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北京张家口携手举办2022冬奥会 揭秘张家口的前世今生

2015-08-03 12:01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2015年8月3日讯,北京和张家口将携手举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个令无数国人振奋的消息。但平静下来,一个问题也摆在眼前,现实中,人们对冬奥会一点并不陌生,但对张家口却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将带读者一起步入历史长河,了解张家口(民国时称张垣)这座京西北重镇的前世今生。

 

张家口

张家口地图

从张家口的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与北京城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元朝时候张家口下辖的张北县就是元大都(北京)的陪都,而在明清定都北京之后,张家口也逐渐从一个移民聚集的村庄发展成为拱卫京城的军事重镇。清末京张铁路的修建,大大促进了张家口的边贸发展,在成为察哈尔省省会之后,张家口更体现出了它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独特影响力……

不寻常的张家口

张家口偏居北京西北一隅,在很长时间里,这是一个有几分落寞的城市,对多数人来说,认识张家口大都是通过詹天佑设计那条著名铁路——京张铁路,稍有历史常识的人,或许还会知道,张家口一度是察哈尔省的省会,但再多的细节,恐怕就知都者寥寥了。

事实上,从明清开始,张家口就逐渐发展成为北京以北重要的要冲城市,扼首华北与塞外咽喉之地。它最早以军事防御目的出现在中国版图之上,之后由于与蒙古和俄国的经济交往日渐频繁,张家口一度成为了北方的经济边贸重镇,当时的日本、美国和苏联三个国家都在这里设立有领事馆,可见张家口地位之重要。
随着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张家口再次走进入国人的视野,今天我们将追溯张家口的历史,了解看看这座北京的和伙伴城市的前世与今生。

先有宣化后有张家口

提到今天的张家口,就必须先说说宣府。宣府即今张家口市下辖的宣化区。但在历史上却是先有宣府化后有张家口。

在秦代时,如今的宣化属上谷郡的管辖范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将其十九子朱橞封为“谷王”,并令其就藩宣府。朱橞到达这里后便开始按照“王城”标准修建谷王府和宣府城池,并加固城外周边的长城来巩固边防。这使得宣府的城市建设迎来了第一次飞跃。后来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谷王按照建文帝朱允炆“勤王”的部署返回首都南京守城(负责金川门的防卫),临行前还吩咐手下人将宣府的三座城门封堵,以便于自己根据地的城市防御,也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而当燕军兵临南京城下之时,谷王却最终选择了开城投降:打开金川门欢迎燕军入城,所以也算是朱棣的一位功臣。

而后来继位的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最终还是对于开城投降的弟弟谷王不放心,如果让他继续镇守宣府这个军事要地等于是给自己增添了一份不安定因素:毕竟谷王心眼儿太多。于是便命令谷王放弃原有封地,到湖南长沙就藩。偏巧这位谷王就不是一个省油灯。被迁到长沙之后还不知道收敛,而且还总是以靖难功臣的位置自居,甚至是滥用自己的权利为害乡里。

最终谷王被永乐皇帝判了个“终身监禁”,而他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和次子在得到父亲遭受惩处的消息之后,都选择了自焚而死。老三倒是给他生了孙子作为接班人,但是这时候“谷藩”已经遭到朝廷的打压,最终撤销藩王封号。谷王的后代们也最终实现了从贵族到平民的转换。

谷王虽然撤离了宣府,但毕竟他曾经在这里搞过很多建设,而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宣府也成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府城。作为大明朝防御蒙古侵入的“九边”重镇之一,这座府城下辖七个路城和一个驿城。一个驿城即大家熟知的鸡鸣驿,这里已经成为很多咱咱北京市民周末郊游的选择。鸡鸣驿古城至今保留存,和城边鸡鸣山相映成趣,再加上城北燕山余脉的映衬,更加显现出塞外城市的雄风。而其余七个路城所下辖的地区,也都是如今赫赫有名之地。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其中一个路城名为“永宁路城”,其下辖的一座城池为“隆庆州城”。而这隆庆州城到了明朝的隆庆年间为了避免和皇帝的年号重复而改名为延庆州城。到了今天您也看到了,永宁路城反倒成了北京延庆县下辖的一个镇。真是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的变化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而其下辖的 而保安卫、,怀来卫、,沙城堡,、土木堡等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地名。而不算陌生。

那时候的张家口,只是宣府“万全右卫”路城统辖下的一个堡城而已。所以这宣化和张家口,也和永宁与延庆的关系极为类似,都是原下一级城市超越了上一级城市的发展,从而最终取而代之。

