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北晚记者亲历“习马会”历史一刻 海峡两岸记者们“拼了”

2015-11-08 14:16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11月8日讯,在总共80秒的握手会面结束后,习近平和马英九并排走出会场。两人首先开始面向部分媒体的“开门会谈”,随后又做了“闭门会谈”。

 

51_调整大小

张志军

52_调整大小

马英九

 

在“开门会谈”阶段,习近平与马英九并排步入会场,并向现场媒体记者挥手致意。习近平首先发言,以“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开场。习近平的发言结束后,马英九开始发言。马英九发言以“习先生”开场。习近平与马英九均以“先生”称呼对方,这也是事先商定好的。

会谈后,双方先后召开记者会。大陆方面记者会首先举行,由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主持,记者会持续了23分钟。张志军介绍了会谈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张志军记者会

对两岸关系发展

有6点重要意义

 

下午4时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准时出现在记者会现场,平静、儒雅地主持记者会。他表示,两岸领导人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坦诚交换看法,对两岸同胞来说,这一天已经等了66年,“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

由于常年跟记者打交道,张志军非常了解媒体的想法,不等记者发问,就主动向记者们介绍了此次会谈的意义。他说,第一,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双方对两岸关系66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两岸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两岸双方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第三,会面是对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的再确认,对两岸关系未来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两岸交往互动层次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两岸沟通对话,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同胞;第五,这次会面也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第六,会面有利于激发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同心协力,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不介入台湾选举

更关心两岸关系的未来

 

记者会上,竞得提问机会的媒体只有3家,分别是新华社、香港中评社和台湾旺报。作为唯一提问的台湾媒体,这份创刊于2009年8月的报纸,是两岸关系在2008年后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旨在“帮助台湾人更好地了解大陆”。旺报女记者问及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70余天,两岸领导人当下会面有何用意。张志军表示,我们不介入台湾事务。我们关心的是,两岸关系过去66年历程对人们的启迪,更加关心两岸关系的未来。正如习近平在两岸领导人会面之中说的,只要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努力去做。

 

马英九记者会

习先生讨论问题相当务实

 

 

在大陆方面的记者会结束之后,台湾方面记者会随后开始。记者注意到,大陆方面记者会举行时,张志军在一个演讲台前站立介绍,演讲台上并无任何标记。而在大陆方面记者会结束后,台湾方面工作人员开始布置会场。他们搬来了桌椅,在桌子上铺上了白色桌布,上面摆放着名签、瓶装水、玻璃杯。

随后,马英九带领陪同他参加“习马会”的6名陪同人员一起入场落座,马英九坐在正中间。谈到刚刚与习近平会见时候的气氛,他表示,“会场气氛很融洽,非常正面。我发现,习先生讨论问题的时候,相当务实、弹性而坦率。我们也希望,这样的精神能反映到两岸关系的处理上去。”

回忆与习近平的会谈,马英九说,谈的都是原则性的、重大的问题,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也都是宣誓性的。

 

回忆“九二共识” 展示当年报道

 

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的时候,马英九谈到“九二共识”,表示这是1992年达成以来双方领导人第一次彼此在谈这个问题。在会上,马英九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了“九二共识”,他表示不会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在现场,马英九提到了在1992年11月18日,就是现场提问的台湾《联合报》何振忠发表的关于“九二共识”的稿件。马英九带来了一本印有当年稿件的书,并举起展示给媒体拍摄。

“两岸关系60多年的隔绝,能够在这个时候坐在一起谈,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一步一步找出,求同存异。以前认为不可能的,现在可能了;以前认为做不到的,现在做到了。”

 

回应是否“二度会面” 与时俱进 水到渠成

 

有记者提问,在马英九卸任之前,是否可能与习近平再次会面。马英九笑着回答:“你走得蛮快的哦,现在这次会开完,能把开会的状况检讨一下,刚刚很多人在问,你怎么追踪落实,我希望能有一点成果出来。”马英九用“与时俱进,水到渠成”来解释。

在此前的握手会面时,马英九在与习近平一起向记者挥手致意的过程当中,曾经解开了西装的扣子。对此,有记者向他提问。马英九笑着回答,因为“挥手会扯到衣服,所以解开了,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这个是会造成误会吗?”有记者提问握手的感受,马英九回答:“握手的感觉蛮好啊,我们都很用力。”

