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为圆“田园梦”郊区当农夫 每周往返两个小时成累赘
2015年12月23日讯,在喧嚣都市中住惯了的城里人都有个“田园梦”,总梦想着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松土、播种、浇水、捉虫,看碧绿的小苗拱出泥土,亲手采摘自己种下的果实。于是,不少城里人租下了郊区的田地,建起了自己的自己的“开心农场”,甘愿周末逃离都市跑去郊区当农夫。一些距离城区较近的“开心“农场””甚至一度出现过一地难求的火爆景象。
插图
但“三分钟热度”褪去后,城里人渐渐发现,农夫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开荒辛苦、路途遥远、收成欠佳、配套缺乏等种种问题,渐渐浇灭了城市农夫的热情。
种子被喜鹊吃光了
家住昌平的崔女士退休后在小区总想找点儿事干,去年,正好赶上自己所居住的小区有几块空地出租,她便兴冲冲地跑到物业,申请了一块大约6分大的土地,准备一试身手。“外头卖的蔬菜水果都有农药化肥,以后有了地,我家再也不用出去买菜了。还是自己种的菜好,不施农药、不施化肥,纯天然,一点儿污染都没有。”崔女士踌躇满志。
谁想到,来到刚刚到手的地里,崔女士立马傻眼了。原来,物业提供的是一片未经开垦的荒地。“地里的那个野草,快跟我人一边儿高了。”平时只不过在阳台种种花草的崔女士没辙了,只好向儿子求助。儿子从外面买来了镰刀、铁锹等农具,全家老小齐上阵,先用镰刀把一人高的野草割掉,接着用铁锹翻地,再把大块的石头一一拣出,最后平整地面。待整块地平整完毕,一个礼拜已经过去了。“几铁锹下去,双手就被磨起了血泡。地里捡俩小时石头,腰都直不起来了。”,崔女士的儿子抱怨着。
等到地准备好了,崔女士选出一块地,将一个个花生仁埋在土地里,然后种下了自己最爱吃的花生。花生种好,崔女士一家人喜滋滋地回家了。但一礼拜过去了,两个礼拜过去了,地里的花生却丝毫没有发芽的迹象。崔女士沉不住气了,把之前种下的花生种子想挖出来看个究竟。但翻遍了整块地,却一颗花生种子也找不见了。花生都哪儿去了?崔女士不甘心,又在地里再次播种下了花生。这次,她留了个心眼,派儿子将自家车开到了离花生地不远的路边,躲在车里偷偷观察。这下才发现,原来就在花生地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上落满了喜鹊,喜鹊就站在树上盯着他们种花生的全过程,待他们一离开,立刻从树上飞下来,将他们刚刚种在地里的花生一颗颗刨出来全都吃掉了。“怪不得一颗花生都没长出来,全让喜鹊吃了。”崔女士哭笑不得。
既然种花生不行,那改种最常见的萝卜吧。崔女士一家在地里分别种下了白萝卜和胡萝卜。浇水、除草、捉虫,眼巴巴看着一棵棵萝卜发芽、长叶。“从地面上看,白萝卜的叶子铺得老大一片,长势喜人。结果到了收获的时候,把白萝卜拔出来一看,一个个萝卜长得跟手榴弹那么大,和外面卖的那种胳膊粗的大白萝卜根本不一样。”崔女士再去胡萝卜田里拔出一根胡萝卜看看,拔出来的胡萝卜比手指头还细。再看看茄子,一个个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
“以前老觉得,种地能有什么难的啊,。现在才发现,不会种地的城里人,想种出点儿东西来实在太难了。”,种了一年地的崔女士感慨地把手头的地转租给了其他人。
每周往返两个多小时成累赘
家住海淀区的杨女士既想给父母找个乐子,又想让孩子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于是以每年2000余元的价格,在距离自己家一个多小时40多分钟车程的郊区租了块“开心农场”。
第一个礼拜,大家兴致高昂,挖土、播种、浇水,忙得不亦乐乎。杨女士四周看看,发现隔壁的一小块地里,竟然聚集了四五4户相约同往的人家,有的在教孩子如何挖土,有的在教孩子分辨不同的种子。
第二个礼拜,杨女士一家又出发了。这次,杨女士惊喜地发现,上周播下的种子发芽了。新鲜了一会儿,一家人便发现,田里没椅子,连个坐着的地方都没有。想给地浇浇水,还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提水。除完草之后,想找个洗手的水龙头都没有。一家老小难得周末聚在一起,田里却没吃没喝。去了几次,路上往返两个小时,还要准备一大堆东西,再看看种的菜也“蔫头搭脑的”,家里人渐渐没了兴致。