宣府的城市建筑也是非常雄伟的。整个城池周长24里,最早建设时按照“王城”的标准设置有七座城门。“谷藩”撤销后,改辟为三座城门。在整个城池的南北轴线上,分别建有拱极楼(即大南门昌平门上的城楼)、镇朔楼(鼓楼)和清远楼(钟楼)三座雄伟的阁楼式建筑。其中清远楼因其别致的造型而被誉为“第二黄鹤楼”。

作为一处屯兵的重镇,宣府城内也布置有各种军事和行政衙署,另外还有大量的仓场和各种军用设施。而明初的“移民政策”也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活力。靖难之役后北方人口骤减,因此永乐皇帝从内地迁徙了一批军民到居民迁往北方汉蒙边境地带屯住,单是迁往宣府地区就有15万众之多。而一些张姓的居民所屯住的宣府西北的一座长城脚下的小镇,就以居民的主要姓氏而命名为“张家庄”或“张家口堡”。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座边境小村镇渐渐崛起,甚至到最后竟然取代了宣府的地位,这就是后面我们要讲到的内容了如今的张家口市。

从村镇到繁荣的省会

关于张家口的历史,除了课本中说的“京张铁路”之外,其余的故事可能很多朋友就知之甚少了。这座城市最早只是明政府在长城脚下设置的一座军事小镇,名为“张家庄”。到了宣德四年(1429年)指挥(官名)张文开始在这里修筑堡垒,并将其命名为“张家口堡”。这应该是张家口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史册记载当中。而其上一级建制城市宣府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也决定了这座军事堡垒的地位,即和其它边防堡垒一起构筑了京城西北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永乐皇帝的“天子戍边”政策--将京城定位在汉蒙对峙的最前线,最终孕育出了北方的这些军事重镇。

北方的游牧民族生产方式过于单一,因此势必会对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产生依赖性。而在对峙的情况下索取资源的方式,就只能是靠武力解决。这种情形从明初一直延续到明代中叶。而嘉靖年间蒙古部落的分裂,导致了一部分势力(俺答汗部)断绝了经济的补给来源。于是这一部的首领俺答汗多次上书明廷,请求双方互通有无。最终在隆庆年间明政府批准了“互市”的政策,从此汉蒙两族在边境的一些地区开始了交易往来。这种“互市”分为“官市”和“民市”。前者主要是蒙古族统治者通过向明廷贡献马匹来换取明廷赏赐的布帛、丝绸等物资,后者则主要是明朝的百姓和蒙古牧民的交易。这种互市极大地促进了张家口堡的经济发展,也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互市的存在,也为张家口从军事重镇华丽转身为商业重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在城内就已经开始出现如文昌阁,玉皇阁等宗教性建筑,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堡子城里都已经出现了精神层面的建筑,足以证明当时经济有了长足。

到了清朝,由于推行“满蒙一家”的民族融合政策,北方的长城防御体系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用,清政府更实在张家口一代的长城上开辟了新的“豁口”,并在此豁口基础上建造了大境门(即上书“大好河山”的城门建筑,四个字由后来的察哈尔省都统高维岳于1927年书写),以方便口内外居民的往来。如今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的大境门,已成为张家口最知名的历史遗迹,大境门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了。

雍正年间,朝廷开辟了一条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而后前往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商道,以供俄罗斯商人往来。而作为终点站的张家口,自然也就成为了中俄贸易的重镇,商道开通前的康熙年间张家口仅有旅蒙商号30多家,而到了道光年间则增加到了280多家,张家口已经俨然成为北方的一座商业都会。大量晋商云集于此,甚至使今天张家口的话听上去更像是陕西方言。

随着清政府的日趋没落,俄国人趁机在这里攫取了大量利益,而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也自然不甘落后,纷纷来到张家口设置货栈、洋行等来开展贸易。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之后,更是促进了张家口贸易的发展。通过张库公路输送并云集在张家口的物资可以通过这条铁路运往京城,再通过自北京出发的各条铁路运往全国四面八方。可以说张家口实际上是河北省又一座因铁路而兴起的城市(另一座即河北省省会石家庄)。
到了察哈尔省成立(1928年)之前,张家口的各类商号已经达到了7000余家,各类银行共有38家,贸易总额达到1.5亿两。而察哈尔省成立之后,这座北方新都会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察哈尔省的省会所在,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甚至日本、美国和苏联三个国家都在这里设立有领事馆。

在政治上,张家口也处于要冲地位,被各种力量所倚重.1939年,蒙古亲王德穆楚克栋鲁普仿效伪满洲国,成立伪蒙疆自治政府,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并把“首都”选定在了张家口.1945年8月24日,八路军攻下张家口,这是中国共产党军队从日伪手中夺回的首座省会城市.有意思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家口不仅是察哈尔省的省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也一度在张家口办公.察啥尔省于1952年撤销,张家口从省会城市降级为地圾市,10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首府也正式迁往呼和浩特。政治中心迁移之后,张家口也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元中都(张北)与元大都(北京)