 

针对台湾民众关切问题 习先生做了回应

 

在回答台湾中央社记者关于大陆方面飞弹(导弹)部署问题的时候,马英九表示,他,习先生也做出了回应,表示部署是整体性的,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马英九说,这是两岸领导人第一次谈到这个问题。

福建东南卫视记者提问马英九关于“开创两岸关系新篇章”的问题,马英九说,会面不是为了哪一个个人、哪一个政党,而是为了台湾在未来继续跟大陆互动,将来台湾的领导人和大陆的领导人应该还有机会会面。马英九表示,这是向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化的平台踏出的第一步。“像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双方领导人还没见过面,这是蛮奇怪的事情。不是吗?”马英九说,这个时候能见面,把相关的问题统统盘点一下,很坦率地交换意见,这种机会应该是属于一种经常性的活动。“我的目的是这样”。

台湾方面的记者会持续了32分钟,一共回答了14个问题。

 

媒体反响

叶青林(东南卫视著名主持人)

“习近平的坦率台湾人会听进去的”

原本认为,习近平和马英九只要见面,就已经是成果了。但从今天的会见来看,不管是公开发言的部分,还是闭门会谈的部分,我觉得是超出了我的预期了。比如,谈到未来两岸要加强进一步的沟通,要开热线。我觉得,这些落实的细节,对于台湾的民众来说,是听得进去的。

再比如说,习近平非常坦率地说,大陆部署的导弹不是针对台湾,而是整个战略的部署。这样的话语,台湾的民众,也是听得进去的。我觉得,这一次双方领导人不仅是见了面,而且开创了新的局面。未来,两岸的交流就会是这样的层级。领导人都可以面对面地交流,那其他的方面,还有什么不可以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来解决呢?

对于台湾民众来说,上个星期,台湾有个民调,超过80%的民众支持“习马会”。虽然仍有一些“杂音”,但调查数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经常出来闹场的,并不代表台湾的主流民意。今天两岸领导人能在这里顺利谈话,是代表主流民意的,是水到渠成的。

 

何振忠(台湾联合晚报执行副总编辑)

“对于历史进程,这是何等的跃进”

此次两岸领导人的会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九二共识”的深化和巩固,双方都提到了,都有共识。两岸在经贸合作上,都有些具体的建议。习先生提出了对于亚投行、“一带一路”的建议,希望台湾能够加入。我相信,这是很正面的建议。当然,马先生这边也提出,对于几个正在进行当中的协议能够早日促成,我们也希望这是一个正面的发展。

对于台湾希望扩展国际空间的问题,对于军事威胁这些台湾方面关切的问题,马先生也“面对面地向习先生表达了,习先生也回应了”。现在就要看台湾的民意接不接受,有什么看法。

历史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1993年的“汪辜会谈”,那是两岸第一次的官方授权民间团体最高领导人的接触。后来在1998年,这两位老先生又进行了一次会晤,虽然不是正式的会晤。

我记得1998年的那一次会晤,民进党的蔡英文当时也参与了,我相信她对于两岸的交流并不陌生。到了今天,两岸的交流又跨近了一步。国台办主任和陆委会主任互称官衔,这又是很大的突破。到今天,两岸的最高领导人能够当面地坐下来谈,能够一起吃饭,这是何等的机遇。对于历史的进程,这是何等的跃进。

 

李慧玲(新加坡联合早报高级副总裁)

“两岸和平,是大家一直期待的愿景”

当突然知道习马会消息的时候,我相信,很多新加坡人,甚至不只是新加坡人,都感到惊讶。因为之前大家一直等待着的只是习主席到新加坡访问,现在大家把关注的眼光都转向了“习马会”,这是世界华人都感到非常高兴的一件事。从海外华人的角度,两岸的和平,是大家一直期待的愿景。“习马会”能够举行,并且在新加坡举行,很多新加坡人都感到非常高兴。

从我们的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开始,新加坡都在海峡两岸的关系中扮演着一个很特殊的角色。如果李先生仍然健在的话,他一定也很高兴。

对于海峡两岸关系,新加坡虽然有着特殊性,但两岸已经有包括三通在内的很多沟通途径,已经可以不需要新加坡这个桥梁了。中国领导人也说过,这是中国自己家里的事情。新加坡能在两岸关系中出一份力,也是令新加坡人感到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现场特写

