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文坛旧事:鲁迅竟然有“情敌” 不为人知的高长虹

2015-09-18 11:29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5年9月18日讯,“我这才明白长虹原来在害‘单相思病’,以及川流不息的到我这里来的原因,他并不是为了《莽原》,却在等月亮。”

郭川1_副本_副本

1927年1月11日,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这样谈到高长虹。所谓“月亮”,出自高长虹的诗,被认为是暗指许广平。1933年4月,《两地书》出版时,此信经修改后收入其中。
1926年8月底,鲁迅、许广平南下结合,昔日密友兼弟子的高长虹突然翻脸,一度还发文咒骂“《坟》的作者还没有死吗”,在这封信中,鲁迅指明原因:高长虹暗恋许广平,正在吃鲁迅的醋。

一直以来,此说流传甚广,被认为是定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鲁迅在高长虹
面前大醉

1924年冬,26岁的高长虹带着自己编的几份《狂飙》周刊,登门拜访43岁的鲁迅。

1923年,高长虹在山西与同乡组成狂飙社,以模仿歌德的“狂飙突进运动”,后高长虹来京,狂飙社范围扩大。《狂飙》周刊问世后,因作者多是新人,且偏重时评,文坛反响寥寥,没想到鲁迅看后,却在一次酒局中给予极高评价。

趁此机缘,高长虹主动投向鲁迅。

对高长虹,鲁迅异常包容。成仿吾曾批评《呐喊》,鲁迅始终记仇,说成仿吾要“毁了我”,但高长虹赞同成的观点,鲁迅却不以为忤,高长虹有时也批评鲁迅作品,鲁迅从不争辩。许广平曾给鲁迅投稿,鲁迅压了一段,请高长虹看,高认可后,方予发表。

鲁迅结识高长虹不久,便请他来编《莽原》周刊,附《京报》出版,鲁迅在日记中写道:“夜买酒并邀长虹、培良、有麟共饮,大醉。”

 

“安徽帮”
与狂飙社的冲突

编辑《莽原》,高长虹出力最多,前后8个月,每周必至鲁迅家送校样终审,所以鲁迅说他来了“一百多趟”。

《莽原》周刊共发稿237篇,狂飙社成员多达85篇,高长虹自己就有27篇。

1925年3月到5月,李霁野、韦素园等先后拜访鲁迅,他们同为安徽霍邱人,虽无文名,却专注于翻译,正好补足鲁迅旗下作家群的短板,得到鲁迅重视。

“安徽帮”的崛起引起狂飙作家群不满,高长虹初期尚以大局为重。韦素园下岗时,欲谋《民报副刊》职位,应鲁迅之请,高长虹曾出过力,却被鲁迅、韦素园等误解,韦入职后,写信向高长虹索稿,语气有些倨傲,高长虹极为不快。

《莽原》同仁均无稿费,鲁迅为补偿高长虹的辛苦,为他每月讨了“十元八元”,“安徽帮”知道后,一度集体不再投稿。

1925年11月27日,《京报》删减附刊,《莽原》暂停,后改为半月刊,鲁迅仍请高长虹编,但高长虹坚决不干,不久便去了上海,鲁迅只好亲自操刀。

因退稿
导致矛盾激化

1926年8月,为与许广平结合,鲁迅离开北京,将《莽原》交给韦素园编。

没想到,韦素园一上来就退了高歌和向培良的稿,二人皆为狂飙社中坚,向培良的作品又是约稿,韦素园却借口它已出书,不宜再刊。向培良大怒,写信向高长虹抱怨,高长虹给鲁迅写信,要他主持公道。

韦素园接手《莽原》后,一改原有锋芒,更偏文艺,高长虹早已不满,认为它已成“研究系”的吟风弄月,见鲁迅不回应,高长虹便发表了《给鲁迅先生》《给韦素园先生》两封公开信。

在信中,高长虹怒斥韦素园:“《莽原》须不是你家的,林冲对王伦说过:‘你也无大量大材,做不得山寨之主。’”对于鲁迅,高长虹相对客气,但鲁迅仍不表态,鲁迅后来写道,“素园在北京压下了培良的稿子,却由上海的高长虹来抱不平,要在厦门的我去下判断,我颇觉得是出色的滑稽”。

