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城市中行人步行空间有多大? 机动车占道严重气哭老大爷

2015-11-24 14:17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5年11月24日讯,“一个城市对不同交通方式、不同人的关怀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发展风貌”,这是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熊文特别认同的理念。身处北京这个“对小汽车最为友好、公交补贴力度最大、修建地铁速度最快”的城市,他更关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北京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尝试了几种为行人争取步行空间的有趣调查,希望发出占大多数的“行人的声音”。

182_调整大小
 

摄像机架进小卖部,全天通行者分类数

 

一张绝大部分是绿色的饼图中,两条深浅不同的红色锥形十分醒目。它们虽然极为细窄,却在饼图下方的线段上占据了不成比例的分量。

这张图直观地呈现了2015年8月27日,北京市东城区内务部街全天的道路使用状况:1%的停车人占用了30%道路;近3%的开车人占用了60%道路;而超过96%的行人与骑车人,总共使用了不到10%的道路。

看似夸张的结论,来自翔实的调查——熊文和他的研究生们,把摄像机架进了内务部街上一家小卖部,从清晨6点到深夜11点,将于此经过的行人、骑车人、开车人尽数收录。

对照屏幕,他们数出一天总计有6940多个人使用了这条道路。“当然不可能连续数17个小时,我们每小时数20分钟,比如从8点20数到8点40,然后乘以三。”除了架起的一台固定摄像机,学生们还分别于早、中、晚在整条胡同里各拍了一遍,记录下不同时段的停车状况。“逐遍比较,车子有变化就算两个停车人,没有变化就是一个。”熊文介绍,整个内务部街停车相对固定,大多车子一停就是很久。确定停车人、开车人、行人骑车人的数量后,各自除以6900多的总数,即得出各类型道路使用者的百分比。

至于各使用者所占道路百分比,因内务部街总宽6米,单侧停车共占约1.8米,便是30%。中间60%的3米多道路,按理说应该车辆不间断地走,才算真正被开车人占用。但熊文解释,实际调查中会看谁享有优先路权。“现在的状况是,机动车来了,所有行人都会让路,就应该算作被机动车占用。”剩下两侧“行人专用”的人行道,平均净宽不足0.6米,即约10%。

使用类似方法研究街道通行者的构成,对熊文和他的学生而言早已驾轻就熟。“因为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在内务部街有分会场,我们就做了这条街的调查。”在他看来,内务部街呈现出的状况,可以说是北京数万条生活街巷的缩影。
 

大妈走路磨破包,大爷走路被气哭

 

由于机动车占道,行人路权得不到保障,几乎是北京老旧小区的共性问题。在熊文和学生们调查过的好几个老旧社区,“往往是不到5%的业主全天无偿占用了整个小区的人行道和小区外面的自行车道停车。”而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某老旧小区停车场改造调研时,一位老大爷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

“当时参加讨论的居民分成两派,开车派和走路派。其实开车派也大多是走路的人,很多开车的年轻人没有空,委托他们父母来。”熊文回忆,发表意见时“走路”那边儿的一位老大爷“控诉”,自己腿脚不好,本来应该“各走各的道”,但小区里的人行道都被机动车停满了,他只能走在机动车道上。这时候过来一辆车,不但按喇叭催促,还骂他磨蹭。老大爷委屈得边哭边说“有车的年轻人,太欺负老人了”,差点冲出了会场……

更早以前,熊文在上海做调研,有老太太说自己过马路之前得“咬咬牙”,即使在人行横道前也很少有小汽车会礼让行人。上海的一些人行道上允许车子骑行,也令老太太很害怕。为了躲避车子,她只能靠着墙走,因为紧张贴得太近,把新买的包都磨坏了。

种种生动表达下,是逼仄步行骑行环境给百姓带来的惶恐。事实上,单从自行车道覆盖率和设施水平来说,北京是全世界最好的。熊文介绍,几乎所有主次干路都设置了独立的自行车道,且宽度可观,至少都有3米,还有5、6米的。但骑行在北京街头,人们或许对此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就是因为被机动车停车占用或者直接被改成机动车辅路了。”

在熊文看来,尽管是小汽车出行比例最高的中国城市,北京也仅有三分之一的人开车,走路和骑车的人要大于三分之一,但他们的声音很难反映给政府。 “放在过去,开车的人或许有权势,现在是否开车已经完全不与‘阶层’挂钩了。只能说是管理的问题,或者说文化的问题。”
 

