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讯,这不是华山论剑,却有世界各地的顶尖高手轮番登台;这不是曼哈顿学院、蓬皮杜中心或鲍家街43号的课堂,却有久慕盛名的大师手把手给普通人传道授业;这不是一个音乐家真正的生日,却完成了中国首次24小时古典音乐连台大戏的创举。

德国乐坛常青树尤里乌斯·贝尔格此番能来北京,用朱亦兵的话说就是缘分与宿命的安排。

朱亦兵试水第一堂大师课,受欢迎程度超出想象,主办方不得不临时更换大教室。

(左起)库贝、贝尔格、穆勒、朱亦兵、波霍盖兹几位世界级艺术家聚首这一刻,也成了永久经典。

乐迷、大师、学生、教授的角色随时互换,音乐交流的形式史无前例。

中国琴童如此近距离地接受大师菲利普·穆勒的指导还是第一次。

来自俄罗斯的安娜斯塔霞·科贝金娜,演奏后优雅谢幕。
在刚刚过去的两天,京城古典乐迷有幸在家门口目睹了真正的古典音乐盛宴——超级大提琴2016。
所有情节都如同武侠小说的桥段。起因是中国大提琴家朱亦兵凭借在世界乐坛的声望和影响力,半开玩笑般要求世界各地自己曾经的师祖、同窗、琴友赶来北京给自己过50岁生日。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把这想法和京城音乐教育界的朋友交流,三聊两聊,一个神奇但近乎有些疯狂的设想逐渐清晰--以中国如今在世界音乐版图上的地位,见多识广的北京乐迷在舞台上看个把世界级大师表演实在不是啥新鲜事儿。但以往,大师演完就走,乐迷听完意犹未尽也只能回家洗洗睡了。能不能“按北京的规矩”办,也来场当年北京摇滚圈儿一般的“老炮儿茬琴”?让各路大师拿出真本事比划比划,完事儿先别走,直接拉到距离百米开外的教室讲课。让还在学琴道路上苦苦求索的中国孩子、望子成龙的琴童家长在最短的时间内“榨干大师身上的艺术细胞”?
事实再次证明梦想可能照进现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些被冠以“殿堂级、世界级、骨灰级”头衔的大提琴家所以能够艺术之树长青,或许就因为始终保持着一颗童稚般的争胜心,当然还有一种让人钦佩的、传承艺术的园丁情怀。
于是在早春二月的京城,藏经阁扫地僧般的法国大师菲利普·穆勒深沉经典的演绎过后,在课堂上原来是一个可爱的小老头儿;“巴赫演奏专家”马克·库贝来京赶场,乐迷们看到这眼下法国音乐的领军人物也有如憨豆先生般的可爱表情;人们在国图音乐厅见证以色列鬼才大师加弗利尔·利普金德的黄钟大吕对弈音乐剑客克劳迪奥·波霍盖兹的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更在克隆伯格音乐魔法学院三位天才佳人的完美演绎里沉醉……
整整两天的大提琴车轮战结束的一刻,这场北京音乐约会的始作俑者朱亦兵再次上台,诚实宣布这两天中的任何一天其实都并不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生日,但久久鼓掌满怀欣慰的乐迷与艺术家们谁还会在意这美丽的“谎言”,软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需要的是更多来自艺术世界的启迪之声。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刘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