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付秀莹最新长篇《陌上》出版 美女作家怎样写“乡土”

2016-11-17 12:00 编辑:TF006 来源:作者

十月底,70后实力派作家付秀莹的最新长篇《陌上》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付秀莹通过这部作品书写了自己对于当下新农村生活以及时代问题的思考。

作者 陈梦溪


22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陌上》以华北平原一个村庄为背景,采用散点透视的笔法,试图勾勒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那些乡村的女性站在命运的风口,任时代风潮裹挟而去。翠台姐妹、婆媳间的家长里短,喜针、小鸾们夫妇间的恩爱情仇,渗透着的是对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和坚守;香罗、望日莲等对外面和两性关系的新审视,则是对传统的逃逸;建信、大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则是重建乡村秩序过程中破与立的矛盾,也是纠缠。她们内心的辗转、跌宕和进退失据,都得到细腻的描绘和呈现,而笔底则始终鼓荡着生命隐秘的呼啸风声。在这个时代,一个乡村妇人的心灵风暴,并不比都市女性简略,甚至更加丰富。

作家曹文轩提出,付秀莹的写作别具一格、气象非凡。“付秀莹文体”既是现代文学史的一脉相承,又是她富有灵性的个人创造。在一个失去风景的时代,阅读她的作品,我们随时可以与风景相遇。他认为,芳村几乎就是整个的中国农村,是中国农村的缩影,甚至更大,大到整个人类社会。芳村将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经典空间,一个文学研究的题目,说不准多少年后还会成为社会学家研究乡土中国的一份可以触摸的活的历史档案。

贺绍俊认为,付秀莹的小说是有她的精神世界,她的精神世界就是她的故乡,就是对乡村伦理精神的缅怀。可贵的是,她不是守旧式的缅怀,不是把乡村伦理作为逝去的旧的东西去缅怀,而是看到乡村伦理精神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即使是写城市生活,她也写出了我们城市里面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纠葛,写得非常微妙。所以,她在今天的小说创作中是非常独特的,非常值得坚持的。“从付秀莹描述的乡村秩序背后跳动不安的灵魂,体会到人性是多么的美丽,又是多么的富有生命力。而这正是付秀莹小说的精神价值。”

付秀莹坦言,“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情感饱满的人,这是天性。对于生命中那一段亲爱的岁月,我无法做到不动声色。那个遥远的村庄,那大片的田野,那条村路,那个院落,里面盛放着我太多的记忆。隔着重重光阴,当我一遍一遍通过文字的小径,重新回到过去,回到我的亲人们身旁时,我丢盔弃甲,放下了全部的伪装。我的抒情是真挚的,即便是矫情,也是真挚的矫情。这个时候,除了内心,我什么都不在乎”。但对付秀莹而言,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她首先并且最终关注的是生活其中的“人”,“他们在城市和乡村中的命运,在命运中的跌宕和辗转,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展现的人性,人性中那些明处和暗处,那些幽微的,隐秘的,曲折的,明暗交错的部分,我对这些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陌上》一书是付秀莹文学版图中“芳村”的整体亮相,也绘制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斑驳面影。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体认,对中国女性的经验与情感的敏锐捕捉,对传统中国美学的全新探索,小说不仅藉此展露出了独特生动的个体生命体验,而且揭示出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密码。本书甫一问世,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反响热烈。有评论家称《陌上》是“中国当下乡村世界的精神列传”。

评论家李敬泽评价说:“行于陌上,看次第花开,付秀莹好一副白描手眼。天下事,犹未定,风云只在女人眉头心头之间。温婉情怀,曲尽万般滋味,见天地,见世道人心。”著名作家刘庆邦也称赞道:“付秀莹的文字是心灵化的。她喜欢探究心灵的奥秘,愿意捕捉和描摹人物内心汹涌的风景和起伏的潮汐。从付秀莹的小说中随意截取一段文字,我们都能看出,那些文字在付秀莹心灵的土壤里培育过,一一打上了她心灵的烙印。”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