自张家口驱车一路向北,就到了张北县。说到这里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里有一条美得让人醉了的中国式“66号公路”。而说到“元中都”,可能知道的朋友就不多了。这座城市是蒙元王朝兴建的“四都”之一。“四都”指的是哈拉和林(位于今蒙古国境内),元上都,元大都和元中都。其中哈拉和林、元上都和元中都这三处城址如今只剩下一些建筑基础,成为了古城遗址。而这元大都则存留至今,也就是今天北京城的前身,所以从这个角度论的话,张北这座元中都和咱北京还是亲兄弟呢!

元中都兴建于武宗海山在位期间(1308-1311),元代皇帝每年都要北巡上都,并在那里居住一段时间。而前往上都的路线有四条:其一是古北口路,从大都出发,途径顺州(今顺义)、檀州(今密云),出古北口直奔上都,这条路后来也成为清朝皇帝前往避暑山庄的一条御道。其二称之为“东路”,即由大都奔赤城、沽源至上都。其三是“中路”,由大都奔怀来向北至上都。其四是“西路”,同样先到怀来,但之后不是直接北上,而是先到宣府(今宣化),过今天的张北县向北至上都。而我们所谈的这座中都城便位于“西路”途中。最早这里只是一座皇帝中途休息的行宫,至元武宗时始建为城市。整座都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武宗皇帝之所以要兴建这座中都城,主要还是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甚至有学者认为整座中都城就是仿照大都的规制而兴建的。从今天残存的中心大殿的台基来看,其规模绝不亚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而武宗如果在位时间再长一些,恐怕最终被放弃的都市就会是元大都城了。这样一来,北京和张家口的位置就有可能会调一个个儿了。

然而历史就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虽说这座新都城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基本上完成了宫殿主体工程的建设,但武宗在位仅仅四年便去世了,而这之后元中都就被后来的统治者废弃掉了。它的命运竟然和位于安徽凤阳的明中都有着相同之处(明中都是建设到一半明太祖朱元璋下旨罢建,后来凤阳紫禁城基本上成了皇族监狱)。到了元末这座废都又遭到红巾军的焚毁,如今这里只剩下一些建筑基址了。不过张北县政府在这里兴建了元中都考古公园。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才从张北县单独析出的崇礼县,成为了咱北京市民休闲和滑雪的好去处,而随着冬奥会的申办成功,这里将成为主要的比赛场地。

多元张家口

张家口下辖的其他一些地区也是各具特色:涿鹿县据称是著名的涿鹿之战发生地,炎帝与黄帝联合,在涿鹿打败了东夷族首领蚩尤,奠定了炎黄部落,即华夏民族的发展基础。因此涿鹿之战的战场,也成了很多后世子孙竟相争取的标志。虽说至今涿鹿之战的具体位置并没有定论,但是作为直接用“涿鹿”两个字来命名的涿鹿县,其意义是非比寻常的。

蔚县。“蔚”在着这里不读"wei"音,作为人名地名时便要读作"yu"。如今蔚县的古城仍保存完好,城内还是有玉皇阁、南安塔等多车古建筑,上至辽代,下至明清都有遗存。谈到蔚县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这里“出产”的一位名人--大明第一宦官王振。王振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专权的宦官,他本来是一位教书先生,可能是考虑到靠科举这条道路发财致富过于艰难,因此选择了宦官这个职业。入宫后服侍年幼的明英宗,估计那时他就充分应用了各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来影响和感染这位小皇帝,这使得后日影踪对其简直惟命是从,估计这位王振如果是到了当代,一定会是某培训机构的首席CEO。闲话少叙,话说这正统十四年(1449年),由于王振在和蒙古交易的过程中耍了心眼狠赚了一笔,被热闹蒙古大军南下入犯,他便开始撺掇青年皇帝明英宗率军“北征”。年轻气盛的皇帝哪儿经得起这份撺掇?马上就同意了王振的提议。于是皇帝统帅五十万大军开启了征程之旅。没想到由于组织不力(主要还是王振总是提各种外行的建议),大军和蒙古军队还没有正面接触便开始撤退,而回来的路上王振突然心血来潮,想让皇帝到自己的家乡去看一看,于是队伍改变了行军计划,朝蔚县方向开拔。没想到走到一半,王振突然想到大军一过,老家的庄稼地会被践踏,于是又赶忙下令部队再次改变行军计划返回原路。这一绕路使得蒙古军队从后面给明军致命一击。最终在怀来县土木堡这个位置,五十万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沦为俘虏,而王振也于乱军中被愤怒的明军将领击杀。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