鲁迅不回应,激怒了高长虹,他接连发表多篇文章恶骂鲁迅,鲁迅越不出声,高长虹骂得越欢。

高长虹只见过
许广平一面

对高长虹的翻脸,鲁迅深感诧异,恰在此时,韦素园去信称,他听与高相熟的作家说,高在暗恋许广平,证据是高长虹在《狂飙》周刊上发表的诗《给——》,其中有“我在天涯行走/太阳是我的朋友/月儿我交给他了”“带她向夜归去/夜是阴冷黑暗/他嫉妒那太阳/太阳丢开他走了”。

据称,“黑夜”是鲁迅,“月亮”是许广平。很快,鲁迅给韦素园回信,说“虽然我也许是‘黑夜’,但并没有吞没这‘月儿’”。

其实,韦、高矛盾人所尽知,高的熟人怎可能告诉韦素园如此机密的事?这显然说不过去。

高长虹与许广平早有书信往来,1925年3月1日,高长虹的诗集《精神与爱的女神》出版,轰动一时,许广平写信向他购书,此时她刚开始与鲁迅书信往来。许广平怀疑《莽原》上高长虹的《棉袍里的世界》是鲁迅化名写成,鲁迅回信向她介绍了高长虹,并说他“很能做文章”。

高、许通过七八封信,在鲁迅家还见过一面,此时鲁迅与许广平尚未公开关系,但高长虹察觉出有些异样,便主动停止了书信往来,双方通信加起来不到5个月。

“月亮”只可能
是石评梅

《给——》是组诗,如果说“月亮”确有所指的话,也只可能是石评梅。

石评梅与高长虹都是山西人,石父曾与高同事,对其才华极为欣赏,力促二人婚姻,但石评梅远在北京求学,无法落实。

高长虹到北京后,石评梅已被公认为高君宇的恋人,高君宇也是山西人,曾与高长虹上同一所中学,高长虹不好插足,但高君宇在乡下有妻室,故几次向石评梅求婚,均遭拒绝。高君宇因病去世后,石评梅追悔莫及,立下终身不嫁的誓言。

高长虹写过一篇小说《革命的心》,将石父、石评梅、自己都放了进去,为劝女主角放弃独身主义,男主角讲了许多人生道理,高长虹小说结尾都是消极的,只有这篇比较“积极”——女主角被最终说服,投入男主角怀中,说:“从今天起,连我的身体,都永久地,永久地是你的了!”

遗憾的是,现实远没有这么积极,直到石评梅几年后病逝,高长虹也未如愿,而《给——》系列与《革命的心》写于同期。

高长虹为人质直,他曾暗恋冰心,朋友皆知,如暗恋许广平,必会透露,但高长虹的友人均否认此说。

1930年,高长虹东渡日本,后因“9·18事变”,愤而赴欧,一度生活困顿,后与法国作家巴比塞交好,在他主编的周刊上发表过小说。“七七事变”后,高长虹回国支持抗战,在重庆,他建议作家集体捐款,以购买30架战机,胡风挖苦他“最后说了一次狂飙式的梦话”。

 

唯一没参加文艺
座谈会的延安作家

1941年,高长虹奔向延安,受到热烈欢迎,但他拒绝在文艺部门任职,称已转向研究经济学,当时延安无法研究经济学,高长虹只好赋闲。艾青说,没参加文艺座谈会的延安作家,高长虹是唯一一个。

日本投降后,文艺工作者被分派到各解放区,据诗人蓝天说,毛泽东亲自和高长虹谈话,问他想去哪,高说要去美国,毛将他轰出窑洞。高长虹后来要求去东北,说是要去找金矿,促进经济。

在东北,因常用外语背诵拜伦、雪莱、高尔基等人名作,高长虹被当成精神病,1949年住进沈阳东北大旅社,他曾给郭沫若、何其芳写信,要求工作,但未见回音。

1940年,高长虹在《一点回忆》中,曾回顾他与鲁迅的恩怨,坦承“有过一番争执,不过以后我们就都把它忘记了。1930年以后,他的光明的行动,我在国外也常为之激赏,庆幸。”

高长虹的白话诗成就较高,却很少被后人提及。

1954年春,高长虹突发脑溢血,享年56岁,与鲁迅同寿。(唐山)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