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餐桌上的人文之旅:菠菜,在唐代是权贵才能吃的稀有蔬菜

2016-08-19 12:00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我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旅行时吃过好几次菠菜,比如用当地的细面将菠菜、羊肉、奶酪为配料的馅包起来烤成的饼,菠菜作为点缀的鱼柳汤,后来在西西里也吃过菠菜馅的饺子、配菠菜的意面。

作者 周文翰


菠菜手绘图谱_调整大小

菠菜手绘图谱

据说827年“撒拉逊人”——意为“东方人”,当时欧洲人以此称呼所有西亚与北非的穆斯林——把菠菜从阿拉伯地区传入西西里,这里的人是最早尝试吃这种绿油油蔬菜的欧洲人,此后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北非摩尔人也把菠菜传入安达鲁西亚地区,至今这里很多烤、煮、腌菜的方法还可以追溯到阿拉伯那里。

菠菜传入法国则要到14世纪以后,让它在贵族中流行则要归功于16世纪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她出身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因为菠菜首先从西亚传入西西里和意大利,估计小时候就喜欢吃菠菜,她嫁到法国后也把这一爱好带入法国宫廷,引起巴黎餐饮界的跟风,至今法国一些南欧风格的菜式都称为“佛罗伦萨式”。

这位王后从当时经济发达,讲究享受、艺术、餐饮的早熟文明城邦佛罗伦萨来到巴黎,推动了当时还显得粗陋的法国宫廷文化的革新。那时候法国贵族在宴席上用刀切出肉块后直接用手抓起来送到嘴里,是她带来了意大利率先使用的餐叉,如此文雅的吃法开始还被粗鲁的巴黎人嘲笑。据说她还在宫廷实行腰围管理,要求侍女的腰围不能肥大,带动了细腰在欧洲王室的流行。

菠菜(学名:Spinacia oleracea)原产亚洲南部和中部,土耳其东部至今还有野生菠菜分布。可能是伊朗这一地区的人最早人工栽培,至今这以地区的人也常吃蔬菜。菠菜可能很早就传播到中亚、印度,在印度常能吃到菠菜做的东西,比如印度北部流行一种碎菠菜酸奶,也有菠菜作为配菜的咖喱饭。

菠菜传入中国的历史要比进入南欧早,公元647年唐太宗时期王玄策出使天竺归来时,泥婆罗国(今天尼泊尔)国王那拉提波遣使入献从西域菠薐国(现在的西亚波斯一带)传入的波棱菜,这可能是对梵语、印度语名称的音译,后来也称为酢菜、浑提葱。唐诗人刘禹锡所著《嘉话录》则云:“菠薐,本西国中种,自颇陵国将其子来。今讹为菠薐,盖颇陵之转声也。” 道教方士认为它可以“解酒毒”,“服丹石之人食之佳”,似乎是可以减轻吃汞化合物带来的肠胃不适。因为菜叶青翠,根部鲜红,菠菜又叫“红嘴绿鹦哥”、赤根菜、鹦鹉菜。元代已知菠菜出在波斯,到明代干脆就称作“波斯草”了,直到现在仍是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

在唐代这是权贵才能吃的稀有蔬菜,《唐六典》称皇宫内有一道面点是将菠菜氽熟捣烂和入面中,然后加工成面条,在朝会宴饮的时候赏赐给九品以上官员食用。之后大概就在南北各地流行开来,尤其是在北方,秋末早春时分其他蔬菜很难生长,菠菜是极少数人们可以吃的绿叶菜,苏东坡曾称赞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薐如铁甲”。如今菜市场中有各地最新鲜的蔬菜水果,时令不再成为多大的限制,让许多吃喝行为少了物以稀为贵、以时令为贵的乐趣,所谓“品味”就要找其他的象征行为表达了。

我小时候也常吃菠菜,就清炒、凉拌两种做法。炒熟的菠菜太绵软,还有一种淡淡的土腥味,我不太喜欢。凉拌的“果仁菠菜”则是我的最爱,凡进入西北风味的餐馆必点这一道小菜。

当代人对蔬菜的口味常常受到“营养学知识”的影响,比如有人主张多吃菠菜,因为里面含铁元素、维生素A较多,后来报纸上有膳食学家认为菠菜中的草酸含量较多,影响体内钙的吸收,好像对菠菜的利用影响挺大的,很多人因此不吃菠菜。几十年前欧美发生过类似的故事,1931年诞生的漫画人物“大力水手波佩”吃一罐菠菜罐头立刻就力大无穷,这似乎是对当时的健康饮食潮流的夸张表现,当时有营养学家认为这种绿色蔬菜中含有各种营养素尤其是铁元素、维生素A等。可是物极必反,几年后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小歌星》中主角就很讨厌父母劝说要吃的这种绿菜,小孩子们还是更喜欢糖和巧克力这类甜食。

往大了说,其实任何一种蔬菜、蔬果中都含有多种成分,对人的好坏作用也要结合各种成分的数量、比例以及与整体饮食、身体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但是某些商家、广告公司、专家学者常常笼统只宣传其中一种成分如何突出、对人如何有益,好像只要多吃这种东西就万事大吉,对这种推广惯技,老人、小孩往往中招,其实大可一笑而过,多数人饮食只需要把蔬菜、水果、肉食、主食几大类的配比弄合适了就好,没必要刻意追求补着补那的。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