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不死“瓦尔特”83岁病逝 保卫萨拉热窝成荧幕经典

2016-05-24 17:05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5月24日讯,“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对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观众来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这两部影片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而在这两部影片中扮演“瓦尔特”和“老虎”的演员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就是英雄的代名词,但往后,中国观众只能在电影中回忆这位老游击队员的风采了,塞尔维亚当地时间22日晚上10点45分,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在贝尔格莱德圣萨瓦医院病逝,享年83岁。

1_调整大小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CFP图

此次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的病逝并没有令当地影迷感到意外,因为关于他病危的消息已经传了好久。这些年来,巴塔一直被糖尿病、心脏病和周围神经疾病所困扰。2006年突发过心肌梗死,做了两次心脏手术,当他从手术中苏醒过来时,还不忘幽默地说:“瓦尔特还没有死,我还要去杀德国鬼子呢。”四年前,他因中风入院治疗,从此病情每况愈下。不久前,他的一条腿因坏疽部分截肢,只能住在医院靠呼吸机维生。

十天前的5月13日,新华社记者与几名华侨华人和当地媒体记者到贝尔格莱德心血管医院门口,欲探望病痛中的日沃伊诺维奇。医院保安和副院长当时透露,日沃伊诺维奇状况不稳定,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大家在等待一个多小时后也未被允许进入病房探望。终于在5月22日晚,传出了他在医院的病床上与世长辞的消息。

巴塔去世后,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当即发出唁电表示,他心情十分沉痛,并表示,巴塔的逝世不仅是塞尔维亚电影界,同时也是受到“瓦尔特”激励的几代人的重大损失。

巴塔逝世,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等周边国家的众多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媒体评论说,瓦尔特的战斗精神引领着当年的游击队抗击侵略者,赢得了自由和独立。“日沃伊诺维奇离开了我们,但他饰演的瓦尔特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瓦尔特”在中国

对于年长一些的中国观众来说,巴塔主演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是最为大家熟悉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拍摄于1972年,1974年在中国公映,由凌子风担任译制导演,著名演员葛存壮和于蓝都在片中扮演配音演员,于蓝给片中的女特务配音,葛存壮给片中的“假瓦尔特”配音。这部电影在全国放映后,瞬间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南斯拉夫人民打击德国鬼子的画面给国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紧接着在中国公映的《桥》中,巴塔扮演游击队少校“老虎”,再次风靡全国。片中插曲《啊!朋友再见》更是唱遍中国的大街小巷。

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公映后不久,巴塔受中国文化部的邀请,随南斯拉夫电影代表团第一次来到中国。此后他先后访问中国十多次,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欢迎。令他印象最深的是1979年在上海“当我坐着的车队经过南京路时,看到路边站满了热情洋溢的欢迎队伍,这场面使我和我的夫人激动不已。虽然车上的中国工作人员再三劝我们不要下车,但人们的热情还是吸引着我走到了他们中间。在我下车的那一刻,人们突然安静了下来。但短短几秒钟后,他们突然以更高的热情呼喊着:‘瓦尔特、瓦尔特’!这个场面让我至今难忘。”

2005年,崔永元邀请巴塔来到中国做《电影传奇》,嘉宾还包括其他前南斯拉夫著名影人。崔永元曾经透露,这些前南斯拉夫电影人的境遇“有点凄凉”,在中国,“瓦尔特”们最爱买的东西是10元钱一条的纱巾,后来崔永元从家里拿了好多苏杭丝绸制品送给他们,他们很喜欢,但是还要买,“因为要回去送给朋友、亲戚。”

对于中国观众的厚爱,巴塔激动地说:“你们对我的喜爱程度超过了我国的人民,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会喜欢看一个这么丑陋的人演的电影呢?”

他最后一次来中国是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他以波黑馆的一名“宣传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现在现场(上图),让很多到场的观众激动不已。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