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青春电影:再这样下去,可就没有青春了

2016-04-07 17:21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青春电影与热门IP从某种程度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开青春电影滥觞的《致青春》就是改编自网络小说。之后的青春电影,几乎都与IP分不开,《同桌的你》第一次将热门歌曲改编成为电影,及至《栀子花开》和近日公映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以下称《上铺兄弟》),同样是青春电影的典型标本,它极像一个经过严格公式复制出来的产品。

60_调整大小

 

与《同桌的你》一样,《上铺兄弟》以经典校园民谣IP做噱头,再填充青春电影的剧情,歌曲词曲作者高晓松依然亲自担任监制,这次甚至客串角色,这种生产流程显得更加亲力亲为。从IP,到创作,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更加紧密地融入电影生产的环节。

这部电影,观众看的是什么?主要是情怀。情怀已经被过度商业化,它的文本意义早就消失了,反而变成一个略带贬义色彩的词语。再看看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情怀,依然无法跳脱青春电影的套路:从青涩地恋爱、开房,到看似热血的群殴、撕心裂肺的分手,看过那么多的青春电影,观众都已经可以提前预测到后面的剧情发展。难道所谓的青春情怀在电影里就只能有这几种表现方式?如若继续这样下去,青春电影必将走进死胡同,成为又一种被过度开发的类型电影,反过来对整个类型产生伤害。而所谓的情怀,也将成为一种被后现代解构的戏谑用语。

我们的青春电影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看?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不真实,真正的校园是什么样?肯定不是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人物们整天无所事事只想恋爱,校园也没有存在感。最真实的校园在哪?去看看那些大学生自己创作的校园DV,里面有真切的大学生活,哪怕是一次简单的卧谈会。并不是展现一下脏乱差的宿舍就是整个大学了,当然,在大多数青春电影里,学生的宿舍简直堪比豪华公寓,比如《小时代》系列。课堂呢?专业呢?教师呢?所有的都被隐去,人物的行动与他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完全脱钩,比如《栀子花开》,那校园气在哪呢?离开水去表现鱼儿的欢悦无异于无米之炊。

61_调整大小

再一个,青春电影剧情重复严重。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诟病,就像当初韩剧流行时有人总结出来的韩剧公式。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青春电影创作,就是旧瓶装了新酒——把《上铺兄弟》中管超和女友的故事单拿出来做一部《同桌的你》绰绰有余。市场有一定的宽容度,但并不意味着观众会永远宽容下去,当一个类型简单到可以快速化勾兑复制的时候,它离衰落也就不远了,中国古装大片就是很好的例子。

青春电影的核心不应该是情怀,而应是品质。品质从何而来?在于对受众的把握,对类型电影的理解。

青春电影最重要的是表现青春的特质,抽烟喝酒、开房打架只是青春的表象,而青春真正打动人的在于:在最好的年华,哪怕是犯错,哪怕是挫折,哪怕是万众阻挡而我依然向前,有勇气,不随俗,这才是青春电影应有的样子。当然,这些是对青春电影的理念的描述。当真正落实的时候,需要具备非常有技术性的细节做支撑,青春电影作为类型片,就必须要有类型片所必备的技术含量。

目前的青春电影,我还没有看到一个通过有技术含量的情节解决故事困境的例子。比如《上铺兄弟》结尾,林向宇如何挽回女友的爱情,这是后半段最关键的情节,居然被导演完全忽略过去,没有任何交代,两人就和好如初。真实感何在?诚意何在?

62_调整大小

青春,还应该与整个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目前的青春电影,总是处在两个极端。一种是商业化、IP化的青春电影,完全走市场,定位准确,明星化阵容,公式化情节,光鲜漂亮,是市场的主流;另一种是艺术电影里的青春,带有浓烈的个人风格,打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比如《少女哪吒》,或者第六代导演们的《站台》、《颐和园》等,风格压抑,片段化,巨大的隐喻野心,与市场相隔甚远。前者是文化快餐,后者又充满了个人的自说自话,几乎没有一部在两者之间兼顾的青春电影。

从青春电影兴起以来,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越来越没有局限于表达校园的故事。因为如果局限于表达校园的话,电影的格局会显得非常狭窄、空洞,只有描述更广阔的时代背景,青春才能被安放。《上铺兄弟》最大的优点在于增加了这部分的内容,可是它的表达还是浅尝辄止,尤其是作为小人物奋斗的代表,谢训这条线索,如果能够深入挖掘他在社会上的拼搏,他身上体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应该会取得更多的共鸣。青春不仅仅是象牙塔的美好,更是当个体融入社会时经历的蜕变与成长,时代被架空也是很多青春电影的通病。

青春电影除了与IP有天然的联系,与商业也有天然的联系。青春电影的受众是现在电影市场最主要的观影人群,青春电影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培育了比较成熟的市场,成为国产电影中的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

青春的含义还有纯真的一面,这一类型也应该保留纯粹的一面,不应过于急功近利,不应放弃对最本质的青春内涵的表达,更不应该被如今市场商业化不良的一面所污染。

青春的含义还有飞扬的一面,本不应该千篇一律,应该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不应该过早被类型的公式套牢。在如今越来越浮躁的电影市场环境中,如果不能坚守创作本质,不能释放青春应有的活力,还原青春的风采,青春电影恐怕会成为一种只能被IP和粉丝支撑的单一类型,难言发展和前途。

本文刊发于2016年4月7日

北京日报热风版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古都热风老广场”,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古都热风老广场”,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微信公众号 古都热风老广场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