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老粉丝追老影星 秦怡从艺75年纪念称离不开电影

2013-12-24 02:44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您是坚强、伟大的妈妈,请接受我的鞠躬!”78岁的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走上台,向92岁的表演艺术家秦怡老师深深鞠了一躬。昨天,34年前曾在《海外赤子》中合作过的两位老朋友久别重逢,一见面就来了个热情的拥抱。  今年是秦怡老师从艺75周年,昨天欧美同学会特意为她举办了一场纪念活动,200人的小礼堂被闻讯赶来的影迷们挤了个满满当当,大部分都是两鬓斑白的老年人。尽管昨天北京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但为了见秦怡一面,不少老人家都提前一小时就赶到现场守候。现场也有几位80后,他们都说自己是替父母来的,“爸妈都喜欢秦怡老师,但是出门不太方便,我们就替他们来看看,求个签名。”在等待秦怡老师的间隙,记者随机采访了两位老影迷,巧合的是,他们两位不仅是秦怡老师的粉丝,也是《北京晚报》的忠实读者。一位73岁的老阿姨告诉记者,她是欧美同学会的会员,年轻时曾赴苏联留学,回国后在外交部做翻译工作,“今天的这个活动,我还是看你们《北京晚报》才知道的。我们家订晚报订了好多年了。”老阿姨是秦怡老师的资深粉丝了,“看她的电影那会儿,我才20多岁。”记者问她为何那么喜欢秦怡,没想到她的回答却让人有些伤感:“因为我和她有相似的经历。”影迷们都知道,秦怡老师的儿子初三时就被查出患有精神病,多年来秦怡一直悉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我的儿子是智障,一直住在福利院,现在30多岁了。所以我太理解她了。”老阿姨深有感触地说,“秦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晚报周一发了一条秦怡老师要来北京签售的消息,我看了以后特意从海淀过来的。”64岁的朱先生一听说记者来自《北京晚报》,就热情地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周总理不是评过一个‘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么’?那些演员我们这一代人都挺喜欢的,应该说,秦怡老师是其中最美的。她的《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我都爱看。”朱先生回忆说,自己看秦怡主演的电影时还在上中学,“那时候我还在县城,当时看电影的人也挺多的,因为票价特别便宜,只要几毛钱,电影院差不多每周都有新片上映。”朱先生退休前在银行从事宣传工作,还做过《北京晚报》的通讯员,他说自己的业余爱好就是摄影,还拍过不少名人明星。他从包里拿出相机,原来,今天他也是有备而来,想拍几张秦怡老师的照片,“她那么大年纪了从上海特意赶过来,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看,秦怡老师来了!”正聊着,秦怡老师已经出现在礼堂门口,依然是标志性的满头银发,戴着金丝边眼镜,一身红色羊绒衫配上红色丝巾衬得她格外精神。“真看不出92岁了。”台下不少影迷惊讶地感叹,秦怡老师的状态竟如此年轻。要说追起星来,这群老影迷的劲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大家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一通狂按,一位手捧鲜花的大姐大步冲到台前献花,激动地说道:“好人一生平安!”昨天现场还来了一名神秘嘉宾,她就是在电影《海外赤子》中演唱插曲《我爱你,中国》的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看到老朋友腿脚不太方便,秦怡关切地说:“你身体比我差,腿不好,还赶过来。”叶佩英爽朗地一笑:“我的腿已经置换过了,但不影响唱歌。”心情大好的她现场邀请秦怡一同合唱了《我爱你,中国》。叶佩英唱罢一曲还不尽兴,“这么好的机会不能放过,我再给大家唱一首《康定情歌》吧。”