占机动车道会被贴条,占人行道甚至是草地就没事儿

 

虽深感于小汽车对行人空间的挤压,但熊文称自己并不会“偏激”地认为所有小汽车乱停放的问题都能被解决掉。他十分清楚,对现今“近300万辆小汽车没有停车位”的北京而言,这是个不可能的任务。“账很好算,停一辆车至少需要20平米,把整个二环内全修成停车场也不够停车。”

可这不表示什么都不必去做,“我们很难确定北京所有街道的路权应该怎么分配,但类似于环路快速路一定应该小汽车优先甚至专用。我们总要找出来哪些空间是步行优先甚至专用的,比如老旧小区里生活性的道路,部分胡同,中小学幼儿园前后五十米,包括一些商业街等等。”熊文感慨,北京这么大,步行街却只有一条王府井大街。“像南锣、琉璃厂西街,说是步行街,却仍然有小汽车在里面开。”

不久前熊文曾做过一项调研,北京CBD距地下停车场步行五分钟范围内,地面人行道停了900多辆车,自行车道停了600多辆车,而停车场仍有好几千个空余车位。“这一千多辆车是绝对不应该的,全世界也没有先例。旁边就是地下停车场,非常方便,凭什么占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被利益驱动,甚至有自行车道被划成路内停车场。

这令他回忆起在北京老旧小区调研时,一些老司机对所有停车改善方案都表示“办法非常好,但只要超过5块钱1天就一概不接受,一定能找个免费地方停下”的直白。“我们的道路资源稀缺,一辆小汽车停放面积与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相当,20米的房子多少钱?但大家却不愿意为停车付费,这一定不正常。”而交通执法的选择性更进一步对此纵容,并漠视行人的权益。“停车占用机动车道,可能立刻会被贴条,但占用了人行道、绿化带就没事儿。甚至有的小区人行道特别贵的大理石砖都被压碎了,没人被追责。”

除了行政管理手段,有待提升的还有区域设计。熊文介绍,香港明确规定,地铁站500米范围内小汽车泊位减少15%,而我们则越靠近核心区停车位越多。“这是一种无形的鼓励,其实二环内停车位应该减少,因为地铁很发达。相反在五六环、燕郊等偏远区域,停车位应该增加,因为这些人开车的需求非常大,并且没有其他选择。”

至于到核心城区上班带来的小汽车拥堵问题,熊文认为解决起来也不难,理想的方式是P+R(停车+转乘地铁)。如今从通州的家中去市区办事,他通常会开车到常营的免费地下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有时着急也会开到国贸停放,一小时5块钱。但他坦言,目前配套措施并不完善,推行P+R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光坐姿就收集了100种

 

“老百姓认为什么最重要,这是我们最感兴趣的。”熊文信奉“城市设计以人为本”,采用多种调研方法致力于了解行人的真实需求——

 

市民速写

 

一页PPT中,几十个小人图案横竖排列整齐,如漫画般由简单线条勾勒。这是熊文团队采用“行为速写法”,在北京、沧州、拉萨街头拍摄的行人图片。他们将背景、人物五官、衣着等其他信息省略,专门提炼出人的动作。这些小人图案中,不少呈现出用伞、钱包、报纸、衣服等物品遮挡头部的姿态,以各种姿势席地而坐的姿态也屡见不鲜。“说明街道缺少遮蔽、缺凳子,光坐姿我们就收集了100种。”熊文解释,通过“市民速写”的方式,能够像“侦探”一样发现缺少的东西。“进一步观测人流量和人群构成,我们甚至能算出来这条街缺多少把椅子,经过验证还是比较准确的。”

 

街道红与黑

 

在熊文的指导下,去年学生们曾对北京街头1500人进行了街头调研,询问市民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和最向往的改善。调研结果以一副扑克牌的形式展现,前者做成黑牌,后者则做成红牌。

意见的集中程度也和扑克牌的实际牌面大小挂钩,“越大的黑牌代表市民意见越大的问题,最大的就是自行车人行道被侵占。”熊文指着K、Q、J这些“大牌”解释,“像红牌的话,体现出大家最希望的改善有需要椅子、需要遮蔽,胡同里的市民需要宠物厕所。”这项名为“街道红与黑”的调查,其结论以扑克牌的形式去组织、记录、发布,目前已完成了北京、沧州、拉萨三个城市。“我们每两年会更新一下,能看到问题的变化。”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魏婧  插图:宋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