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老舍《四世同堂》“更新”了!小羊圈胡同还有哪些新故事

2016-11-25 11:41 编辑:TF008 来源:网络

今年十月,千年《论语》“更新”的新闻才刚刚震撼了民众,一个月之后,老舍先生后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四世同堂》也“更新”了,从现通行本的100段(一段同一章),到新发现版本的103段,足足多出三段来。今年恰逢老舍先生辞世五十周年,这个新发现,也算得一份最好最惊喜的纪念。

作者 张玉瑶


%e8%80%81%e8%88%8d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文革”期间,《四世同堂》手稿散佚,中文版本就此成为残本,成了现代文学史上莫大的遗憾。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小说代表作,通过写“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在抗战时期的遭遇,展现了中国人坚韧不屈的精神,也是一幅老北京市井平民生活的风情画。老舍很早就规划好了这部作品,按照他在1945年写的序,《四世同堂》将是一部百万余言的煌煌大著,分《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分,第一部分长三十四段,后两部分均长三十三段,共合一百段。

1944年11月,《惶惑》开始在重庆《扫荡报》“扫荡”副刊连载,至1945年9月止,1946年先后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和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偷生》也写于重庆,于1945年5月至12月在《世界日报》“明珠”副刊连载,并在1946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推出单行本;而《饥荒》则命途多舛,它是老舍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旅美期间在纽约写完的,并于1950年5月至1951年1月在上海《小说》月刊上连载。然而,尽管原稿在1949年就已全部完成,不知为何却只连载到20段(总第87段)就“停更”了,留下一个有点没头没脑的“尾巴”。“文革”期间,不幸手稿散佚,《四世同堂》的中文版本就此成为残本,成了现代文学史上莫大的遗憾。

%e5%9b%9b%e4%b8%96%e5%90%8c%e5%a0%82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今年恰逢老舍先生辞世五十周年,“更新”的《四世同堂》是最好最惊喜的纪念。

好在1951年,《四世同堂》曾以“黄色风暴”(Yellow Storm)为译名,由美国哈考特出版社出版了节译本,译者为浦爱德女士(Ida Pruitt,又译艾达·普鲁伊德)。1982年,马宗融先生的女儿马小弥根据这一英译本回译出了《饥荒》的最后13段,方才补齐为100段。这次“更新”,也成了当时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种种资料也显示,英译本《黄色风暴》在出版前曾遭编辑大幅删改,丢失了很多丰富的内容。

没想到,三十余年后,受赐于学者和研究人员孜孜不倦、持续进行的史料钩沉工作,《四世同堂》的“更新”再次启动。201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在哈佛大学的施莱辛格图书馆里发现了浦译《四世同堂》原稿,不仅足足多出三段,还有着更加充沛完整的情节。在仔细研读了老舍的语言风格之后,赵武平又将《饥荒》的遗失原稿回译为中文,将于明年一月刊发在《收获》杂志上,之后将由“活字文化”公司出版全本。《收获》主编程永新表示,“我拿到译稿,就知道赵武平先生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

功德无量,并非过誉。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版本问题向来极为重要,不同版本的差别,足以呈现作者在不同年代不同阶段的思想结构与意识形态,方能窥见其全貌;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能够读到经由作者之手的尽善尽美的文本。从这些意义上说,这次“更新”相当珍贵,亦能让我们以更接近的姿态,重返老舍和他笔下的北京城。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