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蒋家后人珍藏《蒋光鼐像》 英雄与艺术的光芒

2016-07-21 12:00 编辑:TF006 来源:作者

1932年淞沪抗战打响之后,上海的大街小巷张贴着蒋兆和所绘蒋光鼐与蔡廷锴两位将军的画像,用来鼓舞军民的抗战士气。那时,蒋建国还没有出生,等他长大后,才了解到画像背后,父亲蒋光鼐那段光荣的抗战历史——蒋光鼐将军指挥19路军,以落后的装备和有限的兵力,力战三十三天,歼伤日军万余名,打响了中国正规军抵抗日寇侵略的第一枪。

作者 蒋代平


21_调整大小

《蒋光鼐像》 蒋兆和

两张将军画像曾由上海良友公司大量印刷成八开宣传品,在印刷品的背面,还印有将军的小传。在蒋光鼐画像的小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大战开始,蒋光鼐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暨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力保疆土,誓死卫国,鏖战月余,杀敌无算。造成中国‘甲午’以来抗暴却敌之第一页光荣历史,举世无不知有其人焉。”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一名记者在报刊上撰文说:“当民国二十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中日战争的时候,市上流行一张彩色画片,画的是抗日英雄十九路军蔡廷锴将军(与蒋光鼐将军)的油画肖像,据说中国的画片销数最广的记录,这历史上颇有价值的画片的原作者,便是这位蒋兆和先生。”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记述,延安的窑洞中也有蒋光鼐的画像。

在此之后几十年,几乎没有人再见过曾经流行过的将军画片。70年代末期,当时还很年轻的画家杨力舟先生(后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给父亲带来了惊喜——他在旧书摊上发现当年良友印制的蔡、蒋两位将军的油画像画片,当即买下,送给了父亲。病中的父亲激动万分:“我总算有了已佚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曾偶遇蔡将军,便问起画像一事,不料蔡将军遗憾地说:“战争年代哪有条件保存画,早不知哪里去了”。父亲生前更不知道,蒋光鼐将军画像原作尚存于世。

据蒋建国先生介绍,1934年初“闽变”失败后,父亲蒋光鼐避居香港,此画曾在家中悬挂。1941年末日军占领香港,家人撤离,匆忙中将此画藏于顶棚之上。后来姐姐定闽从韶关出发,冒险通过封锁线,潜入香港九龙家中取回。广州解放前带到香港,后由姐姐带到美国加州,“所以这幅蒋光鼐画像保存到现在很不容易。这幅画经历了84年,这84年的经历,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

在纪念蒋光鼐诞辰100周年的1988年,这幅画像从美国送到北京,回归故土,并在1994年纪念蒋兆和诞辰90周年展览,2014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展时,得到蒋光鼐家属的大力支持,对外展出。特别是2015年,当国家博物馆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文艺与抗战展”时,我又见到了这幅蒋光鼐油画像。看到画像的威武英姿,肃然起敬,如同听到了当年报纸上的抗战誓言:“天下兴亡,匹夫有则,只有以我们爱国热血染成我们最后一片光荣的历史。只有把我们殉国精神葬在四万万未死的人们心坎里,我们没有回顾,我们不管成败利钝,一刀一枪,死而后已!”

父亲曾给我们讲述当年的创作将军画像的经历,在南翔的临时指挥所,只有一个课桌一步电话机,蔡将军一边指挥,他一边画,用了三天时间,完成《蔡廷锴像》。在另一间办公室,完成了《蒋光鼐像》。将军的英勇抗战精神,与28岁的画家激情万丈,成就了这两幅作品。也正是那次战场画像的经历,看到誓死抗战的官兵,日军飞机的轰炸,轰炸之后的惨状,难民的流离……让他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6年7月1日,蒋家后人将家中珍藏的《蒋光鼐像》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作品有了它最好的归宿,祝愿它永远放射着英雄的光芒,艺术的光芒。(作者系蒋兆和先生之女)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