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象牙雕刻国家级传承人柴慈继:用刻刀表达对生命的仰望

2016-03-02 14:04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3月2日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柴慈继是“燕京八绝”象牙雕刻的传承人,今年67岁的他与牙雕结缘一生。他经历过牙雕最辉煌的年代,当下也正在经历着略感困惑的年代。与“燕京八绝”其他技艺不同,象牙雕刻跟动物沾边,在人们只看到牙雕艺术品高额利润的今天,可能早已忘了,保留象牙的初衷,是为了让生命延续,向生命致敬。

25_调整大小

这是一门减法艺术

1976年,20多岁的柴慈继结束了上山下乡,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到了北京,那时的柴慈继,已经是个雕刻、泥塑的高手。自小就对画画、雕刻有浓厚兴趣的柴慈继,即便9年远在他乡,也没有丢下手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原材料,柴慈继便把当地随处可见的胶泥、破木头变废为宝,没有雕塑参照物,便找来医用的挂图,研究人体的构造,没有名师指导,变趁着每年12天的探亲假,回北京寻求名师指导。

回北京该要就业的时候,柴慈继依然希望能找个跟雕刻有关的工作。1977年12月,凭借天赋与刻苦,柴慈继顺利考入了北京象牙雕刻厂,当时的厂址就在前门打磨厂胡同,是个800多人的大厂。柴慈继说,在那个年代,象牙雕刻艺术品之所以存在,是出于人们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大象正常死亡后,人们把象牙保留下来,通过鬼斧神工的雕刻,让它们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下去。那是一个人们仰望生命的年代,一个没有走私、没有偷猎的年代。

象牙雕刻这一行,路途很艰辛,匠人的成材率还不算高。除了一颗恒心外,天赋也尤为重要。与柴慈继同期入厂的共有38人,经过一年学徒期的筛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保留下来,如今还坚守在牙雕行业的,仅剩四五人。

“这是一门减法艺术,一凿子下去就没有后悔药了,一个严重的败笔,可能会就此断送自己的艺术生涯。”与一般产品的生产车间不同,象牙雕刻车间的艺术氛围更浓郁,每件产品都没有参照规格,同一个主题,完全要发挥匠人们的想象力和材料本身的情况,做出不同的成品,柴慈继所擅长的题目为“侍女”,人物的动作、神态自己说了算。这种创意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