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通州商办房今起实施限购 个人不得再买商业和办公项目

2016-05-06 10:42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6年5月6日讯,传言了10天的通州商住限购一事最终被证实。昨晚10时,北京市住建委、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销售管理的通知》,明确从今天起对通州区内的商办项目也实施限购,购买商务型公寓需符合本市住房限购资格,而商业、办公项目不再对居民销售。

µØÌúδ¶¯ ·¿¼ÛÏÈÐÐ

从今天起对通州区内的商办项目实施限购。甘南 摄

限购再升级为抑制市场过热

去年8月,本市专门针对通州住宅销售出台了区域版的“限购”措施,为购买通州区域内的70年住宅设置了门槛。而此次的《通知》则意味着,通州区域内的所有非住宅项目也都不能再随意购买。

对此,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城市副中心建设十分重要。去年8月出台区域版的限购措施后,政策效果良好,有效遏制了通州区住房市场过热的势头。但在非住宅市场,包括商务型公寓,以及规划用途为商业、办公但开发设计或改造成具有独立厨卫、上下水等用于居住的项目,还存在投机炒作。

“商业、办公用房被改为居住使用,卖给分散的个人,不仅减损区域未来产业承接能力、发展空间,也会带来人口大量无序涌入的隐患,影响城市副中心的长远发展,有必要依法予以规范。”该负责人提出,本次适时强化此类项目的销售管理,短期看,将有效降低通州房地产市场热度,长期看,将有利于区域长远健康发展。

两套住房京籍家庭禁购商务型公寓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项目,限购措施也有不同。其中,购买通州区商务型公寓的家庭必须具备本市住宅的购房资质,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单身人士及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已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在本市连续5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都将不能购买通州区商务型公寓。

记者查询到,商务型公寓是通州特有的一种项目类型,为50年产权项目,在土地出让中属于F3类用地。在北京土地出让的历史上,仅有通州运河核心区域的约10宗地块中含有商务型公寓。根据北京中原地产的估算,通州区商务型公寓的数量大约在1到2万套,占市场潜在供应的10%左右。

由于购买商务型公寓也需要本市购房资质,所以,从今天起,居民家庭购买的通州区商务型公寓,今后在核验购房资格时,也将计入该家庭的住房套数。

商业办公项目不允许卖给个人

《通知》同时明确,通州区新建商业、办公项目应当按照规划用途销售,只能出售给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不再出售给个人,且上述单位购买后再出售时,仍须出售给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为做好政策平稳过渡,5月5日政策出台前已由居民家庭或个人购买的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再次出售时可按之前的相关规定执行。”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强调。

将商业、办公项目打造成住宅出售,也就是普通购房人口中的“商改住”。随着通州住宅加强限购后,“商改住”成交的火爆一度成为通州楼市的特点。来自亚豪机构的统计,4月第三周,在北京成交的5427套商住产品中,有4698套属于通州商住产品,占比近九成。

“商业、办公类项目的配置,是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物理空间,要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发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开发、建设、销售和经营。” 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改变规划用途的做法,不但严重扰乱当前通州房地产市场,也会阻碍未来产业健康发展,影响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警惕其他区域跟随炒作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向记者表示,此次针对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商业和办公项目的限购政策,后续将带来三个正面意义。首先,限制了商务型公寓的投资投机渠道,对于净化市场交易环境、打击各类炒房需求有积极的利好。第二,使得通州后续房地产市场能够快速降温,防止通州成为北京楼市的热点或焦点。第三,体现了北京市场分区调控、分类调控的精神,值得其他城市的学习。

不过,严跃进也指出,从目前的市场实际看,除了通州存在商办项目销售过热以外,其他区域如顺义和大兴也有回暖的趋势,要警惕在通州加强限购后,投资人进入其他区域炒房,要严格监控相关数据。

陈志也透露,尽管本次新政只针对通州区的商业、办公类项目,但对其他各区类似项目的销售管理,也在同步深入调研之中。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赵莹莹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