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李安新作票房没跟上口碑 比利·林恩表现不如《奇异博士》

2016-11-14 11:48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2016年11月14日讯,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还未上映,就已经靠120帧/4K/3D的全新技术挑起了影迷的好奇心。但从首周的票房表现来看,普通观众对新技术似乎没有那么追捧,虽然8045万的首周票房成绩超过了同期上映的新片,但却未能撼动漫威大片《奇异博士》的票房冠军位置。在炫目的特技和高清的画面两种技术之间,观众还是选择了前者。

%e5%89%af%e6%9c%ac1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还未上映,就已经靠120帧/4K/3D的全新技术挑起了影迷的好奇心

靠着李安一贯的品牌效应和首映媒体的一致好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周五一上映就以近30%的排片获得了影院的大力支持,但最终首日2625万的成绩并不算亮眼,反而被排片第二的《奇异博士》反超,上座率甚至不及日本动画《航海王之黄金城》和国产片《外公芳龄38》。首映日的不温不火直接导致了周末两天的排片下滑,周六、日连续两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单日票房连《奇异博士》的一半都不到,而后者已经上映了两周。

回想4年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虽然映前并没有被广泛看好,却凭借超高口碑一路票房坚挺,即使面对《王的盛宴》和《1942》的夹击,最终仍拿下5.7亿票房。如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虽然口碑不俗,却恐怕仍难以复制《少年派》的逆袭之路。这一方面是由于新技术带来的改变并不如《奇异博士》这样的视效大片那么吸引眼球,另一方面,从内容来看,美国大兵、伊拉克战争、橄榄球赛场……这些关键词对国内观众吸引力不足。整部电影注重刻画人物内心,缺少强烈的戏剧冲突,不像《少年派》能在故事和视效两方面都给观众带来“奇幻”的观影体验。

影评人李星文认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压不住《奇异博士》,观众还是享受熟悉的视觉美味,而不投入打了折的技术创新——120帧买不到票。”由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映前把宣传的焦点放在了120帧/4K/3D的新技术突破上,而全国真正能放映该格式的仅有北京和上海的两家影厅,所以对全国大部分观众来说,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60帧、2K甚至24帧的普通版本,这也让影迷的热情略有降温。

与“低配版”上座率低相对应的是,120帧/4K/3D版本火到一票难求。北京博纳影城悠唐店2号厅是北京唯一一家可以放映最高格式的影厅,该厅全天循环播放8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但由于座位仅250个,远远不能满足京城文艺青年们的需求,售票大厅排起了长龙,黄牛党也伺机出动。一位观看晚上十点场的观众在朋友圈惊呼,影厅的热闹程度堪比“春运”,虽然票价高达320元,但她看完电影后告诉记者:“非常喜欢,物有所值,就当是尝鲜价。”

记者了解到,目前博纳影城的官方APP已经开通《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预售通道,“淘票票”也启动了线上预售,想要“尝鲜”的观众大可不必到现场苦苦等待。在首个周末的热度过去之后,记者查询发现,本周的大部分场次仍有不少余票,只是好座位已经被抢购一空。

虽然整体票房并不亮眼,但国内观众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仍给出了高度认可。影评类网站豆瓣上,该片评分在映前基础上一路上扬,目前已冲至8.5分。支持李安的观众表示:“李安用自己深沉的东方哲学,拍了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和少年派一样的悲天悯人,就那几下,招招致命。”新片中蕴含的多层次内涵也引发了网友的解读热潮:“我从这部前所未有真实感的电影里却看出了李安特有的柔软。李安既不是在描绘战争,也不是反战,他似乎想告诉人们无论战争是否有争议,这些士兵的人生已经被彻底改变。”“一个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片中的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视角理解战争,但李安只展现,不解释,这中间藏着导演的深思熟虑。”

关注技术的观众则分为两派,享受派高呼:“再也不会说我讨厌3D了!以后的3D都请这样拍!”质疑派则认为:“120帧、4K让一切都纤毫毕见,但这种‘真实’更像是显微镜下的真实,剔除了电影独到的质感。电影故事本身有可解读的空间,但这次作为主要噱头的技术并非多么令人惊艳。为了技术还是损失了不少东西。”

快评

120帧不是看懂李安的唯一选择

最近好多朋友问我,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不是一定要去看120帧的版本?这个问题很难用一句话来回答。我知道,对于大多数刚刚过完双11的人来说,一张三百元左右的电影票,确实让人不得不犹豫一下。那就让我先说说120帧版本的真实观影感受吧。

