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国粹文化艺术传承与发扬 天桥老艺人的曲艺课堂

2016-12-05 11:34 编辑:TF006 来源:网络

2016年12月5日讯,“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每个周六下午,天桥一间活动室里,都会传来孩子们苦练曲艺的声音——快板、相声、数来宝……孩子们学得是不亦乐乎,老师也教得高兴。孩子们的老师是毛众——一位67岁的天桥老艺人,每个周六他都率领一帮徒弟在这儿等候来学曲艺的孩子们。这是由红爹之家志愿服务队举办的“国粹文化艺术传承与发扬——相声班”活动,几十个孩子们到毛众工作室学曲艺都是免费的。

22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天桥老艺人的曲艺课堂

“天桥地区新的文化春天来了”

毛众是地地道道的天桥人,他的父母也是天桥的老艺人。“我父亲8岁就去学了杂技,后来因为身体不好才转学了文场,当了一魔术演员,母亲则一直是练杂技。”旧社会,毛众的父母在天桥靠卖艺为生,尝尽了世态炎凉,曾经发誓打死也不让儿女干这个行当。但是毛众还是坚定地喜欢上了这一行。

“当时父母都在春华园演出,我天天在台下看,也跟着叔叔大爷们学翻跟头、拿大顶,有时候台上还没张嘴呢,我已经把词儿说出来了。”看到毛众如此好学,那些曲艺行家们也都纷纷给他指点:“小子,应该这么唱!”毛众回忆当时的自己是“越学越喜欢,越喜欢就越想干这一行。”最后,毛众走上曲艺这条路。

地道的天桥人毛众对天桥一直情有独钟,“北京文化看南城,南城文化看天桥。”近年来天桥地区的好消息不断传来,这让毛众十分振奋——2011年10月28日,毛众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天桥演艺园区建设正式启动。他把自己关进房间,翻开老照片儿,“爸,妈,您二老听见儿子说的话了吗?咱天桥地区新的文化春天来了!”2013年,作为中轴线上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天桥历史文化景观重现,天桥近80年“看得见天,看不见桥”的历史终于结束。毛众看到这一场景,更是奋笔疾书写了一个节目《繁华硕果架金桥》。

不想过“老了就去晒太阳”的生活

毛众这个自称闲不住的天桥老艺人不想过“老了就去晒太阳”的生活,他说:“我太爱天桥这地界儿,爱天桥这文化,我要说、要唱,要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民俗文化传承下来。”

而天桥演艺园区建设正式启动给了他一个好机会。当时天桥社区虽然文化活动挺多,但是独独就缺了一个曲艺队。当时天桥社区主动找到毛众,希望他出山。而这也正合了毛众的心意——2011年11月1日,天桥社区曲艺队就火速成立了,毛众担任艺术指导。“来的基本上都是零基础的,唱也不会、说也不会、也没有舞台经验,我是一句一句地教,一个身段一个身段地示范。”

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毛众完成了一整套时长约90分钟的原创节目。之后,他们这些节目开始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并受到群众的欢迎。数来宝《北京精神老少赞》、天津快板《和谐小区我的家》、相声《梦寻天桥》,至今更是常演不衰。

毛众说,不仅是他,他接触到的不少天桥民俗文化传承人都希望把自己身上的那些绝活都传下去。因此,毛众不仅在自己的演艺团队中忙得团团转,周围的社区排演节目请他去指导,他也很乐意。“没有节目,我就没日没夜地写,都是正能量的,都是有时代特色的。”比如,他一曲竹骨数来宝《唱唱抗战北平那些事》唱出了中华儿女英勇奋战的不屈精神:“何基沣旅长一声令,官兵将士逞英豪,组成战地敢死队,一举夺回龙王庙……”

“他们肯学我就肯教”

正因为如此,当红爹之家的人找到毛众让他教孩子们曲艺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我每周都去给孩子们上课,我看见这些学曲艺的孩子特高兴,有他们天桥的艺术就能传下去了。”

毛众不仅亲自教孩子们,他带的徒弟们也加入了这个公益活动。曹国卿是毛众的得意弟子,以前从事建筑工作,自称自己以前上台发言都发怵,虽然爱好曲艺,但一直都感觉没有摸到门儿。师从毛众之后,曹国卿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以前说的相声不招人喜欢,“这相声里的包袱特别有讲究,你扔早了不响,你扔晚了人家观众都知道了,就是得把握那个劲儿。”曹国卿说,除了师傅领进门之外,这学曲艺还得苦练,“我刚开始学的时候像得了魔怔一样,坐公交车也嘀咕,上厕所时也嘀咕,有时候背词儿背得地铁都坐过了好几站。”现在,曹国卿也做了师傅,正把自己所学的都教给来学的孩子们。

郑建军则是毛众的一名女弟子,学说相声之前是北京印刷集团的工会副主席,她说自己爱上曲艺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每次我们集团有活动,找个唱歌、跳舞演员都好找,但就是找会曲艺的就特别难,我就想进这个圈子了解了解。”刚开始,郑建军是奔着创作来的,她就想写相声段子,因为家里人认为她缺乏幽默细胞,在台上逗乐不了观众。哪成想,毛众老师一见到郑建军就认定她能说相声,因为她有韧劲。“学曲艺就得有韧劲,而且她多年工会经历,语言底子还是有的。”毛众这么评价自己的女弟子。师从毛众之后,郑建军没多久就能登台演出了,“我家里人都觉得我快疯了,整天在家就是练,一个相声段子我得说给他们听数十遍,看他们的反应如何。”在通过家里人这道关之后,郑建军开始在传统相声中加一些自己的小创作。

现在曹国卿和郑建军已经是一对好的相声搭档,两个人一有空就来教孩子们。妮妮是班里公认的好苗子,上小学的她现在说起相声、打起快板来都有模有样。周围人都鼓励她说,将来要超过贾玲。妈妈一开始也很奇怪自己的女儿会喜欢说相声,后来想想也许是东北的基因。“我们东北人天生幽默,而且这孩子口才好,不怯场,在学校里还找过同学一起搭档说相声,两个人还尝试写过小段子。”妮妮不好意思地说,其实自己和同学写的段子是失败的,讲给其他同学听,大家都不乐。不过越挫越勇的妮妮自那之后就决定要好好学习说相声。经常跟着妈妈做公益活动的她结识了红爹之家的人,随后就每周六雷打不动到天桥学习说相声。妮妮说,现在她最重要的任务是将快板打好,以后学更多的曲艺,“我现在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打快板呢。”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毛众这些老师们感觉到学曲艺的孩子们思路变宽广了,“能面对几百人侃侃而谈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但是这些孩子全都能。”曹国卿则说,孩子们学了曲艺之后面对突发状况会更自如,“因为演出中要是忘了词儿,你得圆场。”妮妮的妈妈欣慰地说,学了曲艺之后,妮妮的学习成绩反而高了。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于建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