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42公里绿道项目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7月正式向市民开放。很多骑行爱好者赶去“尝鲜”,并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下骑行体验,其中出现不少差评。12月20日,记者实地走访,证实了骑行者集中反映的三类不足:路标不明确易迷路、部分路段路况糟糕、公园路段人车分流不到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骑行体验,甚至引发事故。

“越骑心里越没底儿”

路标箭头指向不明

北清路南北两侧,两块指示标识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本应引导骑友前往马路对面的标识牌,看起来却像引导骑友沿着道路前行。

12月20日,记者从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出发,一路向北,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之旅。可骑着骑着,惬意的心情逐渐被一种忐忑所笼罩:路上含混不清的绿道指路标识不仅不能指点迷津,反而让人误入歧途。

出了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记者骑车直插进贺新公园,目标太平郊野公园。这一段的绿道路标还算好找,指向也相对明确。可进入单家村东侧的林地,问题便出现了:眼前是一个丁字路口,路口的绿道路标显示由此左转通向霍营公园,右转则是太平郊野公园。根据官方信息显示,两者都位于绿道沿线,到底该往哪边走呢?

记者选择右转并继续骑行了大约1.5公里后,一块绿道地图立在路边。在地图上记者发现,图中代表“我的位置”的红点早已远离了绿道线路所在的路径,令人一时摸不着头脑。犹豫中顺着这条线路继续向前骑行,很快来到了太平庄中街。眼前机动车来来往往的景象让人怀疑:这还是绿道吗?四下寻找却不见绿道路标。记者只好向公园出入口的安保打听,这才知道,再往前已无绿道。“你往回骑到丁字路口向左转,或者直接顺着太平庄中街往西一直骑,就能回到绿道上了。”

找到正确的方向继续骑行来到霍营公园,才发现刚刚的遭遇只是个开始。在霍营公园北门,绿道路标指向明确,但顺着其所指的回南路,越骑心里越没底儿,这条回南路车流量很大,且没有非机动车道,更别提专用的骑行绿道了。沿着回南路向东骑了大约一公里后,记者发现自己已经钻进了魏窑村,和村民们打听骑行绿道的“下落”,却鲜有人知。

“这指路的箭头不会拐弯吗?或者加个说明也好啊?”查询骑行者在网上的评论,原来“入坑”的骑行者不在少数,“这一段最容易迷路”。记者后来才明白,出离霍营公园北门正确的骑行路线应该是穿过回南路向北骑行。然而由于标识不够明确,加之北侧绿道入口停满了机动车,一眼望去很难让人把眼前的路况和骑行绿道联想到一起。

在接下来的骑行体验当中,由于缺少绿道路标以及标识箭头指向不明确的原因,迷路的问题一再发生。当记者沿着绿道向东在北清路上骑行时,一块箭头向西的标识却突然出现在眼前:这难道是要让骑行人沿着非机动车道逆行回去吗?仔细观察后记者发现,马路对侧同样树立着一块箭头向西的标识。结合此前拍照的绿道地图,并将两个标识联系在一起看,这才推测出,两块标识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是“骑行人应在此掉头。”

“真是奇葩!”绿道标识不清是被众多骑行者集中吐槽的问题。有骑行者表示,如果骑行前没有对绿道有个大致的了解,确实容易迷路。“绿道的建成给大家提供了心仪的骑行健身场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对绿道的配套设施进行细化。”

“一路就忙着避坑了”    

巡河路10余米路段7处坑洼

沙河水库河堤路上,路面坑洼不平情况较为严重。

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方信息显示,昌平区42公里绿道整体分为新建道路和借用市政道路、巡河路等现状道路,其中借用市政道路14590米,借用巡河路12268米。

记者从贺新公园沿着绿道一路向北一直骑行到沙河水库北岸河堤路,全程接近17公里,沿途绿道的路况千差万别。各公园内新修建的道路平坦舒适,而现状道路则参差不齐。有骑行者表示温榆河段巡河路最为典型,道路颠簸坑洼,而且存在机非混行情况,骑行的体验大打折扣。还有网友留言称,由于石子路上沟坎较多,他以30公里的时速骑行而过,自行车的轮毂甚至出现了变形。

由定泗路向北,记者来到了骑友留言提及较多的温榆河右堤路路段,脚下的道路由沥青路面变成了混凝土路面。在近3公里的路段中,路面上有大面积的裂痕,其中路面接缝处的破损情况尤为严重,仅10余米长的路段上就分布着多达7处坑洼及凹陷。因为老化损坏严重,由混凝土和石子浇筑而成路面已经被轧成了石子路,每当车辆驶过便会发出“咔啦咔啦”的响声。记者在现场看到,温榆河右堤路上车辆络绎不绝。尽管只有两条车道,但往来于此的机动车车速普遍较快。伴随着车辆呼啸而过,不少骑行人只得紧贴道路两侧小心翼翼地前行。

根据官方对绿道的定义,绿道是一种串联各类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适用于步行、骑行等慢行休闲方式的线性绿色空间。然而记者在实地体验过程中发现,部分现状道路普遍路况不佳,无专用自行车道,机非混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骑行者的体验及安全带来了影响。

“刚要加速,孩子窜出来了”    

公园骑行区人车分流难落实

绿道上玩耍的儿童随处可见。
霍营公园北侧的绿道上甚至还停放着不少机动车。

“明明公园的面积很大,而且一旁就是专供儿童活动的空间,但还是有家长会带着孩子来绿道上活动。骑行时遇到下坡,却只能小心翼翼减速。”谈及公园里的骑行体验,有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现场记者看到,在绿道途经的多个公园入口都将骑行绿道与行人散步的路段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当骑行人误入步行入口时,门口的安保都会制止并加以引导。沿着公园内的绿道一路前行,记者沿途的绿道与公园区域也被绿植、回形栅栏以及警戒线组成的屏障严格区分开来。

严格限制自行车在绿道范围内骑行,无疑保障了园内步行活动游客的安全,同时也将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大大降低。然而通过绿植间的空隙以及沿途的回形栅栏,不少步行游客却可以往来穿梭于公园区域与骑行绿道之间。

记者在霍营公园遇到,不少老人推着婴儿车带孩子在绿道区域活动,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在回形栅栏与绿道之间来回奔跑嬉戏。由于公园内的绿道会存在高低起伏的情况,骑行人的车速度也就并非自始至终都是匀速行驶。根据记者观察,每当骑行人下坡时车速都相对较快,一旦此时有儿童在绿道上玩耍嬉戏,很容易发生碰撞。

在一些市民拍摄的骑行视频中记者看到,每到周末,随着游园人数的大量增加,绿道内会不可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整个骑行的连续性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一些网友也在相关视频留言,对人车混行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记者手记    

慢行系统建完了服务别忘跟上

2021年9月,《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编制完成,正式向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规划》提出,到2035年,慢行系统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北京也将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近年来,北京不断升级城市慢行系统,拓宽非机动车道、设置反光道钉、增加非机动车一次性转弯车道……一系列举措亮点不断。昌平42公里绿道项目的出现就为天通苑、回龙观地区绿色出行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和便利的出行选择。

提升慢行系统的品质离不开细节的完善,在北京愈发重视绿色出行的情况下,如果说作为硬件的改造工程愈发需要精细化、人性化,那么作为软件的绿道管理服务应同步跟进,清晰合理地设置引导标识,让市民理解并正确使用绿道,提倡慢行系统交通文明……只有做到“软硬兼施”,以绿道为代表的城市慢行系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原标题:路标不明,路面坑洼,儿童穿行,42公里绿道让骑友越骑心越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圣禹 景一鸣

流程编辑:u025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