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土耳军肃清政变后 是否会向着政教合一狂奔而去?

2016-07-26 12:00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7月16日,土耳其上了头条——发生军事政变!政变未遂,总统埃尔多安重新控制局势。众所周知,埃尔多安一直主张让宗教主导政治,这次肃清政变后,土耳其这个原本最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是否会向着政教合一狂奔而去?这是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

作者  孙炎


tuerqi2_副本

帕尔加马古城遗址

1.斑斓土耳其

去年秋天,我和朋友在土耳其旅行了将近20天。有幸亲眼看到、亲自感受到那个斑斓世俗而快乐的土耳其。

土耳其纵贯古希腊、古罗马、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世俗的土耳其共和国,绝对是历史悠久;加上又横跨亚欧两个大洲,汲取着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的文明精华,文化厚重而又多彩。伊斯坦布尔承载了1500年风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气势恢宏的蓝色清真寺、贝尔加马和以弗所的古代希腊罗马大都市的残垣断壁、费特希耶如诗如画的地中海美景、卡帕多西亚基督徒挖的深达8层的地下城市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灵烟囱……所有这些,都让酷爱历史又钟情于文化的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

土耳其人的热情、友善与助人,更让我们一路上都感觉暖暖的,有时甚至感觉热辣辣的。

那个傍晚,在贝尔加马郊外,我们错过了末班车,手足无措中,一对夫妇决定开车送我们去市区。车小,他们只能把老父亲先留在荒无一人的郊外。这家三口都不会讲英语,但从老人的手势和神情语气,我们能感觉到,他应该在说先送客人,不用担心我。还有一次,一个小伙子花了一个多钟头帮迷路的我们寻找住处,中途向一位坐在门外晒太阳的老者打听时,这家的老太太还给我们每人端来一杯土耳其红茶,那自然的神情好像我们是来串门的亲朋好友。一路上,长途跋涉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再掉头走自己路的好心人,有很多很多。

但是,去年10月10日,在我回到北京的当天,还沉浸在美好温馨的回忆中时,安卡拉就发生了大爆炸,有近百人遇难!那以后,土耳其的暴力事件就接连不断,今天这个机场爆了,明天那个广场炸了。政府似乎还嫌国际关注度不够,居然主动击落了俄罗斯的战机,被网民称为“作死小能手”。不过一向强硬的“普京大帝”,除了震怒,这次似乎也没啥实际行动,让等着看热闹的闲人们颇为失望。

前些天,在长江抗洪和南海仲裁的持续冲击下,在英国退欧更换首相和法国尼斯恐袭事件的猛烈挤压下,土耳其似乎有些淡出人们的视线。但7月16日早上起来,我发现土耳其又上了头条——发生军事政变!

政变发生后埃尔多安总统呼吁大家走上街头去阻拦军车和坦克,这着实让我震惊。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让手无寸铁的百姓去当人体盾牌,这太卑鄙也太残忍了。但埃尔多安赌赢了,士兵几乎没有开枪,可政府和上街的平民对这些出于人道没有开枪而且已经放下武器的士兵,却没有一点人道,街头的殴打和残杀,逮捕后的虐待与凌辱,都只能用野蛮残忍来形容。何况在任何国家,士兵都只是服从命令,有些甚至可能真的如他们所说以为是来参加演习的。我不知道政变是不是埃尔多安的自导自演,但事后进行的大清洗确实来得太猛烈了。如果政变真的有那么多人,尤其是军队高官和政府要员在背后支持,怎么可能转眼就被镇压下去?

这场政变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我这个小人物能搞明白的。但对昔日土耳其的思念,却来得那么真真切切。

hunsha_副本

土耳其年轻人穿着西式婚纱去拍照/靳忠琴 摄

2.世俗并快乐

去年秋天我看到的土耳其,一片平静、一派祥和。

虽然相当比例的土耳其人是穆斯林,但他们并不严苛死板,平时工作,工作之余甚至工作间歇,聊聊天、喝喝茶,很是悠闲。土耳其不禁酒,兑了水就变成乳白色的“狮子奶”烈酒还是他们的骄傲。有一次我去一个当地人的露天酒吧,穿着T恤的姑娘小伙一起开心地喝酒聊天,跟西方国家毫无二致。

在这里,圆顶的清真寺随处可见,但很少听到一日五次召唤信徒去礼拜的宣呼声。清真寺里男人虔诚地做着礼拜,隔离带外的游客兴奋地参观拍照,女游客只需用免费提供的布料遮住头发和胳膊腿儿就行。裹长袍戴头巾的女人很多,但短袖配短裙的也不在少数,偶尔还能见到穿背心或超短裙的,黑袍黑纱捂得只能看到两只眼睛的女人,只在旅游景点能看到,我怀疑她们都是“外国人”。

