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曾经每到三月三,京城还有个庙会?

2016-04-08 17:42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传说旧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寿诞之日,要举行蟠桃盛会。正逢春和景明、万物复苏之时,才熬过枯燥清淡一冬的老北京人,在这一天里逛庙会、吃青儿尝鲜,老讲究儿还真不少……

640.webp_调整大小

那时,三月三这天在东便门的举办的蟠桃宫庙会,绝对是京城阳春一大盛景。当时还有民谣:“三月里来三月三,蟠桃宫外好人烟。做卖做买人人乱,各样玩意摆得全”。

640.webp (1)

庙会里风味小吃应有尽有,艾窝窝、驴打滚、年糕、切糕、豆汁、豆腐脑、煎灌肠、炸春卷、烤白薯等等京城名小吃纷纷亮相。尤其是豌豆黄,是最应季的传统小吃。独轮车上架着大木板,扣着几口沙锅,里面盛着豌豆黄。小贩现场将豌豆黄磕出来,切成三角块,中间露着红枣,论块出售,口中还吆喝着:“好大块的豌豆黄!您弄块尝尝吧!”

640.webp (2)_调整大小

卖小金鱼、蛤蟆骨朵儿的,更是蟠桃宫庙会一大特色。顺着吆喝声看去,小贩的挑子一头是装水的木盆,用木条分成四格,其中三格放大小、花色不同的金鱼,最后一格放的蛤蟆骨朵儿(蝌蚪),挑子另一头是装满玻璃鱼缸的大筐。

还有不少坐在小马扎上的艺人,用马莲草编织玩具。靠编扣、打结、穿插等工艺,编出的螳螂、蚂蚱、蜻蜓,活灵活现。好多孩子都爱举着一个,成了春天一景。

640.webp (3)_调整大小

套圈也是那是庙会里极具人气的游戏。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准有让人心动的奖品,勾引人掏出钱来,换几个藤皮子窝成的小圈。瞄准了,投过去,藤圈轻飘飘的,落地后乱蹦,就是不往奖品上套。偶尔套中一包香烟,几个同伴一哄就分光了。不过,玩的就是个“心跳”,图个乐子。有的小孩久套不中,哭起来,摊主也会送个小玩意儿,把他哄走。

除了出去热热闹闹的逛一圈庙会,老北京人那一天还有在家做酱、腌咸菜的习俗。

640.webp (4)_调整大小

做酱,这里面有门道,先选好上等的颗粒饱满的黄豆,用温水泡得发胖,放在大锅里,加盐,加糖色儿,用澄清的咸汤煮熟,捞出来,在碾盘上加面粉或棒子面,压碎成饽饽泥状儿。早先,出城墙外的郊区就有碾子。做酱要洗净了双手和胳膊,挽好衣袖,然后用力搋上酱曲子,这活要用力地搋匀,搋成一个个儿才行。搋好的酱糗子,拍成饼儿,码到酱缸里,再封上二指厚的盐,接下来就剩下等着吃好酱了。

640.webp (5)_调整大小

这腌咸菜、熬咸汤也没那么简单。头冬儿选好、洗净芥菜疙瘩、芥菜缨,加盐入缸后腌上一冬儿,头清明节的几天捞出来,搁在窗台、台帮上,晒出咸菜里的水分,才能再腌入味。这搁咸菜缸的地方也有说头儿,不能搁在屋檐下,着了滴下的雪水、雨水,大都放在靠偏叉儿的墙下,还不能碍了走路。

640.webp (6)_调整大小

“三月三”,也正是尝鲜儿、吃青儿的时候。榆钱儿这时节正好露头长成串串花簇,绿生生,散发着清香。把榆钱儿洗净,拌上净棒子面,上锅蒸,用咸汤、蒜醋、香油凉拌,吃起来,味道很是甘甜。

早年间老北京的日子虽然过着没有现在富裕,可每个看似简单的节日大家有滋有味儿的过着,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图片自网络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北晚新视觉”,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北晚新视觉”,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 微信公众号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