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著名作家文洁若 乐观“老太太”计划到100岁时写本自传

2016-05-13 12:00 编辑:TF006 来源:作者

89岁的文洁若还住在木樨地的那套老房子里。自从1983年搬到这里,她和萧乾先生在这儿共同生活了16年,萧乾先生去世后,她自个儿又在这儿住了17年,加起来有33年了。2008年奥运时,这栋高楼外围被重新粉刷了一遍,看着新崭崭,里面却是老式的结构。电梯有些年头了,吱呀吱呀地把人送上去。

作者:张玉瑶


 

15_调整大小

文洁若

从外面回来的文洁若进了楼道,没直接上电梯,先去了墙角立着的一排信箱处。她掏出钥匙,试了几下,才打开自家信箱。因为骨质疏松,她的背驼得有些厉害,信箱就似乎显得更高,她不得不微微踮了踮脚。信箱里是厚厚一叠报纸,她全部拿出来抱在怀里,再小心地锁上。

文洁若家是打通的两间书斋,她和萧乾曾为它起名“后乐斋”,化用的是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她还专门把这句话写成一幅字裱了起来。家门上插着些小纸条,上面是她向来一笔一画的字迹,细看内容,大约是“有快递请按铃,若人不在请放隔壁”之类,还清清楚楚写明了隔壁几家的门牌号和姓名。孩子们都在国外,她一个人生活,脑子里清明得很,耳朵不聋眼睛不花,说自己不用人照顾,连走路也不要人搀扶,吃饭都是自己弄的,饭量还不错。

四室一厅的“后乐斋”听起来挺大,但里面空间相当逼仄。书籍,剪报,手稿,来不及扔的快递盒子,在几个屋子里堆成一座座小山。人在里面走动,需要不停地挪走脚下的物体,开辟出一条仅供侧身的路来。一口废弃的冰箱甚至也被用来当作书柜,因为装了太多的书而合不拢。但最显眼的,却依然是这里的老主人——橱柜高处,立着一幅萧乾1939年在剑桥时的大照片。照片中人正青春无匹,歪着脑袋,穿着时髦的夹克,像一个小男孩一样,笑嘻嘻地注视着自己晚年的生活和相濡以沫的妻子。灿烂的笑容中带了一丝可爱和淘气,像一束光,骤然照亮了整间屋子。

“他永远活在我心里。”今年4月,文洁若为这间屋子专门新写了一篇小文《我们的后乐斋》,里面有这么简洁而郑重的一句。萧乾在后乐斋做到了“写到不能拿笔的那一天”,她自己也巴望能像他一样,因此现在每天还在读书、翻译,并计划到100岁时写本自传——“我一定能活到100岁。周有光不都活到111了嘛!”

“年轻”的老太太

文洁若爱给人送书。一到她家,第一件事必是赠书。她会从满屋子的书堆里挑出合适的一本来,问清楚你的名字,再问是叫先生、女士好还是叫同志、同学好,然后认认真真写上赠语,再端端正正钤上印,一丝不苟。

这天,她正准备把一套珍贵的岩波书店版芥川龙之介日文全集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来来回回查看是不是缺了一本,直到数清楚了才放下心来。清华图书馆特藏部的袁老师告诉我说,文老经常给图书馆捐书。同来的还有一位日语系的研究生,文洁若执意要送他一本日语词典。

从楼下拿回来的报纸被文洁若放在书桌上。座椅旁安放着一台座机,一伸手就够得到。她不用手机,也极少看电视,报纸和电话,就是她和世界联系的渠道。她每天都看报纸,世界各个角落的大事小情她知道不少,并且记性极好——说起前段时间18岁史学天才自杀的事件时甚至讲到了许多细节,强调“报纸上都披露出来了”。若是某个热点事件的内幕她不知道,就会一边有些疑惑地说“我怎么没在报纸上看到呢”,一边着急地听客人讲述,思维敏捷地发表着观点或疑问。

她89岁了,但好像一点也不衰老,一点也不落后,脖子上戴着珍珠项链胸前,别着清华校徽,里面穿了一件挺时髦的连身裙,外面套了一件宝石蓝的风衣,脚上则是一双中长的靴子,精神头儿足得像是刚从校门里走出来的女学生。身上的衣服和鞋子是弟媳或外甥女们买的,她好像挺喜欢,蹬着靴子拄着拐杖,噔噔噔的小碎步走得挺利索。

三年前,86岁的她还这么踩着小碎步去日本重游了一番,尽管那时的中日关系相当紧张。日本算是文洁若的“故地”:1934年,七岁的她时被担任横滨总领事的父亲接去日本,在那里初初接触了“翻译”是什么;解放后,她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做日本文学翻译,成了中国翻译日文作品最多的人。此次赴日,原是去受邀参加关于萧乾先生的学术探讨会,而她自己却也以翻译事业上了日本报纸的头版。她去拜访已故作家松本清张的助理,这位助理年纪也不小了,听说松本清张的中文翻译来了,急忙跑了好远出来迎接。

人都会老,文洁若也是。但看着她佝偻的腰身和深深的皱纹,又会让你觉得,衰老不可怕,相反也有可能是极美丽的。老太太自己似乎也是这么觉得的。她要给晚报提供一些照片,于是欢快地越过一地杂物,从一个锁住的柜子里抱出好几个装照片的盒子,一张一张挑选,并对每张上面分属各个年龄段的自己做出快速的点评,“这张好看”或是“这张不好看”。直到翻出泛黄的一张,上面是扎着两个小辫、坐在船上望向远方的少女,她才突然停住,认真端详了几秒说:“我最喜欢这张。”翻过来,背后是几个用圆珠笔写的字:1953年6月,萧乾摄于北海。两人是1954年结婚的,算算那时应还是甜蜜的恋爱季节。

说这句话时,89岁的文洁若声音仿佛特别安宁,尽管她说过自己一辈子就做了三件事:搞翻译,写散文,保护萧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