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北京 > 要闻

海撒主持人:让“海之眠”更温情

2016-04-03 14:30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4月3日讯,还不到早晨5点,窗外仍是一片夜色,宋朝舫就已经起床了。洗漱完毕后,她开始站在镜前为自己化淡妆。作为北京第一位专职骨灰撒海仪式主持人,这是她300多次出海主持前的例行作息,每周二和周四她都会住在单位,早晨6点10分和选择海撒的逝者家属一道,从位于颐和园17号的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准时出发前往渤海湾。

18_调整大小

通讯员 黄峭泉 摄

从2006年起到2016年,45岁的宋朝舫作为骨灰撒海仪式主持人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刚开始是把它当作一个任务去完成,现在是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打造。”提起10年间的变化,宋朝舫这样简短地概括。

2006年,选择骨灰撒海的人比较少,仪式也仅仅是传统的“转一圈,三鞠躬”,再让家属播撒骨灰。“但随着主持次数增多,一次次感受亲人与逝者离别时刻的肝肠寸断,我的心里就产生了特别强烈的念头,应该让仪式环节再丰富一些,给亲属更多的时间释放情感。”如今,北京的骨灰撒海仪式已经从简单的告别和播撒两个环节增加到了告别、播撒、祈福和感恩四个环节。

“他们走了,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告别了这个世界;带着曾经拥有过的爱与情,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此刻,我们泪眼蒙,将亲人紧紧地抱在胸前,轻轻地把脸颊贴在上面,似乎在感受他的心跳……”伴随着缓缓的音乐,亲友最后告别逝者,手捧一次性骨灰盒从船舱走向船舷,打开骨灰盒,戴上白手套,夹带花瓣的逝者颗粒在家属温情的双手中停留片刻,经过撒海桶落入大海。

“这是最揪心的时刻,曾经有一位男士,在把逝去的父亲撒海后,跪在甲板上朝大海磕了三个头。”宋朝舫说,看到很多亲属在海撒后难以平静,她和同事们反复考量增加了祈福和感恩环节。“我们会重新回到船舱内,双手合十为逝去的亲人祈祷,工作人员同时手捧代表生命轮回的莲花灯,走出船舱,集体送归逝者。”

“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亲属对海撒的选择‘零遗憾’。”宋朝舫说。2009年307份,2013年1201份,2014年1704份,2015年2040份……骨灰撒海量的增长最真实地记录着宋朝舫的工作。“一个家庭曾有两位逝者选择海撒,这说明我们的服务没让家属对海撒后悔。”宋朝舫说。

仪式结束后,宋朝舫默默走向了二层船甲板,拨通了电话。电话另一头的李女士是之前海撒的一位逝者亲属,这次海撒活动临行前,她托宋朝舫替自己给母亲捎几句心里话。“妈妈,家里的人都好,你不要挂念……”听着传声筒内的声音,宋朝舫泪流满面。

因为从事了这个特殊行业,原本就情感丰富的她经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家属流泪。“能够倾情投入可能正是我适合从事这个行业的地方,”宋朝舫拂去眼泪说,她希望尽自己所能在这“人生最后一站”圆满地送走逝者、安慰家属并释放他们心中的哀思。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兰洁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