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周恩来总理正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外宾。这时,一位秘书急匆匆地走进来,将周总理请到会场门口,对总理耳语几句。

周总理听到了他殉职的消息,当场痛哭失声。

他叫郭永怀。

1957年

苏联同中国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

明确承诺向中国提供

原子弹数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然而就在1959年

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

撤走了全部在华的核工业专家

连一张图纸也没有留下

关键性技术的缺失

使得中国的核工业骤然间陷入瘫痪

在钱学森的推荐下

主抓原子弹研制的

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

主动登门拜访了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

两人关起门一聊就是三个小时

正是这次会面

将郭永怀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

紧紧联系在一起

郭永怀临危受命

出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

分管设计部

并出任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

组织力量开展

原子弹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

环境试验和引爆方式等

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郭永怀与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

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

共同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制最初的三大支柱

1962年

在指导原子弹研制的同时

郭永怀还受聘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参与导弹的技术攻关

此外在北京同步进行的

人造地球卫星项目

也依然离不开他

郭永怀一人

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

因此他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就是要频繁往返于各地

出于安全的考虑

周恩来总理多次叮嘱科学家们尽量不要坐飞机

但在郭永怀看来

飞机能节约很多时间

可以及时赶到每一个工作现场

他常对大家说:

“我搞了一辈子航空,不怕坐飞机。”

郭永怀最常乘坐的飞机型号是伊尔-14运输机

条件简陋 安全系数低

坐在上面更是颠簸难耐

在所有航班时段中

郭永怀永远首选夜航

在飞机上睡一觉

白天又可以照常工作

1968年12月4日

在数月攻坚之后

热核武器研制获得重大突破

为了不耽误研制进度

郭永怀决定当晚乘飞机赶回北京

参加第二天早晨的会议

当夜幕降临时

郭永怀从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赶到兰州

登上了飞机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

于12月5日凌晨到达北京西郊机场上空

当夜大雾弥漫 能见度很低

飞机下落过程中偏离了跑道

飞行员紧急将飞机向上拔升

然而机场高耸的铁丝网挂住了飞机的尾翼

机身顿时失去控制

向地面猛冲下去

机上人员除机长外 全部遇难

当人们赶到失事地点时

空气中散发着呛人的焦糊味

事故现场

人们辨认出了郭永怀的遗体

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

已经烧焦了大半

而令人不解的是

他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抱在一起

搜救人员奋力地将两具尸体分开

这时人们才赫然发现

郭永怀生前从不离手的那只公文包

就夹在两人的胸前

而公文包里的绝密资料完好无损

12月27日

也就是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

依据那份在飞机失事中保护下来的最新数据

中国第一枚热核武器试验成功

郭永怀为之付出生命的梦想终于实现

“胸中有誓深于海,愿将所学报祖国。”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郭永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在工作中以身殉职的科学家。

(原标题:得知他殉职的消息,周恩来总理失声痛哭……)

来源:CCTV国家记忆

流程编辑:TF01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