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大数据与IP和文学的迷思:风马牛是如何相及的

2016-04-15 11:53 编辑:TF003 来源:何殊我

2016年4月15日讯,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未来,但是世界往往不会像我们预测的那样变化

风马牛

大概五年前,送小表弟去大学报到——学校是一个三线以下城市的一般学校,办好各项入学手续、安顿好住宿以后,顺道请他们辅导员吃了个便饭。酒酣耳热之际,辅导员询问我在什么单位工作,我说在某某互联网门户打杂。一番恭维之后,对方继续询问那你们这么大影响力的网站得有多少人啊,我说确切数字不掌握,怎么也得七八千吧。对方的筷子旋即将送到嘴边的一块驴肉扔落骨碟,惊问:这么多人?我是不信的?我们学校就很大了,教职工也不过五六百人!你们那么多人,怎么发工资都是个大问题吧?!你们的会计不得忙死啊!肯定有领现金的吧?肯定有不能按时收到工资的吧?他说完,我的下巴好悬没砸到骨碟,讪讪地回了一句:我每个月都在为我的工资忧虑……便开始深深地为我小表弟的学业忧虑了,也忧虑如若我告诉他我第一家工作单位有一百多万员工的话,这位辅导员会如何反应?

一 大数据之火

平行世界有很多事情在按照其原定规律演进,一旦碰撞,就会出现各种离奇效果。比如,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之后的这几年,大数据、IP等这些词触耳可及,如果谈论个东西不扯上大数据,说到一本书不谈一谈IP开发前景,自己也会觉得有几分掉价,就像二三十年代的文化人不认识胡适之一样丢人。

再加上2013年以来,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和徐子沛的《大数据》两本著作的加持之下,众声喧哗,有的人认为大数据洞察一切,人类的隐私都没了,其他的影视娱乐、甚至文学创作这些皮毛更将受到碾压,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站在用神奇的算法自动推荐内容的时候,更是要惊呼“人”的角色被边缘化,一切交给机器就行了。事实如此吗?具体到本文的主题,更有甚者认为影视创作依赖已有的用户数据,根据热点进行编排就好了,而文学写作也是机器人就可以实现了的。至于机器写作,看热闹的人数和批评者一样多,给本来就被持续看低不断妖魔化的中国文学,又喂了一枚枣药丸…… 各种言论,历来的言论市场如何,在大数据之后,仍旧如何。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