120帧/4K/3D,是李安这次在新片中所开创的全新电影技术。抛开抽象的名词阐释,新技术给我带来的直观感受是:清晰、明亮、身临其境。有人说这种感觉就像是近视患者第一次戴上眼镜时,所看到的无比真实的世界。也有人说,这更像是在电影院里看高清电视转播。清晰到什么程度呢?皮肤下的毛细血管,眼球里的红血丝,哭泣时嘴角肌肉的微微颤抖,甚至无意中飞过镜头前的一只苍蝇,都能被你敏锐地捕捉到。3D的立体效果也超越了以往的电影,当镜头对准中场演出的主角时,你仍可以看清楚坐在体育场后排观众的表情。简而言之,电影带给观众的信息量成倍地放大了,而这种放大不仅是数字意义上的放大,它似乎打破了影片和观众之间的那一道银幕,让观众得以真正的走进电影,和人物一起去感受并经历同样的故事。

当然有影评人会说,我们看电影,最终看的还是故事,而不是技术。李安在这一点上恰恰给出了完美的答卷。抛开120帧的技术,电影本身带给人的震撼和思考,仍然让走出电影院的我久久不能平复。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述了一个19岁的美国新兵,在伊拉克战场上成为战斗英雄后,回到国内在赛场上参加巡回宣传的故事。虽然是战争题材,但李安并没有用太多的大场面去描写战争,而是把镜头更多地聚焦于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身处烟火四射、美女如云的秀场,画面却不断闪回战火纷飞、危机四伏的战场,巨大的反差不断冲击着比利·林恩的内心,也冲击着观众的感官。

或许有人觉得这个故事太过平淡,没有什么戏剧性。事实上,这确实不是一个特别适合搬上大银幕的故事,因为它讲述的,仅仅是一个美国大兵经历残酷战争后的心理变化。所有的故事,仅仅发生在一天之内。但恰恰是这样一个故事,让李安的新技术找到了落脚点。讲一个复杂的故事对他来说已经没有挑战性了,这一次,李安要挑战的是挖掘人物的内心,让观众透过镜头直视灵魂。所以他才毫不吝啬地一次又一次把镜头推到比利·林恩的脸部特写上。看到他动心,观众随之心跳;看到他哭泣,观众为之流泪。影片还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让观众和人物的内心靠得更近。有一场比利·林恩在伊拉克街头日常巡逻的戏,观众跟随他的视角,不停地审视周边每一张陌生的面孔,紧张的氛围,让我似乎感觉到自己和比利·林恩一样,随时都有扣动扳机的冲动。

有观众说这是一部反战片。因为它让人直面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内心所带来的巨大创伤。也有观众说,这是一部在歌颂战争的电影。因为影片结尾,比利·林恩还是选择了回归战场。但我觉得,李安想说的并不是战争本身。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李安关注的,仍然是个体的命运和选择。正如在《色·戒》中,王佳芝不顾民族大义放走易先生,是出于一个爱情中的女性的选择;比利·林恩在选择回到伤痕累累的战场时,想到的也根本不是什么保家卫国。

电影透过比利·林恩的视角,展示了美国各个阶层对待战争的态度。在普通民众眼中,他是让人崇拜的战斗英雄;在商人眼中,他是为国家攫取石油资源的战斗机器;在好莱坞片商眼中,他是一个可能创造巨大收益的电影原型;甚至在父母眼中,他也不过是在邻居面前引以为傲的一个谈资。唯一真正关心比利·林恩的是他的姐姐,但她的关心更多地是出于对弟弟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参军的内疚,至于比利·林恩究竟在战场上遭遇了怎样的冲击,她其实也无法真正理解。唯一能让比利·林恩感受到生活美好的,就是在赛场上一见钟情的拉拉队队员。但当他真的动念想要为对方离开战场时,才发现这个女孩儿和其余各色路人并无区别,在她的心目中,比利·林恩的魅力也仅仅来源于“战斗英雄”这四个字而已。最终,他选择坚定地回到战场,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大义,也不是为了什么个人信仰,仅仅是因为,这里有一帮可以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友,这里可以给他作为一个人基本的尊严。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北美上映后口碑并不好。这或许是因为李安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们长期以来树立的美国英雄形象和打鸡血的爱国主义,甚至对美国主流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进行了一番无情的嘲讽。正如最后大兵们半开玩笑所说的,“回到战场吧,至少比这里(美国)安全。”

这样的选择究竟是对是错?李安并没有给出答案,他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观众。究竟是战争太糟糕,还是生活本身就这么糟糕?我们如何才能在洞悉这一切痛苦后,勇敢地生活下去?归根到底,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120帧当然是欣赏李安新片的最好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相信即使是24帧的格式,也仍然不妨碍你看懂李安。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李俐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