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城里老人退休下乡当“地主” 专家:心理愉悦身体也要注意

2015-07-20 10:18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2015年7月20日讯,都市人,尤其是退休老人,整天在钢筋水泥中穿梭,总是渴望能亲近自然。,他们有的曾经生活在农村,退休后想回到田间地头;有的一辈子待在城市里,退休后想体验一下田间地头。近些年,在海淀、昌平、大兴这样的近郊,就是有这样一群退休老人,他们租块地,扛起锄头,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田园生活。

 

2

家庭菜园

经验不足 种出来的净是“歪瓜裂枣”

葡萄架下,小木桌上刚泡好的铁观音冒着热气,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着,两只小狗趴在窝里打着盹儿,赵英红(化名)悠闲地坐在秋千上,嘎悠嘎悠地附和着蝉鸣……她的身后,是半年前租下的约500平方米菜地。

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靠北侧,长约30米、宽约8米的温室大棚里,每个品种的蔬菜被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区域,小西红柿刚刚结出拇指大小的果子,黄瓜秧也开了花;而靠着南墙的,有200多平方米的露天种植区里,色彩艳丽的蜀葵、月季竞相开放。这一切都是刘赵英红和爱人一起亲自打理的成果结果。

今年61岁的赵英红去年正式退休,大半辈子都在单位里忙忙碌碌的她突然失去了重心,不爱跳广场舞,也不爱参加社区活动,整天待呆在家里让她觉得日子很难过,直到她和爱人租下了海淀区白水洼附近的一处家庭农场,这她才又让她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今年1月,赵英红和爱人花了30万元租下这块土地,并拥有了30年的使用权。刚接手的时候,这里只有一个15平方米的操作间、一个温室大棚和一块露天的土地,“我从小到大就没摸过锄头,都是从头学。”,赵英红说,好在爱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一垄一垄地用锄头把土地规划一番,她一边学一边协助爱人在大棚里种下了西红柿、辣椒、豆角等等。爱种花的她还特意留了十几平方米的露天土地,种上四五种鲜花。

可是,收获的过程并可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经验不足,光照、施肥掌握得不好,赵英红家的第一茬儿西红柿,就是一窝“歪瓜裂枣”。“半青不红、的,大小不一的,当时看着刚摘下来的那盆西红柿直就想笑。”,虽然西红柿吃在嘴里酸酸涩涩的,可赵英红和爱人心里无比快乐。

和赵英红面积一样的院子差不多大的,在这个家庭农场还有四五十个,在这里耕作的绝大多数都是住在城里的老年人。,他们只要有空,就会开着车来到大棚,锄锄地、施施肥,查看看蔬菜的长势,或者坐在小院里喝茶聊天,周末还会叫上亲戚或朋友前来小聚。,而收获的绿色无污染的瓜果蔬菜,也成了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

信手拈来 租地过日子已“小菜一碟”

如果说以赵英红为代表的城里老人,只是把租地种菜当作当做一种退休后的生活体验和消遣,把家庭农场当成自家的“后花园”,那么在海淀区永丰附近租地的刘玉荣(化名)则和女儿女婿则在这里过起了正经八百的日子。

今年69岁的刘玉荣(化名)来自山东农村,前年老伴去世后,随女儿来北京生活。可是,刘玉荣的城市生活并不自在。女儿和女婿都在颐和园附近工作,所以一直租住在那个附近。去年得知这里可以租地,既能住人又能种菜,这让刘玉荣兴奋了好久。“自己种自己吃多好啊,绝对没污染,大半辈子都在地里干农活,这对我来说,太简单了。”可刘玉荣的女婿有些犹豫,“他觉得这跟住乡下一样,啥都不方便。”后来,全家仔细盘算,拿30多万元在城里根本买不到一套像样的房子,在这里不仅住得宽敞,还能吃到有机蔬菜。于是,全家退掉了城里租的房子,举家搬进了家庭农场居住。

刘玉荣院子的规格和赵英红几乎一样,但那个只有15平方米的操作间实在不够三个人住,他们把温室大棚靠近操作间的30平方米,改造成了一个房间让,女儿女婿住在里面,而赵英红自己住在操作间里。瓷砖地板、沙发、双人床、大衣柜、电视、洗衣机……两个房间装饰一新,家电也配备齐全。操作间的旁边,还搭起了小小的厨房和洗漱间,房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定期更换煤气罐,一家三口的小日子就这样过起来了。

平日里,女儿女婿坐公交车去上班,刘玉荣则留在家里打理家务和菜地。走进她的菜地,明显感觉比赵英红家的有“规矩”,高的矮的错落有致,红的西红柿、青的小白菜、黄的彩椒……刘玉荣的地里一派丰收景象,不远处还有用木板搭起来的鸡窝,几只母鸡在里面溜达。“其实也不费事儿,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自然而然就结果啦。”,这位带着浓重山东口音的大婶儿,用也说不出个道理,大半辈子的种地经验“对付”这几百平方米的菜地绰绰有余。

在刘玉荣的耕作下,蔬菜瓜果都长得很快很壮,一家人根本吃不完,有时候就送给朋友或者邻居。“我现在还给人家种菜呢。”,刘玉荣把记者拉到专门围起来的一块菜地里,“有个公司的蔬菜被我包啦,只要摘果了,就有人开车来拉走,一个月给三千块。”,说到这儿,刘玉荣眼里满是自豪,劳动果实被人认可,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其实住在这儿也没啥不方便的,需要买日用品啥的,出门坐上公交车,三站地外就有超市。”,刘玉荣说,这个家庭农场里也有物业人员管理,负责周边环境,清扫垃圾等等。刘玉荣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地处近郊,空气不错;没有车来车往,安静舒坦。她说,有时候隔着房间的玻璃,一边吃饭一边看着绿油油的菜地,心里特踏实。

声音:别让菜地成鸡肋 别让乐趣变负担

记者了解到,这些家庭农场主当中,其实像刘玉荣这样的“专业人士”并不多,大多数都是赵英红这样,租地体验田园生活的。因此,在种菜的过程中,他们一开始新鲜感十足,积极地犁地、播种、施肥,然而种菜其实是一个辛苦而枯燥的过程,由于耕种经验不足,往往几个月后就会进入疲劳期,菜地反倒到就成了“鸡肋”。

赵英红告诉记者,她隔壁的院子目前就在出租,原因就是租户自己种不动了。因此,面对承租30年的合同,还是要谨慎选择。另外,相关专家认为,目前北京郊区租地种菜已日渐形成一种产业,但这其中缺乏具体的管理规范,比如对土地性质、用地规模等方面的具体规范。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对此加强规范和引导。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王红博士则认为,在劳动和收获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带着子女孙辈一起劳动,也能促进家庭和谐。同时,劳动的过程也是提升体能的过程,力所能及的活动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应该量力而行,劳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于辛苦,不要让乐趣变成了负担。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叶晓彦 刘航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