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娱乐 > 艺评

从“奥斯卡”想到“金鸡”报晓 谈中国电影梦

2016-03-02 12:00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6年3月2日讯,“菜”是有国界的。中国菜、法国菜、泰国菜等等,总之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菜,这是胃的必须,更是文化的彰显。

£¨¹ú¼Ê£©£¨2£©À³°ºÄɶࡤµÏ¿¨ÆÕÀï°Â»ñµÚ88½ì°Â˹¿¨×î¼ÑÄÐÖ÷½Ç½±

奥斯卡是美国的电影大菜,满足的是美国人的需要,对应的是美国人的胃口。中国电影的大菜不叫“奥斯卡”,叫“金鸡”,“金鸡”目前能否满足中国人的胃口另当别论,但它却是中国人自己掌勺的私家菜。目前把我们的“金鸡”比做人家的“奥斯卡”肯定是自不量力,但“金鸡”是咱自己家土生土长的,这只“金鸡”虽然还没有长成雄鸡,却是地道的中国味道。我们承认,“奥斯卡”真正是当今世界的电影大菜,也是中国电影人无比羡慕的,可是,奥斯卡在属于世界的时候,首先它是属于美国的,是美国籍。

电影是商品,但是也充斥着各国的政治导向和民族精神。美国人一直把美国电影当成宣传美国精神的工具,这在全世界独一无二。这也就不难理解美国电影占美国GDP10%以上的原因了。美国人每年都精心包装“奥斯卡”,向全球推展美国文化。

中国电影人征战奥斯卡的历史充满艰辛,从《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到2003年《英雄》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华语影片已经被奥斯卡“拒之门外”七八年之久。最近的代表中国大陆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又一次冲奥,以中国人的生死观去叩响美国人的地狱之门,就不仅是自不量力,而是“驴唇不对马嘴”。《滚蛋吧!肿瘤君》也许是一部好电影,但它只是中国人的好电影而已,你要冲到美国人的平台上,那要首先符合美国的意识形态,就这一个因素,中国电影有哪一部能符合人家的意识形态?事实证明,奥斯卡是美国人的菜,有美国人的规矩和玩法,中国味道的菜,就是中国味儿,到了美国的地盘上,最多落个味道不错的美名而已。

中国电影人把奥斯卡奉为最高殿堂,中国电影在去往奥斯卡的路上屡屡碰壁。从上世纪末,第五代中国导演掀起了冲奥的高潮。陈凯歌、李安、张艺谋最引人注目。李安最早凭借《卧虎藏龙》完成自己的奥斯卡梦想。张艺谋自从1992年拍摄的《菊豆》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后,就与奥斯卡较上了劲,之后他又送上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使出浑身解数,孜孜不倦,但始终颗粒无收。陈凯歌一人就有三战奥斯卡的经历,但结果却是三战三败。1993年的《霸王别姬》是他最接近的一次,获得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的双项提名,并入围最佳外语片最后的名单。当年《霸王别姬》获遍大奖,走到奥斯卡跟前,却依然与小金人失之交臂。据说,当年张艺谋的《英雄》就是照着奥斯卡的模板拍的,可是美国人并不认可张艺谋导演的那个意识形态,张导演自然吃不上这道美国人的大菜了。

美国电影讲究美国精神,中国电影的中国精神是什么?中国电影人一直有奥斯卡梦,这个梦特别不现实,做了很多年都是白日梦。中国的电影梦应该是中国电影之中国精神,而不是别人家的那个“奥斯卡”。奥斯卡的艺术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奥斯卡的运作手段和方式是我们追寻的目标。美国奥斯卡,我们倾心学习,但是我们应该鼓起风帆静待“金鸡”报晓,总有一天,“金鸡”会长成一只雄鸡。还是做这个中国梦比较现实、踏实,也实在,与其梦想“奥斯卡”,不如静下心来为中国普通人拍电影才是中国导演的人间正道。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陈滨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