟买、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悉尼、英国伦敦和南非开普敦等等。

眼下这个暑假,她已经报名了托福考试,而向来被她视作副产品的慕课证书,也要开始重新规划选课并认真学习了。至于未来的职业,龙丹萍说,路越走越宽,将来不一定去刻意选择记者作为职业。“我爱的不是记者这个形式而是它的内涵:保持好奇,努力理解世界,向世界表达你的看法,揭露真相。”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白歌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