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杨浪推新书《老歌的发现》:音乐是一种接头暗号

2015-10-30 12:29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10月30日讯,杨浪,京城的媒体人都不会太陌生。他经历丰富,早年在昆明军区当兵,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还立了战功。后来进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等媒体担任要职,参与过《三联生活周刊》、《财经时报》的创办。媒体做久了,他又跳了出来,现在是海航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还在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任教师。

 

51_调整大小

杨浪爱玩儿,兴趣爱好写出来有一大长串:写作、音乐、摄影、收藏乃至“踏勘”墓地……尤其是收藏,他仿佛对“老”的东西格外着迷,老地图、老笔记本、老歌本、老照片,都能被他当成“小说”看。继前些年出版了《地图的发现》、《地图的发现(续)》后,他又推出一本《老歌的发现》,把发掘到的作为实体的老歌本、老歌背后的时代历史和他自己的音乐爱好结合起来,上至四十年代,下至八十年代初的邓丽君、李谷一。他总是强调说,那些过去的音乐都是“历史的声音”,是解锁过去时代的密码。只可惜,歌声比任何实物都难以保存,尽管乐谱还在,但也和现在的人有了距离。

 

唱老歌:音乐是一种接头暗号

54_调整大小

用手机扫二维码后,听到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文革”中的外国电影插曲的。这时,你能听到杨浪在唱某部朝鲜电影里的插曲《月飞山》:

月飞山,月飞山,

祖国的山,月飞山,

多么壮丽多么雄伟,

屹立在海岸上……

杨浪已经想不起来这首歌到底是哪部电影里的了。但有一次,当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上来就唱这首《月飞山》时,他一听马上就接了下去,毫无障碍。像这样,他总是会在电话、微信上或是当面和朋友玩接歌游戏,说是可以通过用这种方式来加深对老歌的记忆。“老歌这个东西,是一个接头暗号,前后一唱,暗号就对上了。”

这个暗号,只有同属于那个年代的人才能心有灵犀、心照不宣。老歌在彼此脑海中想起,就好像对上了虎符,拿到了打开过去时光的钥匙。个中滋味,难以为外人道也。

1980年,杨浪在云南腹地的一个工兵团委当文化干事。这时,总政向全军部队推荐了包括《向国防现代化进军》、《我当上解放军》、《战友之歌》、《我爱我的称呼美》等在内的12首“革命歌曲”,要求“全军就此掀起一个大唱革命歌曲的热潮”。杨浪正是负责下连队给大家教歌的。有一个副指导员是山西人,配合教歌时总把“我爱我的称呼美”唱成“我爱我的情妇美”,令他总是忍不住发笑。这当然只是“革命歌曲热潮”中的一个段子,但也多少能够体现出时代中的歌曲是如何与私人经验发生联系的。最后,倒也的确是靠着这个偏离主旨的段子,杨浪把这首特殊时代的、带着政治印记的歌曲牢牢记住了。

“与一般的文字和语言不同的是,音乐更强调对情感的表达。”与被专门书写的硬性的历史不同,被一段音乐、一首歌曲所引带出来、浸润进去的历史总是显得更加感性、更加柔软。时隔多年,杨浪还记得他在部队里用手风琴“诱惑“女兵的事,也记得他在兵团仓库的收音机旁边支起耳朵细细聆听邓丽君的一幕。如果放到更严肃的音乐史研究层面上,邓丽君或许更会被视为某种时代转型、意识形态的先头信号,但杨浪并未做那样截然的划分。他听到邓丽君的一刹那,是觉得——“走心哪!”但即便是这种“走心”,也没法替代《战友之歌》的那种“好听”。它们各自记录的是不同时代的记忆。

今天看来,这些所谓“老歌”总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政治气息,这一点也为后来被自由思潮主导下的流行音乐所哺育的一代所难以喜欢。但杨浪说,他和他的那一代人对老歌如此关注、如此难以忘怀,也并不是意味着对其歌词内容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和留恋。更多的,是“音乐印证了那个时代的记忆”,而且在他那一代人之间,“音乐也是相互印证记忆的一个密码”。

“大家凑在一起,就能回想起半个多世纪以前,那些我们童年、少年、青年时曾经唱过的、让我感动过的歌。”为找到这种感觉,有一段时间,杨浪还在北京的各个公园里“流窜”,策划、参与老歌合唱团,唱一些诸如《毛主席万寿无疆》、《毛主席来到我们军舰上》这类几乎失传了的老歌、红歌。他认为,一代人最初的顽强记忆就是那个时代的音乐,尽管从今天看来,这些歌里有很大的个人崇拜的成分,但无疑都非常真诚,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旋律,没有任何铜臭和金钱的驱动。

他也特别理解那些热衷于“公园合唱”的他的同龄人们,那些“老哥老姐、老弟老妹”自发地参与进来,并不是在表明某种政治态度,而更是在怀旧,在重拾自己的青春记忆。甚至在某个层面上,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对于当下流行音乐、流行文化的“拒绝”。杨浪不无惋惜地说,“今天的很多时尚流行音乐,和他们的情怀似乎太远了。所以他们会聚集起来,去唱那些在自己青春年少时曾受过感动的歌曲。”他打算,如果有机会,将会再专门写写北京公园的“合唱发展史”,作为下一部《老歌的发现》里的重要部分。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