亲历“习马会”历史一刻

 

“习马会”定于7日下午3点开始,但为了能抢到更好的拍摄位置,来自海峡两岸以致全球各地的媒体记者从昨天早晨开始,就在会见大厅门前开始排队。

 

为了采访记者们饿了一天

55_调整大小

早晨7点多,为了抢占好位置,就有大批记者等候在安检门前,刚开始排队的记者还以摄影、摄像记者为主,但后来不少文字记者也陆续加入,其中既有大陆记者,也有台湾记者。他们说,希望能抢到好点的位置,来见证习近平与马英九的握手瞬间。

到上午10点多的时候,已经有数百名记者排队等待了。记者们长长的队伍在大厅里面拐了几道弯,几乎占满整个大厅,甚至挡住了酒店的前台。一些电视媒体甚至架起摄像机,立即开始直播连线报道。记者看到,台湾“非凡”电视台的女主持人拿着话筒,采访一些媒体记者对于此次报道的看法。她的问题并不涉及政治内容,而是更多问及对于这种热闹的场面有何感受。

为了等待进入会场,很多记者不仅没有吃早饭,连午饭也不得不省了,记者会结束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不少媒体记者赶着发稿,结果很多人溜溜地饿了一天。

 

无证记者会场外架起摄像机

56_调整大小

为了让酒店的普通客人能顺利进入,并走到前台办理手续。酒店工作人员只能用隔离线在中间隔出一条通道,保证普通客人进入。在通道的右侧,是本次“习马会”的持证记者。而在通道的左侧,则是一些未能获得采访证件的媒体。台湾TVBS等一些电视台的直播机位,就架设在了通道的左侧,主持人不断地在做连线报道,讲述现场的情况。记者注意到,一些网络媒体由于未能获得报道证件,也只能在会场外围采访报道。

按照原定计划,将在中午12点半开始安检。但直到1点多,安检才开始。此时,香格里拉酒店的大厅里,已经挤满了媒体记者们。会场组织者也多次走到媒体记者中间,反复讲述安检的注意事项。此时,持证记者排起来的队伍已经挤满大厅。而在另一侧,未获证件的记者们,也已经架起了十多台摄像机,对准会场门口拍摄,随时等待可能出现的新闻。

原本在会见大厅门口,只有一台安检仪器。为了让媒体记者们快速进入会场,组织者又启用了三台,一共四台安检仪器同时准备工作。一些摄影记者为了从高处拍到画面,想要携带梯子入场,但被组织者劝阻。记者们想要进入会场,不仅要通过安检,要查验此次的报道证件,还要出示自己的护照。

 

为找好角度 记者们“急眼”

53_调整大小

“镜头是摄影记者的生命”,这话一点不假。习近平和马英九握手的采访场地是一个大宴会厅隔开的一部分,勉强能装一百来人,为了“近身”拍照,抢先进入的记者把摄像机架到场地的最前面,其他记者不得不在后面的台子上架起机器,但由于人太多,台阶的层高又不太够,层层叠叠的摄像机几乎把人淹没,前面的机器遮挡了后面的视线,引起很多记者的不满。不少记者齐声高喊:“请往后退”,“请把机器降下来”。其中一个日本电视台架得过高的机器引起了“众怒”,大家一齐冲他喊,在主办单位工作人员的反复协调下,前排的记者稍稍退后了一点,前排的摄像机也“被迫”降了高度。

 

“挥挥手啦!”

54_调整大小

在拍摄习近平与马英九握手的场面时,这些“久经沙场”的记者们一点也不害羞。当两位领导人的手用力地握在一起的时候,现场的快门声响成一片。闪光灯不断地发出强光,照在两人的脸上和身上,后面的黄色背景板上从不同方向映出影子。

两侧的记者为了能拍摄到两人握手的正面形象,不断地喊着“左边左边!”“右边右边!”两位领导人也非常配合,微笑着向左转转,向右转转。握手80秒后,一位记者大喊“挥挥手啦!”于是,习近平和马英九松开紧握的双手,习近平抬起左手,马英九抬起右手,开始向现场媒体记者挥手。看到习近平和马英九不断地满足拍摄要求,在握手会面结束后,现场媒体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欢呼。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特派记者:洪虹 李嘉瑞 刘航/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