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文学家董鼎山驾鹤西去 “盗火”兄弟天国重逢

2015-12-25 12:00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5年12月25日讯,12月19日,董鼎山先生以93岁的高龄驾鹤西去,睹书思人,遗憾难免。

1_调整大小

《纽约客随感录》

董鼎山先生远在纽约,出版的十几本书,书名含有纽约的有几本:《纽约客书林漫步》《纽约客闲话》《纽约文化扫描》以及最后一本《纽约客随感录》。三十多年来,他致力介绍美国文艺界和出版界的新动态,有影响的新书,以其锐利的眼光、机趣而平淡自然的文体,打开了一扇观察美国文化和社会的窗口,也吸引了不少读者。

人们常把引进异域文化的工作称之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和董鼎山一样,他的弟弟董乐山也在做着这种工作。只不过,董乐山先生影响最大的是其翻译,比如人文知识分子所熟知的《一九八四》、《中午的黑暗》、《苏格拉底的审判》、《巴黎烧了吗》、《欧洲人文主义传统》、《西行漫记》、《奥威尔文集》及与人合译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等等。这些著作,现在依然惠及年轻一代的中文读者。对于董乐山先生的译事,广东的林贤治先生曾高度赞扬。出于对董乐山先生译笔的喜爱,以及对林贤治先生眼光的信任,只要看到董乐山先生翻译的著作,我都会买下来。

除了翻译之外,董乐山先生也勤于著述。他于1999年去世之后,李辉曾主编四卷本、140余万字的《董乐山文集》,收集了他早年的剧评、小说,以及晚年的杂文、随笔、时评等不同题材的作品。

董鼎山、董乐山兄弟,晚年时因为思想分歧,形同陌路。关于此节,董鼎山先生曾在2008年12月9日所写的《至爱兄弟不了情》一文中有所提及。董鼎山先生1997年4月曾在香港的杂志发表书评,谈及理查德·伯恩斯坦《即将来临的中美冲突》。文章认为,“中美或会冲突,但不会发生核子战争”。当年五月,他到北京看望弟弟,谈及这篇文章。不料,作为弟弟的董乐山先生不以为然,将他厉声大骂斥责他帮政府讲话。而董鼎山先生自认这不过是读后感,因为一旦发生核战争,势必全球毁灭,同归于尽。因此,对弟弟的责骂闭口不言。不料这次会面,是最后一次。两年之后,董乐山先生因肝癌逝世。其子亦波曾自美国赶回国内送终,回到美国后,董鼎山先生特意问道有没有给他留下遗言,获知没有,他“非常伤心”。

董鼎山、董乐山兄弟都曾在上海求学,并在那里开始自己的文字生涯。自我看来,兄弟俩的文字均有才气,但亦有区别。所谓文如其人:董鼎山先生脚跨东西方文化,笔下的文字既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又兼具英美文风的妙趣横生。他的文字,与王蒙形容的他的形象浑然一体:“风度翩翩、谦恭含蓄、温文尔雅、魅力十足。”董乐山先生因为“少年时受欺骗,成年后受虐待”,他生命最后的20年,才成为他工作的高峰期,译著和杂文、随笔、时评等齐头并进。和与他同时代的老人一样,由于被夺走了太多时间,他在用忘我的翻译和写作来弥补,不顾过度劳累损害自己的健康。他笔下的文字,既激情飞扬,又蕴含着慷慨激昂的不平之气,恰如他自己的性格。妹夫伍文煦说他“耿直,孤傲”,董鼎山先生说他“嫉恶如仇”,形诸文字之时,自然有所体现。

董鼎山、董乐山兄弟一生的不同遭遇,让我想起了黄嘉德、黄嘉音兄弟。说来也巧,他们四人全都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董鼎山先生1947年赴美,工作到1987年退休,至近期逝世,一生可称平安。董乐山先生1957年被打为右派,1979年得到改正,被社会运动影响达20年。但是,弟兄俩的命运,相较于黄嘉德、黄嘉音兄弟,却又好得太多。张济顺今年出版的《远去的都市》,有专门的章节论及。

黄氏兄弟中,哥哥黄嘉德1908年10月15日生于安溪,1931年从圣约翰大学英文系毕业,后来在圣约翰大学任教,1951年调入山东大学外文系,译作有《萧伯纳传》、萧伯纳的《乡村求爱》等。弟弟黄佳音1913年出生,就读的是圣约翰大学的历史系,兼修心理学和新闻。兄弟俩抗战前创办了《西风》杂志,其宗旨为“翻译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因其主事人取材允当,抗战前后曾风行内地,堪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西风》是一本严肃刊物,但深具趣味性、知识性,在知识分子中颇受欢迎。1949年,《西风》被迫停刊。

相较弟弟黄嘉音,哥哥黄嘉德在政治上更为成熟,更能适应1949年之后的政治变化。他用与世无争的态度疏离政治,“忍住”关怀,但坚守知识分子的良心与道德,安然度过了后来的社会运动,在1992年去世,算是得以善终。黄嘉音却因早年在圣约翰的“政治成功”和性格等因素,在1957年的“鸣放”中成为“极右”,四年后惨死在大西北。

这两对兄弟,同为思想与文化的“盗火者”,而他们的际遇,亦不乏相似性。两兄弟中,都是哥哥的命运相对较好,而弟弟的遭遇更为悲惨。这固然与他们的性格有关,更与大时代的社会变化密切相连。以个人的文化成就而论,黄氏兄弟不如董氏兄弟,但若从传媒史而论,黄氏兄弟的业绩,比当过报刊记者和编辑的董氏兄弟更胜一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1949年之后留在大陆的董乐山、黄嘉德、黄佳音以及其他类似他们的知识分子,能够自由从事自己钟爱的事业,我们的文化相比更加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生前希望,中国能够出现一个自由的思想市场。我想,在天堂冰释前嫌的董鼎山和董乐山先生,会同意这一点。而黄嘉德、黄佳音先生若泉下有知,也必然希望如此。我更希望,那些让“盗火者”历经坎坷的历史,永远也不要在中华大地重演。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张弘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