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科幻作家郝景芳新书不写科幻 挑战现实主义推自传体小说

2016-06-28 09:57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2016年6月28日讯,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携新书《生于一九八四》于前晚在书店与读者见面。《生于一九八四》不同于郝景芳以往的科幻作品,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这也是她首次尝试现实主义纯文学的长篇小说写作。

郝景芳

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携新书《生于一九八四》于前晚在书店与读者见面

1984年出生的郝景芳因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入围今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由于是继《三体》作者刘慈欣之后首度入围的中国作家,郝景芳的名字一夜间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新闻标题中。郝景芳的读者群体跨度极大,有年轻的科幻迷,也有参加工作的中年人,有稚嫩的高校学生,也有带着孩子的妈妈,这和郝景芳的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虽为作家,但郝景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又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智商理科生。郝景芳提到,自己目前就职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项目。

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位初为人母的80后辣妈,并且开设自己的公众号,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晴妈”。聊到育儿时她说,身为人母对自己的意义很大,耐心对待另一个生命的成长,对自我的成长和完善也有帮助。

谈及为何要写这本书时,郝景芳表示这是内心“焦虑”和“解决焦虑”的过程。她曾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压迫感,有来自同龄人的压力、有比较的焦虑,而这些的焦虑的根源是是她试图追寻的东西,于是她写下了这本小说。她希望找出自己可以依靠的东西,包括生活里的真实感受和身边人的感情。

很多人关心郝景芳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如何进行写作,这和郝景芳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郝景芳说,自己是那种“每天都写一点儿的写作者”。日常生活中常有想到的问题,她靠写作来抒发,写作也成为她缓解焦虑的方式,也正是靠着这种高度的自律和勤奋,她才得以一连出版多部作品,并在多个领域有所收获。

因郝景芳平时不愿接受媒体采访,同为80后科幻作家、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陈楸帆被称为郝景芳的新闻发言人。陈楸帆用“人淡如菊”来形容景芳,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郝景芳异常低调,入围雨果奖后知名度提升,她仍旧过着自己的生活,尽量不让名声打扰到自己。身为人母,同时做着一份强度不轻的工作,她的写作时间都是靠自己见缝插针挤出来的,“因为晚上要照顾宝宝,我会挤出清晨的时间用于写作”。

《生于一九八四》不同于郝景芳以往的科幻作品,而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郝景芳对于纯现实文字的尝试。这本书最初写于2014年,2015年初和秋天做过两次全面修改,11月正式定稿。这部自传体小说,主线是普通女孩的成长经历,副线是她的父亲从1984年起开始在世界各地的追寻,讲述了三十年过程中两代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选择。

《生于一九八四》讲述了女儿自小按部就班上学读书,生活平稳,却在面临人生方向选择的时刻感觉迷茫,试图从纷杂的现实中寻找自己,以及内心疑问的答案,经历了公务员生活、北漂生活、精神崩溃的痛苦,最终获得领悟,找到内心的清明安宁和立志从事的方向。小说集中于人的内心求索,在时代变换中寻找人的自我成长过程。

书里运用了部分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里的语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解决世界的问题,我们想解决自己的问题”,有些内容也与《一九八四》相关联,也显示了这本书的主题是“寻找自我”。

郝景芳的专业为天体物理,对于这样的困惑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一次访谈中,她提到宇宙,认为自己的写作不是谈宇宙本身,而是借宇宙谈如何看待生活。“人类不可能进行时光穿梭,我们活在当下,不是上一秒,不是下一秒,永远只是这一秒。人不需要苦苦思考如何旅行到下一秒,只要活过了这一秒,自然就到了下一秒。” 郝景芳说,我们生活在此刻的宇宙,这不仅仅是一句大白话,人世间的事同样如此,我们只能活在当下。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陈梦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