全场影迷合着熟悉的旋律,打着拍子,一起完成了《康定情歌》大合唱,怀旧的浓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现场还有影迷拿着一张电影《母亲》票根要找秦怡签名:“去年,我在电影资料馆看了一部电影,是您26岁时演的《母亲》,看到您在片中当衣服那一幕,好多观众都哭了,感觉老艺术家都是用心血在塑造形象。”秦怡的思绪也被这位影迷的一番话带回到从前,她给大家讲起了自己的家庭:“我母亲生了10个女儿,一个儿子,家里特别穷。有一次我父亲爬梯子摔下来,没钱住院,我母亲就在年三十去找亲戚朋友借钱,给父亲治病。我有很多这样的经历,所以演起来会更真实一点,演的时候心里是真的难受。只有演员本身感动了,才能感动观众。” 采访 “简直不能离开电影” 再过几天,秦怡老师就93岁了,但她的状态丝毫看不出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走路不用搀扶,说话逻辑清晰,连妆容都是一丝不苟。周恩来总理曾评价秦怡是“中国最美丽女性”,现场也有影迷赞她为“中国的维纳斯”。很多人都问她如何保养,她的答案就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大家都觉得身体最要紧,但在我的一生中,精神也是非常重要。我有时候从早到晚都在工作,就是靠精神支撑着。我去哪儿都一直在笑。”看到这么多影迷来支持自己,秦怡觉得更有动力了,“非常感谢大家热情地欢迎我,我没有做什么太大的贡献,国家和粉丝们还能给我鼓励,我很感动。”“做不好是能力有限,但努力不努力就是态度问题,我会尽一切力量做好自己的工作。”在采访中,秦怡老师句句话不离工作,“我今年92岁了,是高龄了,但是在工作上不能老想着我是高龄。”年过九旬,她心中仍有一个不熄的电影梦。“今年我创作了一个不像样的剧本,《青海湖畔》。”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科技工作者为了青藏铁路的建设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她的情感生活。为了写这部剧本,秦怡老师在一个半月内夜以继日地工作,她没有助理,就全靠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手写出来,创下了一天手写3800字的纪录。不仅如此,她还打算把这个剧本搬上银幕,甚至可能会亲自出演。在写剧本之余,秦怡的工作也是安排的满满当当,去年在电影《心曲》里饰演一位母亲,前两天又跑去田壮壮的新片《帝国的女人杨贵妃》里客串了一把。她深知这个年纪拍戏不易,因此不放过每个机会:“哪怕几个镜头,我也尽量努力去演,勤能补拙。”因为工作太忙,秦怡连说对不起自己的影迷。“前两天整理影迷来信,发现09、10、11年的信都没回,上面我还标注了‘这封信要回’。现在不知道这些地址还对不对,很抱歉。不管影迷有什么问题,我都想尽可能回答他。年轻演员接到的信应该比我多多了,他们也许都能回,因为有秘书,但我年纪大了,还有很多工作,借这个机会说声抱歉。”回忆起自己75年的漫长从艺之路,秦怡老师自认为“非常幸福”。“从影这么多年,这个岁数还在拍戏,说明我非常热爱这个工作,简直不能离开。”“其实我小时候喜欢哲学,没学过艺术,16岁离开家庭到前线成为一名普通战士,后来当了演员,并不是有意识的。”秦怡坦言:“开始的时候很害怕,因为不会演,所以希望自己的戏少一点,可以在幕旁看别人演,在舞台旁边学习。”她说演戏关键是“不要有杂念”,“再不懂也不怕,出洋相也不怕,吸取教训就能进步。”秦怡说她没有专业学过表演,所以一生都在学习,“学了70多年。”说到人生中的遗憾,秦怡老师直言:“演戏方面,就是有些角色不合适,还有个遗憾就是孩子。”1965年,秦怡的儿子金捷突然发病,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从那一年起,秦怡便无论走到哪儿都带着自己的儿子,这一带就是四十多年。2007年3月,59岁的金捷因尿毒症并发肺炎在医院病逝。谈到儿子,秦怡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陪他太少,“他小时候,因为工作关系,我一年有八个月在外地过,过年过节都不回家,父母都在他身边的时候很少。”她至今记得这样一个情景:“他爸爸会画画,有一本小册子,上面有这样一幅画,一个小孩子问:妈妈今年回来过年么?爸爸说:今年还是不回来。孩子就哭了。”听到这里,台下很多影迷都默默地擦起了眼泪。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李俐/文 白继开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