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北京的古寺弘业寺,不管是史料,还是民间,对此说法甚多,一直没有定论。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弘业寺与天宁寺有关:

  天宁寺乃北魏年间所建,最初的名称是光林寺。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该寺改名为弘业寺,及至唐开元年间,此庙又改为天王寺。这便是于今日天宁寺山门外所矗立之“唐代天王寺遗址”纪念碑之由来。再至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庙宇改名为大万安禅寺,到了元末,大万安寺遭遇兵火之灾,殿宇皆荡然无存,唯留下高塔一座。明洪武年间,燕王朱棣下令重修大万安寺。此后,古刹又于明正统年间、嘉靖三年(1524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及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度重修,正是在明正统年间,寺庙更名为天宁寺。

  除此之外,在房山、良乡的不少地方也提到弘业寺。我翻阅《房山县志》看到:“在县西三里高阜上(按:今塔已圮),土人呼其地曰塔岗,盖弘业寺塔也。”还有一篇文章说:“1985年在房山区城关镇洪寺村西发现一处弘业寺塔基遗址,现存塔基高一米,周围有辽代沟纹砖。”

香山法海寺里的“弘教禅林”石刻

 

  那么,弘业寺到底在北京的什么地方?它是天宁寺前身吗?经过梳理,笔者发现弘业寺并不是天宁寺的前身,弘业寺或许是如今香山法海寺的前身。

  根据史料记载,天宁寺的前身为天王寺,它和弘业寺是明代以前北京最有名的两座庙宇。翻遍史籍,发现将弘业寺看作天宁寺前身这种说法的根源在明代一本叫《长安客话》的书,书中的《天宁寺塔院》一节写道:“隋仁寿间幽州弘业寺建塔藏舍利即此,唐开元间改称天王寺。”此论一出,崇祯时期的《帝京景物略》也沿用此说,后来被清朝乾隆刻在石碑中,后又写在《日下旧闻考》中。为何这种说法不对呢?

  首先,史料记载,隋文帝时兴佛,他下令在全国造100座舍利塔(木塔)藏佛舍利,幽州弘业寺就是幽州这一区域被选中造塔藏舍利的唯一一座寺庙,诏书要求:“旧有山水寺所处”的地方,在“前山建塔”,而本州无寺的,在“清净处建塔”。

  根据唐代释道宣编撰的《神州塔传》记载,“隋仁寿间幽州弘业寺建塔藏舍利。”同样是释道宣编撰的《广弘明集》,则记载了弘业寺安置舍利具体日期:“仁寿二年分布舍利五十一州,建立灵塔。幽州志表云:三月二十六日于弘业寺安置舍利。”

  根据这些资料,我找到了应诏给幽州弘业寺送舍利的宝岩和尚的传略,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在《续高僧传·宝岩传》二十六卷记载:“仁寿下诏送舍利于本州弘业寺,即元魏孝文帝之所造也,旧号光林寺。”下面记述了弘业寺的地形地貌:“依峰带涧,面势高敞。自开皇来山恒倾摇,未曾休止,及按塔竟,山动止息。”天王寺(天宁寺)在“燕京右街”,哪里有山?这是证据之一。

  其次,1987年3月7日,房山城关办事处东坟村挖土时,出土一块唐代元和三年(808年)的《史光墓志》,其中记载:“弘业(寺)隋朝之古寺也。宝刹山立,仁祠洞开,佛事至大,待人弘阐”。从这个墓志中也能看出,弘业寺依山而立。这是证据之二。

  再有,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塔像中发现了一块辽代雕版印经的题记,文中记载:“(燕台)弘业寺释迦佛舍利塔主沙门智云书”,这则题记旁还有一处文字记载:“燕京右街天王寺沙门志延校刻”。这正好说明辽代时,弘业寺和天王寺是两座不同的寺庙,而且两者关系还非常好。两座寺庙的僧人,一个写经、一个校刻,留下这块雕版印经。这是证据之三。

  还有,元代的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卷八中有一则《燕京崇寿禅院故圆通大师朗公碑铭》,碑上记载,祖朗大师“姓李氏,蓟州渔阳人。九岁出家,礼燕京大圣安寺圆通国师为师。大定十三年京西弘业寺受具,至二十一年改弘业寺为大万安禅寺,有司承制,师充知事。”

  这则史料最珍贵,祖朗大师在“京西弘业寺”受的具足戒,这也明确点出了弘业寺的地点:京西。

  另外,这则碑文明确地告诉人们,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弘业寺改为“大万安禅寺”,这是一个重要信息,因为如今香山法海寺所在的这座山,在地图上仍然叫万安山,山下的桥叫万安桥,山下的村子叫万安里,而安葬着李大钊烈士的陵园就是“万安公墓”。这说明弘业寺与香山法海寺的深厚渊源。这是证据之四。

  因为弘业寺与香山法海寺的这种渊源,能否就此认定法海寺是弘业寺呢?目前没有确切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弘教寺,与香山法海寺有着直接的联系。弘业寺与弘教寺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是否为同一座寺庙,无从考证。

  元史记载,“泰定二年中书省言:养给军民必藉地利。世祖建大宣文弘教等寺,寺赐永业……”也就是说,元初有了弘教寺,到了元末明初,一庵和尚来弘教寺,在巨石上留下摩崖石刻:“弘教禅林”,而这块石刻至今完好地保存在香山法海寺里,可见明初这里还叫弘教寺。明代的一些资料中,又将这座寺庙称为法华寺,改名具体时间无考。

  清代咸丰年间的文人吴长元,根据清康熙年间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和清乾隆皇帝敕编的《日下旧闻考》两书,经过去芜存菁后编辑而成的《宸垣识略》,对法海寺做过考证,他为法海寺正名说:“法海寺、法华寺在万安山,二寺前后连署,相传为弘教寺遗址,本朝顺治十七年修建,改今名。”也就是说,弘教寺在清代前,逐渐演变为两座寺庙:法海寺和法华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这一带新建一座寺庙,取名“敕建万安山法海禅寺”。因为石景山还有一座法海寺,香山法海寺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北法海寺”。

  如今,历经变迁的香山法海寺修缮一新,成为香山一带颇为知名的建筑群。

(原标题:弘业寺如今在何处?)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家鼎 铁木伦

流程编辑:u017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