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盖满房堆满杂物住着憋屈看着寒心 名人故居还能再乱点吗

2016-04-20 06:26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4月20日讯,每个角落都盖满了房,每条过道里都堆满了杂物,房檐下乱拉晒衣绳,墙上贴满了广告……这个大杂院本不普通,门口依稀写着:谭嗣同故居。而类似如此破败的名人故居,不止这一处。具备文化价值的名人故居本该得到妥善保护,但如今很多却沦落为破旧大杂院,私搭乱建严重,缺乏有效保护,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谭嗣同故居

位于原宣武区北半截胡同的谭嗣同故居目前居住着30多户居民。院内私搭乱建情况十分严重,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孙戉摄

田汉故居
位于东城细管胡同内的田汉故居年久失修、临建众多,急需修缮保护。 孙戉摄

谭嗣同故居挤满30多户

走进北半截胡同41号,这处院子是“谭嗣同故居”,还有一个标牌写着它另一个身份“浏阳会馆”。狭窄的过道内塞了三辆自行车和一辆三轮车,墙角处有一个由木板和彩钢板搭建起的小棚子,再往里走,几乎每家都在房外堆积着各种杂物,院落每一处空间都被利用到“极致”,拥挤而破旧。

当年,谭嗣同住在五间西房的北套间,这间房也被他自题为“莽苍苍斋”。如今院内住满了人,随处可见恣意加盖的房屋,房檐下拉起晾晒衣服的铁丝,陈旧的墙壁上贴着租售房屋的小广告,曾经谭嗣同的豪侠气概难以寻觅。
逼仄的院落中,年近六旬的王阿姨正敞着门看电视,她估摸着院里租住了三十几户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很多房子都是后来一个个搭建的,既然是名人故居就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啊。”

院门前,两三拨儿人驻足观看文保标牌简介,而后多在门口徘徊张望,便匆匆离去。“难以想象里面竟如此破旧,兜转一圈也没找到一点儿过去的痕迹,最终除了差点迷路外无功而返。”原本带着崇敬心情探访名人故居的游客小楠悻悻地说。

田汉故居被临建占据

同样,细管胡同9号的“田汉故居”在保护上也不尽如人意。从1953年到1968年,田汉一家在这里生活了15年。1986年,“田汉故居”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伴随着吱吱作响的开门声,记者通过一扇朱漆斑驳的小门进入院内,“田汉故居”为两进四合院,如今老房子的规模几乎还在,庭院中间却已被各种临时建筑占据。北院的地砖起伏不平,角落里堆满枯叶和杂物,难寻昔日文化气息。

记者发现,院内设立了中国田汉基金会办公房间,但房门紧锁,敲门无人回应。房外墙面张贴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署名的“关于禁止在田汉故居私自搭建改造的通告”,内容显示“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4657号提案:前后院已分别扩建了违章建设房屋,整个院落杂乱破损严重,亟须抢救性保护”。

“我在这儿住了将近40年,刚来时院里还没有私搭的房屋。如今我儿子都36岁了,祖孙三代一直住这儿,也没听说过腾退的消息。”老住户张女士告诉记者,院里大概有十几户,很多房间空置无人住,“我家还不到10平方米,30多年前便在院里盖了自建房。现在眼瞅着大树跟电线都挨上房子了也没办法,要是赶上雷雨天,就怕出事儿。”

后续工作仍在进行中

记者看到,谭嗣同故居门前标牌显示,其于1986年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不远处的石碑上则标示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浏阳会馆”字样。

记者在市文物局网站查询得知,北半截胡同41号已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单位名称为浏阳会馆。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的工作人员解释称,“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北半截胡同41号的历史和科学价值进行了重新认定,将这里公布为浏阳会馆。后续更改工作应该还在进行中。”

此外,东城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相关负责人也称,“改造工作推动起来的难度较大,还需区里统一部署。”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作为田汉故居的管理使用单位,“就今后如何改造处理,上级单位还没有答复。”而田汉基金会方面表示目前相关人员正在出差中。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樊一婧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