“最开始每周去一次,后来变成两周去一次,再后来一个月去一次,最后几个月才去一次。简直就成了负担。想想花了2000多块钱租地,最后就收获了那么点儿西红柿、黄瓜,根本不值这个钱。就租了那一年,以后再也不租了。”杨女士说,之前在隔壁地里见过的那几4户人家,第二个礼拜就只剩下了一户人家还去地里看看,再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人影了,那块地从此荒芜,从没见过长出过任何东西。
故事三:种植品种单一 冰箱里塞满吃不完的西红柿
想不想一起在郊区合租块地种菜啊?面对朋友的建议,陈先生爽快地的答应了。陈先生和朋友合租的地就在距离北六环路不远处。差不多也就1分地,被陈先生和朋友两家平均瓜分。这边种土豆,这边种白薯,周围再种一圈玉米。”陈先生指着自己的一小块地,向负责平时代为照管土地的管理员滔滔不绝地描述着自己的规划。管理员均来自于附近的村子,全部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听完陈先生的规划,他的管理员却连连摇头:“种不了,种不了。”管理员告诉他,像他这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最多只能种两样种蔬菜,种多了不好管理,也管不过来。”
陈先生最终只好屈从了管理员的意见,在自己的“巴掌地”里种下了西红柿和白萝卜。“连着去了几个礼拜,每次去,只不过是看着西红柿的小苗又比上礼拜长高了不少,实在没什么劲,后来就不去了。”陈先生给管理员留了自己的手机号,说让管理员等到西红柿长成可以采摘了那天再联系他。
记不清过了多久,陈先生突然收到了管理员的电话,通知他第一波“西红柿熟了”。陈先生满怀期待地在周末来到了自己的菜园子。“我真没想到,一棵西红柿竟然能结这么多。”当天,陈先生的汽车后备厢里被塞进了满满两大纸箱西红柿。
第二个礼拜,管理员的电话又来了,“又有西红柿熟了”。陈先生再次来到菜园,这回看到枝头挂满红彤彤的西红柿,他有些激动不起来了,上个礼拜摘回家的两纸箱西红柿还没吃完呢。但是没办法,既然人都来了,那就继续摘吧。回家时,陈先生的汽车后备厢又塞进了两纸箱西红柿。自己实在吃不完,陈先生开始将西红柿到处送人,亲戚、朋友、同事,人人都吃上了陈先生种的西红柿。
第三个礼拜、第四个礼拜、第五个礼拜,“西红柿熟了”的电话一次次地打来。陈先生家的冰箱里塞满了西红柿,全家人恨不得一天三顿像克服困难一样在吃西红柿,听见“西红柿”三个字就忍不住皱眉头。
记者手记
“农夫”不能仅凭三分钟热度
老舍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起小孩,“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肥肥胖胖,整整齐齐,你总觉得小孩们理应如此,一生下来就戴着小帽,穿着小袄,好象小雏鸡生下来就披着一身黄绒似的。赶到自己有了小孩,才能晓得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其实种菜这事,跟养孩子有点类似。看人家农民田里的菜,浇浇水,松松土,嫩绿的叶菜一棵棵蹭蹭往外冒,壮实的萝卜拔出来比手臂还粗,饱满的茄子和西红柿别提多茁壮了。轮到自己种地,才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翻一遍土就磨得满手血泡,播个种已经被太阳晒得脱了一层皮,眼巴巴盼了一季却颗粒无收。城里人眼中的下乡种菜,看上去很美,真正做起来其实远没那么简单。
还有,不少农民将自家的地租给城里人,冠上“开心农场”一类时兴的名字,但是管理却跟不上。比如,配套设施不齐备,只提供基本的种子和农具,想吃个饭都得开车跑老远。此外,负责代管田地的管理员还在用过去自己的老路子替城里人种地。农民习惯在一大片地里只种单一品种,既方便管理,种出来的菜也便于批量售卖。但是对于城里人来说,租下一片地,如果只种植单一品种,到了收获的季节,会收获一大堆同一品种的蔬菜,根本消耗不了,最终只能是浪费。
所以,想当周末农夫,不仅要“有闲”,隔三差五就能去田间地头劳作一下;还得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知道怎么种地,怎么管地;而最重要的,是不怕吃苦,种地不能“三分钟热度”,面朝黄土背朝天可并非一件轻省事。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张楠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