即使那些穿长袍戴头巾的女人,看上去也并非我之前想象的唯唯诺诺,低男人一等;她们的丈夫,似乎也不是我之前认为的那样满脑子大男子主义,根本不尊重、不珍惜自己的妻子。在伊斯坦布尔新王宫外,我看到一个穿着嫩粉上衣戴着嫩粉头巾的年轻女人和她穿着“情侣色”T恤的丈夫,伸着剪刀手在拍恩爱照。他们如此鲜亮的打扮,比那些露肩的西方游客还抢眼。在卡帕多西亚的山间小路上,一个男人始终紧紧搂着穿黑长袍戴黑头巾的妻子,好像一松手她会飘走似的,时不时还要来张自拍。那份亲昵,欧美大街上也不过如此。妻子也拿着手机,看来她有自己的生活与朋友圈。

当然,土耳其肯定也有保守的一面。我住过的所有旅店,去过的所有餐厅和商店,工作人员基本都是男性。只有银行、机场这类政府机构才有女职员的靓影。长途汽车上,陌生男女甚至不能坐在一起。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它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在这里,很多异教的遗迹能够保存下来,至少没有多少大规模的蓄意破坏。

那个黄昏,在塞尔丘克小镇,我站在上古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女神庙仅剩的一根石柱旁,前方山坡的右侧,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时期修建的圣约翰大教堂的残迹,左侧咫尺之遥的是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拔地而起的伊莎贝清真寺;在它们后面的山顶,是把史前经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奥斯曼帝国的沧桑都默默收藏其中的阿亚索鲁克城堡。八千年的斗转星移,八千年的辉煌与没落,就这样被不动声色地包容在目光所及的一小片区域!

在伊斯坦布尔的索菲娅大教堂里,我抬头望到巨大的圣母子像的那一刹那,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不要误会,我既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天主教徒,让我如此动情的,是不同宗教之间的包容,至少是宽容。索菲娅大教堂建于5世纪,它能在风雨中屹立至今,要感谢东罗马帝国的精心保护与修葺,也要感谢后来入主这里的穆斯林的开明与大度。想想阿富汗的两尊巴米扬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一尊凿于5世纪。它们深藏在遥远的山区石窟里,远离尘嚣,与世无争,但还是被狂热的塔利班分子摧毁。而15世纪攻占伊斯坦布尔(当时叫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苏丹,却非常珍爱索菲娅大教堂,只是把它改造成清真寺,没有破坏格局,甚至连基督教题材的马赛克壁画也只是用涂料盖住而已。现在人们把涂料剥去,这些珍贵的壁画就重见天日了。土耳其所有的清真寺都是免费参观的,但已经辟为博物馆的索菲娅大教堂要买门票,约合人民币60多元,着实不算便宜。但这笔钱我付得痛快,全凭土耳其人宗教上的宽容,我们才能领略这份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

土耳其人自己可能并没有想这么多,他们似乎更喜欢简单快乐地享受生活。

有一回走在主路旁的人行道上,忽然看到一只破旧的鞋子赫然躺在那里。我正诧异还算敬业的土耳其人怎么能任由如此刺眼的东西留在干干净净的路上,余光中找到了鞋的主人,一个正在吃午饭的清扫工。他盘着一条腿(因此只脱掉一只鞋)坐在矮矮的路基上,面前居然摆着四个碗碟,其中之一自然是红茶。看到我,他热情地打着招呼,还比划着要不要坐下来一起喝一杯。

土耳其人爱喝茶,爱到让中国人都自愧弗如的地步。从豪华酒店里的客人,到路边聊天的小贩,甚至坐在公厕外面收费的劳苦大众,全都人手一杯土耳其红茶,用的是那种非常经典的土耳其小茶杯。但我一直不明白,他们每人每天平均要喝10杯以上的红茶,为什么不换个大杯子,省得一次次地倒!人多的地方,还能看到茶水小贩,背着个大壶,腰间托盘里摆着几杯茶。可惜现在用的多半是一次性塑料杯,方便卫生可影响情调。

那次走出伊斯坦布尔新王宫,旁边停着好几辆警车,一眼看过去气势汹汹的,但仔细再看,警车中间摆着张桌子,三个警察伯伯正坐在那里悠闲地喝着茶。那情景有些不协调但很温馨,让刚到土耳其的我,忍不住试着挥挥手,他们也一起笑着冲我招手。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